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125亿桶,天然气储量11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2001年石油进口量的55%来自中东,中东局势紧张,会直接影响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通过详细分析伊拉克石油资源状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其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认为中国在摸清家底,加强国内油气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提高石油地质储量,增加国内生产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拓展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石油市场,实现原油进口地区的多元化,以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石油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0%,石油资源储量和生产量很难保证现代化需求.因此,21世纪我国挖掘油气资源潜力的对策是:必须采取大力开发天然气生产业,开拓国际原油市场,分享世界石油资源,扩大老油田的资源与提高能源效率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多年来,全世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迄今天然气探明的储量达90万亿立方米,相当于世界油气总储量的45%。我国含油气盆地,含煤盆地星罗棋布,天然气资源丰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日新月异。随着我国年青的找气队伍的成长壮大,以及天然气工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充实和提高。为了适应当前天然气工业发展的需要,武汉地质学院石油地质教研室陈荣书副教授和袁炳存同志参阅了大量文  相似文献   

4.
油气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国际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国际石油价格不断突破历史高点,各国对未来全球的油气资源供求形势和油气资源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气资源工作,并将保护资源列为基本国策。我国曾在20世纪80-90年代开展过两次全国性油气资源评价,为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油气工业发展规划,指导油气资源勘探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辽河断陷源内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经过50余年以寻找圈闭为主的源外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986年突破年产原油10.0 Mt大关,成为中国第三大油田。进入21世纪以来,油田产量逐年下降,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确保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积极拓展勘探视野,寻找新的后备勘探领域,提出了油田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源内油气资源的勘探新思路。可望带来新一轮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高峰。源内油气资源是相对于源外油气资源的概念而提出的。源内油气资源就是滞留在烃源岩中尚未排出或难于排出的油气资源。在长期的源外石油勘探工作中,摸索、总结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石油地质理论和较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有效地勘探开发了地下的油气资源。源内石油勘探,是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前瞻性思考。但这是一个难度较大、常人难以理解的新领域和新观念!特别是面对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下滑的困难局面,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能突破对这种新观念的种种束缚和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积极组织研究源内油气资源的富集和分布规律,开展相应的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将会带来新一轮油气资源量和储量增长高峰。对油田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建立及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的一次理论飞跃。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年不懈攻关,通过构建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盆地"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基本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体系框架。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是世界页岩油和气、致密油和气等典型非常规油气工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引领推动了石油地质学科发展、行业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在未来油气资源综合利用、能源结构科学预判、复杂问题创新解决等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北剖海上油田发现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铿  潘其云 《广西地质》1997,10(2):57-62
北部海北部海上油田的开发工作始于50年代,60-70年代作了大量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后,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发现油气构造6个,含油面积超过40km^2,石油地质储量约4亿t,已开发油田2个,揭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   

8.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位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潘继平 《地质通报》2006,25(9):1055-1059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位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10.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位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11.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保证了石油工业生产建设的飞速发展。当前,油气勘查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后备储量和后备基地不足,仍是制约石油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到二○○○年要实现石油产量翻番,石油储量必须在今后十几年内有大幅度的增长;要  相似文献   

12.
    
张国伟 《中国区域地质》2011,(6):I0001-I0001
石油天然气是当代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主要天然能源,并已成为现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角力的热点核心问题,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正在振兴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业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寻找评价更多的油气天然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紧迫需求与战略。继续扩展与挖潜陆相油气,同时必须并已进行了前中生代海相油气资源的研究评价与勘探开发.以求海相油气新的实质性的重大突破与能源战略的接替。为此中国地学界,尤其油气勘探界正在作新的努力,进行探索、研究与勘探,并已获得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3.
油气是国家的战略资源。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油气供需矛盾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工作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如何正确判断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拓宽石油地质学研究新视野与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尝试从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技术寻找大油气田,是中国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目前的石油地质工作还不能适应于工业建设的迫切需要。而摆在石油地质工作者面前的紧急任务是迅速的增加储量和开拓新的石油工业基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进一步探明和研究中国的油瀦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与远景评价就成为石油地质工业者主要任务之一。在苏联,寻找石油的趋向,已从山前凹陷区域发展到陆台区域了。第二巴  相似文献   

15.
序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油气资源工作,先后集中开展了2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石油普查工作,发现了一批新的油气田,石油储量和产量得到了快速增长。20世纪50年代,原地质部和原石油工业部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性石油普查工作,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辽河等大型油田,1965年实现了石油自给。1978年中国原油年产量超过1×108t,一跃成为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原地矿部、石油部等组织实施的第二次全国性油气资源大普查,又相继开辟了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腹部、塔里木、渤海海域、南海北部等大型油气田,促进了石油产量…  相似文献   

16.
《探矿工程》2004,31(3):28-28
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会同“中国油气资源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办公室在北京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上游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001BA605A-01)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结题验收。以倪维斗院士和陈述彭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该课题的研究报告,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并进行了质询答辩,通过充分讨论形成了课题验收意见,对课题的总体评价为优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修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现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应用状况,认为该分类在储量的经济性、商业性以及勘探开发阶段划分等方面仍有欠缺,导致具有商业价值的部分油气资源未能完整纳入储量分类体系,同时也使国内部分石油公司采用多个油气资源分类体系进行储量研究和管理工作。为此,结合油气勘探开发行业的实际与发展趋势,在继承我国储量分类传统优势的前提下,立足于国家、企业和市场的整体角度,从4个方面提出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的修订建议:①明确储量分类在储量体系中的地位;②储量分类中应该增加油气资源商业性的定义和内容;③完善储量分类结构;④将实施提高采收率措施而增加的储量纳入储量分类体系。修订后的储量分类方案增加了"可行性"的商业性概念;完善了"控制"和"预测"2个系列的油气储量划分方案;在技术可采储量下划分出产量、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剩余次经济可采储量、商业性经济可采储量和次商业性经济可采储量;同时,将勘探开发研究目标划分为8个对象,归属于勘探阶段和滚动勘探开发阶段中的6个商业性进展。修订方案真实反映了油气资源的聚集规模、可采程度,以及开发利用和商业状况;可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实施效益增产措施,规范油气资源资本市场的储量中介评估、资产并购、投资和融资活动;可以整合政府和企业2条线的储量评估与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8.
    
石油天然气是当代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主要天然能源,并已成为现今世界经济、政治、军事角力的热点核心问题,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正在振兴快速发展,能源资源业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如何寻找评价更多的油气天然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紧迫需求与战略。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在1996年至2000年间,我国将投入1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基地建设。预测石油天然气地质含量在300亿吨以上,约占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3。至1996年,新疆已累计发现42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储量20多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3567亿立方米。规划到本世纪末,新疆原油年产量达到24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0立方米。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的油气储量计算都沿用苏联的做法.近年来,随着石油勘探的发展,不同类型、复杂油气藏的发现,油气储量计算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和改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石油勘探、开发对外合作,科技人员出国考察交流和参加国际会议,使我们对油气的资源评价和储量计算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