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箭,是当今最有效的航天发射工具。它可把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发射上天,送入预定的轨道。火箭也用于军事,成为尖端的远程射杀军事武器。然而,火箭同样是海上的有效救生工具,救活了不少海上遇难者,在航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首创海上救生火箭的人海上救生火箭的来历可追溯到19世纪初。1807年12月29日,大西洋上狂风怒号,波涛汹涌。英国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7,(5):4-4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2007年4月11日上午11时27分,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升空。经过797秒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距地球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新闻界首次披露了一件发生在50年前美军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兵变”事件,引起了美国军内外的普遍关注,事件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芝加哥港船坞大爆炸1944年7月17日晚上约10时20分,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大后方芝加哥港的某船坞突然响起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随着爆炸的巨响,一股硕大无比的火柱直冲云霄。霎时,将沉寂的夜空映得如同白昼。几秒种后,第二声沉闷的爆炸声又响起,只见装满弹药的一艘叫 E-A 布赖恩的舰船似一颗巨型火箭,腾空而起,凌空爆炸。而停靠在布赖恩舰船对面船坞的另一艘维多利亚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为了庆祝国际空间年,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NASA)与法国空间局(CNES)联合于1992年8月10日发射了海神号测高卫星Topex/Poseidon,其目的是精确测量全球海面的形状。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负责Topex卫星项目的具体管理,发射Topex卫星所采用的运载火箭为法国的Ariane42P,发射场位于南  相似文献   

5.
2019年4月21日发生在斯里兰卡的复活节爆炸可谓亚洲近年来最大规模有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斯里兰卡进入紧急状态,“伊斯兰国”宣布对袭击负责,称这是对今年3月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的报复行动。中国公民也是恐怖袭击的牺牲品。从宗教来看,斯里兰卡是个信奉佛教的“佛系国家”,但这个佛国并不真佛系,历史上恐怖活动不断。这次发生在基督教和伊斯兰两个宗教间的冲突还是首次,刷新了这个佛系国家恐怖主义的历史。这个佛系国家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增雨防雹火箭飞行过程受到重力、推力、惯性力、风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是一个综合的物理矢量作用结果。文章总结了火箭发射中有时会发生的意外情况:因火箭发射动力不足而提前坠落;飞行轨道偏移;火箭残骸不正常坠落等。分析了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与火箭发动机工作持续时间;火箭质量大小—克服与保持惯性的能力;箭体外形迎风面积的上下差异;采用固定式尾翼或是旋转式尾翼技术;火箭开伞时机早晚等等均有关系。从实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火箭飞行的主要因素和作用原理,以探求规避危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1973年12月3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开始,到1982年12月6日~12日在牙买加蒙得哥湾举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开放签署的签字仪式,前后跨了10个年头;从1982年12月10日太平洋岛国斐济率先批准“公约”,到1993年11月16日南美洲的圭亚那作为第60个批准“公约”的国家,达到法定的“公约”生效的批准国家数量,又经历了10年多的时间。可见海洋法律制度的建立、国际海洋秩序的维护是何等不易,真应上中国的一句俗话,叫做好事多磨。  相似文献   

8.
2003年4月10日,中国横穿太平洋的科学考察船队启航了。出发的时候,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将是中国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考察——整整254天。但出发之前,他们谁都明白,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就是要为中国在太平洋找一块新的“战略资源宝地”,  相似文献   

9.
长岛渔业产业向国际化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长岛县立足海岛实际,大胆将渔业产业的触角伸向国际市场,闯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渔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近年来,该县按照“以优势建基地,以骨干带链条,以流通抢市场”的思路,通过自营出口、外贸代理和转口贸易等渠道,年均出口水产品1万多吨,人均创汇900美元,居全国县级之首。 长岛县是山东省唯一对外不开放的海岛县。然而,他们巧借自身“中国鲍鱼、扇贝、海带之乡”的优势,着眼国际市场长远发展趋势,积极建立高层次、系列化渔业出口主导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也是一个古航海国家,中华民族曾在海洋上创造过举世无双的辉煌。“兴海军,振中华”,“富国强兵,中华腾飞”,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但历史上相当长一个时期海洋没有成为中国振兴之路,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迈入新世纪,中国在海洋上再次面临历史的抉择,江泽民主席适时地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真正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海洋,以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光荣历史使命。一、建设海洋强国应在国家战略上切实体现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海洋史上第一个海洋…  相似文献   

11.
莫杰 《海洋信息》2000,(4):28-29
21世纪,人类将利用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设备先进的现代化调查船和水声技术,对海洋从高空-海面-海底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观测和监测。90年代以来,世界发射海洋卫星已达10多颗。一项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合作攻关计划——“了解我们的星球”,预计在2000年~2001年还将发射10来颗与海洋有关的卫星。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认真研究对付航空母舰的有效手段,昔日海上“巨无霸”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目前,航母面临的主要威胁为:电磁脉冲炸(导)弹:该弹可从水下、空中和陆上进行发射,一旦爆炸所产生强磁场及电磁脉冲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可以毁灭爆炸范围内的所有主要电子设备的集成电路、IC 芯片,从而导致航母舰队的雷达、通讯指挥系统以及舰载导弹、飞机的全部瘫痪;具有只伤设备不  相似文献   

13.
<正>1日本H2A火箭搭载发射"向日葵8号"气象卫星日本于当地时间10月7日14时16分(北京时间13时16分),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利用H2A火箭搭载发射了"向日葵8号"(Himawari 8)气象卫星。"向日葵8号"是日本发射的第八颗地球同步气象卫星,同时也标志着第三代航天器的启用。  相似文献   

14.
杨威 《海洋世界》2006,(7):34-39
2005年11月17日夜,第22次南极考察队第二天就要出发,我拍下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随着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的建成,这将是“雪龙”号最后一次停靠上海民生港码头,也是它最后一次和东方明珠塔合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洋认知加深和海洋生物技术发展,海洋遗传资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新兴战略资源,如何开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ABNJ)海洋遗传资源国际治理已经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梳理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BBNJ)国际谈判中的大国博弈与争议焦点,尝试从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分析中国参与海洋遗传资源国际治理的模式,提出在坚持“原生境自由获取”原则和坚持“公平合理惠益分享”原则下,深度参与BBNJ第四次政府间大会。加强MGRs获取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加强MGRs治理的国际合作;加强海洋涉外谈判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后BBNJ时代”海洋治理准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山东省长岛县砣矶镇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呈三大特点:一是速度快,产量和效益每年以40%的幅度递增;二是档次高,从“捞铜”(养海带)和“捞银”(养扇贝)发展到大规模“捞金”(养鲍鱼、海参)和“钻石工程”(从海产品、海洋生物中提炼高级药物);三是外向型,由国内市场发展到国际市场,年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美海洋和渔业科学技术合作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商定,“东中国海及其它陆架沉积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二日至十六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联合主办,讨论的主要内容有:河口环流和沉积作用;陆架水系环流及其沉积作用过程;陆架沉积中的生物改造作用;水体和底质中化学组分的迁移和再循环;陆架沉积物的冲刷和淤积过程及相关的海底形态的结构和构造等。  相似文献   

18.
第13届INQUA大会将于1991年8月 2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盛大的国际 学术会议,将有6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学者出席。这样重大的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 召开,是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光荣。  相似文献   

19.
作为高性能计算技术产品的高性能计算机 ,又称巨型机 ,是与超级计算机相对应的概念。每秒 4.1 83万亿次“深腾 680 0”巨型机是作为“中国国家网格”的第一台主结点机将于 2 0 0 4年 3月安置在北京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内 ,每秒 1 0万亿次“曙光 4 0 0 0 A”巨型机是作为“中国国家网格”的第二台主结点机将于 2 0 0 4年 6月安置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内 ,形成我国一南一北两个最主要的网格结点设备。网格被称为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代互联网 ,目前互联网上的资源是割裂的 ,不能共享 ,网格是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2007年11月12日从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程,改造一新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中国海洋报》记者徐小龙作为特约记者,随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赴南极,本刊将在今年的“2007—2008国际极地年”的栏目中隔月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