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建筑界喜迎两大盛事: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荣获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无疑为中国建筑界送来了春天的气息,但同时萌发的还有对中国建筑创作方向的思考。藉着春风,本刊专门策划了"中国建筑创作往何处去"专题,集结建筑界多位专家、学者的思考,对当前如何树立正确的中国建筑文化、形成主流建筑设计风格以及确立建筑创作方针等问题进行探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1 吴良镛、王澍分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34届普利兹克建筑奖",这是我国建筑界首次获得这两项殊荣 2月14日,两院院士、著名的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其颁奖.2月28日,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揭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第34届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了5月25日在北京举办的颁奖典礼.这是我国建筑界首次获得这两项殊荣,这也表明了中国建筑的成就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齐骥叶如棠毛如柏周干峙车书剑等出席并讲话本刊讯中国建筑创作该往何处去?如何走出"千城一面"的怪圈?怎样借鉴而不照搬西方经验?近日,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研究中国建筑创作方向"为主题的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500多名国内建筑界精英济济一堂,共同为中国建筑创作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28日,普利兹克建筑奖暨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正式宣布,49岁的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代表全球建筑领域最高荣誉的奖项将于5月25日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王澍也成为首位获得享有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汤姆士·普利兹克表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评委会决定将奖项授予一名中国建筑师,  相似文献   

5.
齐骥叶如棠毛如柏周干峙车书剑等出席并讲话本刊讯中国建筑创作该往何处去?如何走出"千城一面"的怪圈?怎样借鉴而不照搬西方经验?近日,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研究中国建筑创作方向"为主题的全国甲级建筑设计院建筑创作方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500多名国内建筑界精英济济一堂,共同为中国建筑创作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6.
1979年诞生的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迄今国际上建筑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是芝加哥的普利兹克家族(也称贝思佳家族),通过其凯悦基金会(The Hyatt Foundation)创立的.旨在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他在建筑创作中所展现的聪明才智、想象力与责任感等卓越品质.对于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价值与贡献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评价道:“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两位创办人,是他们的努力,带给我们及下一代弥足珍贵的礼物.通过这个奖项,充分体现他们对建筑艺术的热爱,以及坚定的承诺去维护它,提升它的价值,使它传承下去.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礼设在每年五月至六月,选择在世界各地具有历史意义和特色及非凡意义的建筑地点举行,以凸显建筑创意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立文化强国,吴良镛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澍先生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这一系列事件使得中国建筑界受到鼓舞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中国建筑学界能否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正他的建筑创作宗旨是明确的、不同于传统的,他认为原创性根本就是欺世之谈,只能不断突破,寻求创新。这就是菲利普·约翰逊。菲利普·约翰逊(图1),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1979年,菲利普·约翰逊成为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人,获得建筑界"教父"的名号[1]。菲利普·约翰逊曾说:"其实我从未改变,因为我只相信变化"。[2]一生都在追求突破和变化的菲利普·约翰逊,始终站在建筑界的最前端,开  相似文献   

9.
振兴中国建筑文化,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中央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决定颁布后,中国建筑文化的探讨也兴旺起来。中国建筑创作向何处去?这个老话题有了新的高度和新的视角。国内建筑界的不少精英都参与其中,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建议,是滋养中国建筑文化繁荣的良田沃土,  相似文献   

10.
2月28日,对于中国建筑界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49岁的建筑师王澍教授,荣获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成为中国公民获得这项殊荣的第一人,也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今年5月25日,王澍将在北京领奖。对于普通杭州市民来说,王澍的作品早就诗意地与杭州山水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1.
日前,由中国建筑学会发起的"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和"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的"双百"国际推介活动已正式发布公告。从公告名单看,此次"双百"推介几乎涵盖中国当前建筑设计行业的知名大院和知名建筑师,可算是当前中国建筑设计力量的"集体大亮相"。令人欣慰之余不禁要问,中国建筑设计界做好"走出去"的准备了吗?中国建筑设计的国际化还有多少路要走?2012年伊始,中国建筑界一直受到中国大众和世界同行前所未有的关注。首先是吴良镛院士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紧接着,中国本土建筑  相似文献   

12.
正矶崎新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家、建筑思想家和建筑大师,他荣获了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作为一位引领世界建筑创新潮流的建筑大师,他在后现代建筑思潮中,表现出了从根本上反对教条形式设计的倾向。他在建筑界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甚至被日本建筑界誉为可与传奇革命家切·格瓦拉相媲美的人。他的建筑思想极具探索性,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希望自己是一个"自由人",在参加竞赛时,他每次都会将作品前面代表国籍的牌子拿掉,他希望别人将他当作一位世界国籍的人。在日本,矶崎新被称为"传奇",他与当时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和安藤忠雄被合称为"日本建筑设计界三杰"~([1])  相似文献   

13.
正建筑设计大师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图1)1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在法国建筑史上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辉煌。他所创造的建筑风格是对时间观念的挑战,他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时代记忆的纪念碑。这位年轻的建筑师用精湛的造诣带给大家众多的优秀作品,1988年,年仅35岁的佩罗拿下了法国国家图书馆大型国际设计的招标项目,他的设计方案在建成后荣获"密斯·凡·德罗奖"(Mies van der Rohe Award)2。除此之外,他还设计了柏林奥林匹克游泳池和竞赛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欧洲共同体法院等,这些杰出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当代建筑界一流建筑师的实力。如今,多米尼克·佩罗的名字和他宏大震撼的建筑作品已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4.
《水科学进展》2011,(5):719
2011年9月20日,大禹奖奖励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1年度大禹奖工作汇报,批准了2011年度大禹奖获奖项目及等级。会议批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2011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水文循环大气--陆面过程模拟及应用"等9项成果荣获一等奖,"燕山水库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等14项荣获二等奖,"基于ET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规划关键技术研究"等18项荣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搭建业内专业交流平台助推当代建筑创作发展本刊讯报道为搭建业内专业交流平台,助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发展,近日,程泰宁建筑作品展·筑境建筑十周年展在浙江举办,"筑境十年系列论坛"也同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科学院在中国科技网优秀单位用户评选中荣获"2010年度优秀单位用户"奖。专家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在科技网230多家单位用户中评比产生"2010年度优秀单位用户"10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勘察设计》2012,(6):54-55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5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国际建筑界大奖——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并同出席典礼的美国凯悦集团主席、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及来自各国的历届获奖代表等合影留念。李克强向远道而来的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大师表示  相似文献   

18.
正"光一直在我的作品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我很喜欢早期的立体派雕塑,没有了光,就无法欣赏它们,建筑也一样。对我来说,光对建筑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光是我在设计建筑时最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贝聿铭贝聿铭(I.M.Pei,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贝聿铭荣获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在颁奖典礼上,评委给予了他这样的获奖词:"贝聿铭向我们展示了本世纪最优美的室内空间和建筑形体,他作品的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步入信息时代工业建筑变化的特征,反映了其在功能、环保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创作趋势。作者以中国电子工业建筑为你,叙述了电子工业建筑早期发展的状况,近期工业时代工业建筑发展的模式和相关问题,强调了建筑师在工业建筑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度该院在咨询成果的申报和科学技术奖的申报中再获喜人硕果。共有6个项目分别获得了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科学技术奖。具体如下;中国移动长途汇接网五期工程可研报告荣获200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