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揭示山西奇村水汞与空白样测值同步的原因,对水化热水井与空白样、水化热水井与制作空白样的冷水井、制作空白样的冷水井与空白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忻定盆地南部近1 000 km2不同深度、不同水温的21眼井进行了水汞测量.研究表明,测区各井具有水汞含量一致、动态变化同步的基本特征,提出水汞动态可能反映了来自大构造及深层的变化信息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山西地震》2001年第4期封德俭发表的《山西奇村水汞相关性分析与区域分布特征的研究——剖析山西奇村水汞与空白样同步的原因》一文中水汞与空白样同步的真正原因。提出了与原作者不同的观点,认为,分析纯硫酸中含有大量的汞是21眼井测值一致并且动态变化同步的真正原因。山西忻州南部地区近1000km^2范围内的21个测点水汞含量一致是不可能的。建议每天使用优级纯硫酸和无汞蒸馏水观测空白控制样,然后测井水,井水含量真值是水样测值减去空白对照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忻州奇村水化站水汞观测水样与空白样测值曲线所含信息的研究,论述了两者产生同步现象的原因及其动态特征,进而提出排除水汞干扰、识别水汞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实验目的奇村观测井水样与空白样汞测值一直保持着近乎完全一致的形态,针对空白样与观测井水样汞含量一致的矛盾,通过分析,进行了实验,试图通过实验找出其中的干扰因素,为正确使用观测资料及改进观测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山西忻州奇村水汞观测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分别对硫酸单一试剂、综合试剂、空气湿度、同一个水样多次观测等项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现用硫酸及其他试剂的汞污染均不明显,对水汞观测构不成于扰;观测室内空气高湿度对水汞观测有一定干扰,且湿度越大,干扰越强,高湿度导致测值大幅突跳;通常所测的水汞含量实为在鼓泡延续时间及空气流量固定不变特定情况下的相对含量,两者的改变会对测值的可比性产生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奇村热水井水汞异常与山西境内地震的关系,发现奇村热水井水汞异常与山西境内M>4.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水汞是奇村热水井的映震灵敏的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7.
2002年5月,山西忻州奇村水汞观测出现短期高值异常变化,变化幅度是正常值的10倍左右。从变化时间上分析,比较好地对应了2002年9月3日太原ML50地震,但通过调查和对比观测等分析。认为此异常系仪器不稳定、试剂污染及所配试剂用的蒸馏水不符合规范要求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地区水汞空白值较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勇  兰陵 《内陆地震》2001,15(4):360-365
从蒸馏水的制备过程及乌鲁木齐10号泉的化学成份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认为乌鲁木齐水汞空白值较高的原因是:①在蒸馏水的制备过程中自来水中汞富集到蒸馏水中;②乌鲁木齐10号泉水中含有较高的S^2-,使10号泉水汞测值偏低。另外,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水汞空白值来处理水汞资料,从而提高水汞观测资料的质量及其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2008年3月奇村热水井数字化水汞观测数据出现波动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追踪分析。通过对现场周围环境调查、仪器运行状况、对比观测实验及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等,认为更换仪器、仪器K值变化大是造成数据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王4井因受井区地热开发的影响,于2008年12月断流停测。2010年对原观测井口装置进行改造,开始进行抽水观测水汞试验研究。在新的观测方式下,为确保观测数据稳定、可靠,本文从抽水观测的观测条件方面,对不同取样位置和抽水时间对水汞测值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抽水时间和不同取样位置抽水观测对水汞测值影响不大,这一结论与水汞本身的化学特性相一致。认为在没有自流井的地区,只要选择灵敏的观测点使用抽水方式采样,固定观测条件,依然可以进行水汞监测。  相似文献   

11.
张北地震前、在中期阶段,多井水氡出现负异常变化;短期阶段出现区域水氡差分异常的月频次增加;短临阶段则出现怀来4井水汞的多次突跳。大同地震前多井出现水氡的趋势性正常,是张北地震水化前兆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本文分析了张北地震水化方法预报失误的原因。讨论认为,水氡负异常做为中期前兆的信度较低;为提高水化预报地震的效能,必须与其它前兆手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研究各种地震前兆现象,我国地震工作者已开始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在地震发生前的变化进行观测。利用爆破作实验,是企图发现地下水化学成份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的变化,为识别地震前兆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着重研究江西永平铜矿前后三次爆破所取得的大量水化学观测资料,探讨爆破时水化学效应的特征,并确认爆破膨胀冲击力是使氡及水化学组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各观测井孔所处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地球化学环境的不同,又起了加强或削弱的控制作用。为合理地选择水化学观测井孔(泉),以及研究在力的作用下水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A geochem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small spa area (Onyang Spa, Korea) where intensive pumping of deep thermal groundwater (1 300 000 m3 year−1) is taking place. This has caused the deep fractures to lose their artesian pressure and the upper shallow fractures have been encroached by shallow, cold waters.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long‐term heavy pumping on the quality of the geothermal water, groundwater sampling and chemical analysis, water‐level measurement, and well logging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selected deep thermal wells and shallow cold wells.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a big contrast in water chemistry and origins between the two water types. Shallow groundwater shows a wider concentration ranges in solute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y, illustrating the water's vulnerability to contamination near the land surface. Plots of water chemistry as a function of fluoride reveal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thermal water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shallow, cold groundwater and that intensive pumping of the deep thermal groundwater has caused the introduction of shallow groundwater into the deeper fractures. Although the deep and the shallow fractures were piezometrically separated to some extent, a mixing model based on fluoride and nitrate indicated that the cold‐water fractions in the thermal wells are up to 50%. This suggests that the thermal water is faced with water quality degradation by the downward flow of the shallow, cold water. Restriction on the total of all the pumpage permits per unit area is suggested to restore the artesian pressure of the deep thermal aquifer and to prevent cold‐water intrusion in the study area.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通过聊古一井井水中汞量的测定及对比观测试验,找到了影响数据内在质量的干扰因素,提出了浓硫酸、蒸馏水是干扰因素的主要来源,进行空白样的测定是排除干扰,提高观测资料内在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平谷赵各庄井深200 m, 观测含水层为182 m以下的全井段, 是浅层冷水和深层热水的混合水。 受开采及降雨影响, 水位、 水温长趋势及年动态具有同步协调性变化, 地下水开采使井筒内冷水比例变小, 水位下降, 水温上升; 降雨渗入补给使流入观测井筒内冷水占比例变大, 水位上升, 水温下降, 但雨季结束, 井筒内冷水流入量变少, 井水温逐渐回升。 气压和固体潮使井筒与含水层间有水流运动, 水位出现周期性波动, 从而改变井筒内冷热水比例, 引起水温周期性变化的次生效应, 两者有短期同步协调变化。 不同种干扰因素造成了不同周期的变化影响, 在排除干扰, 提取地震异常信息时, 应选用不同方法及取样周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井潮、气压效应的苏皖地区突出水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流体及岩石力学理论,利用气压和潮汐效应,研究了苏皖地区苏02井、苏03井、苏06井、苏18井和定远04井含水层介质在不排水状态下孔隙度和渗透系数的变化情况.结合井-含水层系统在受力和水均衡两种状态下的微动态变化模型,分析了各井水位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相继出现同步上升现象的水动力学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 5口井的气压系数与M2波潮汐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即气压系数越大,潮汐因子也越大;②各井的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出现一组同步增大现象,主要与补给量大于泄流量、补给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甘肃景泰1990年6.2级地震和2000年5.9级地震前,宁夏南部干盐池井和王民井水位的变化情况。发现在景泰地震前上述2口井水位变化既有趋势异常显示也有中短期异常显示。干盐池井水位的中短期异常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而王民井水位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变化。2口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同步,而且具有重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山东地区水化学短临跟踪标志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杰  王忠民  张昭栋 《地震研究》2000,23(3):346-355
在系统整理山东地区水化学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菏泽5.9级地震、苍山5.2级地震及大同6.1级地城才南黄海5.3级地震前的地震异常特征了分析和总结,认为水化学多组分的同步异常变化,反映了震源应力场孕育过程,具有统一的物理力学机制,是震前源兆异常的重要标志。这异常基本同步出现,相互印证,增强了异常的可信度,为短临异常的判定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某一井孔水化学多组分出现同步异常变化,预示位于井孔同  相似文献   

19.
对山西4口水化学观测井(泉)及周边地表水进行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利用Piper图、durov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研究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得出井(泉)水岩平衡程度、热储温度、地下水循环深度及地下水补给来源详情;分析了井(泉)水氡测项映震特征,应用水氡映震效果与水岩平衡程度、地下水循环深度表现出的特征,评价了地震监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夏县井、奇村井优于临猗井,适于开展地震水化学观测;定襄泉应用该水化学方法评价尚存不足之处,需要探索适用于该类观测泉点的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武都殿沟泉是甘肃陇南地震台的流体综合测点,主要观测项目有模拟水氡、数字化气氡和数字化气汞.模拟水氡资料始于1987年,数字化气氡观测始于2001年1月,数字化气汞观测始于2007年6月.本文分析了该测点的水氡、气氡、气汞等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水氡资料连续可靠,在一些地震前记录到明显的震前异常,特别是一些大震前与其他水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