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西安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慧  田萍萍  刘红 《地理研究》2006,25(3):539-550
基于西安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库等资料,对以高新技术密集制造业、新技术密集公共服务业、生产者商务服务业三大产业组群为主体的“新经济”在典型中国城市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机制予以解析.结果显示:“新经济”增长与发展格局受“路径依赖”及“新区位创生”双重效应影响,“地理靠近”依然是“新经济”活动获取有利区位条件的主要策略;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老城商业中心区、以及大学/科研/文教单位密集区是西安“新经济”生长发展主要区段;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其特有运作机制而成为城市新经济体系的组织中枢与增长核心.  相似文献   

2.
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启示——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 《地理研究》2007,26(3):577-589
以知识为基础、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依托、技术与制度创新驱动、兼跨第二与第三产业并以服务业居重、高度外向而趋于全球化的当代"新经济"的兴起,正从诸多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城市。本文以西安市为实证分析案例,依据对"新经济"内在禀赋特性的认识,从城市"产业区"格局重构、城市办公楼宇设施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区的CBD化、产业与居住功能分区的模糊化、城市经济与社会空间的极化等方面对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对于城市规划与决策的启示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和谐性、高效性和持续性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架构包括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等,四者分别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基础、安全保障、经济命脉和发展的灵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以建设生态城市基本架构为途径,构筑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体系,建立生态化产业园区,整合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促进城市的生态转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产业集聚是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产业集聚经济理论从马歇尔以来得到不断拓展和完善。本讲座梳理了产业集聚理论发展演变,从新古典经济学切入,拓展到产业区位论、城市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及演化经济地理学等视角,全方位透视产业集聚理论,并辅之以中国产业集聚证据。主要观点如下。一、地理邻近实证研究证明城市与产业发展能够从地理邻近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城市空间扩展和经济竞争力提升内在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时空过程,具有继承性,对一个城市空间扩展状态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把握城市化进程,预测和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格局;而且对于提高城市效率、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理论,从规模经济、城市用地效率和结构、城市无序蔓延等3个角度分析城市扩展与经济竞争力提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山东省为例,借鉴西方学者关于城市蔓延的界定和度量,构建城市综合扩展指数和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①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城市空间结构越紧凑,人口和产业相对密集;越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城市,中心扩展越严重,人口和产业急需集聚;②当城市规模较小时,经济迅速增长驱动城市空间扩展加速;而达到较高城市化水平时,外延扩展程度越小的城市,经济效益越明显和经济结构越优化.文章最后提出实现城市精明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许多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的研究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文章借助GIS手段,实证研究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探讨了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的特殊性。发现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源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存在着区位上的相互接近性;另一方面,由于市中心区高昂地价和过度城市化所造成的限制,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又具有向已有一定发展的边缘城市分散、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CBD体系发展演进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土地交易、基本产业单位普查、商务办公楼宇开发、规模以上商场发展等多方面资料,以当代CBD演进基本规律及基本理论为借鉴和索引,并以西安市为实证案例对当代中国城市CBD体系发展演进的一些典型现象、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市中心区正在经历以总功能类型减少而商业服务功能突出强化为基本特征的功能“纯化”;生产者服务业集中的商务中心显著离心漂移、而零售商业中心则相对稳定,因而城市商务与商业中心趋于空间分离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崛起成为西安市的中央商务区(主CBD);在整个西安中心城市层面,一个“双极多核”的CBD体系正在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地方化以及伴随的全球空间和地方空间是新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即全球化过程中的全球体系优势源泉和地方化过程中的地方据点优势源泉。中国城市加速其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城市竞争以及城市一区域一体化也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加剧和加速,城市发展取决于其全球性的链接程度以及区域竞争力的高低和地方根植程度。该文分析新经济时代全球化和地方化过程中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基本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城市的全球化和地方化程度。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作用相对显著;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整体竞争力低、城市区域整合度差,影响了该区域的城市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就业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丽晶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08,28(2):162-168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为例,探讨了沈阳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升级、产业替代和产业融合,对城市就业结构、就业制度以及就业文化方面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沈阳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促进就业的对策措施,以此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新经济背景下的广州市空间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统计资料及实际调查,分析了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及格局。结果显示,广州城市演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单中心增长模式、飞地发展模式、“二元”空间结构模式及融合多核心网络模式。现阶段处于二元空间结构模式的发展阶段,新城市区域与老城市区域在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景观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演变及格局,是全球化及新经济因素、体制因素、政策及城市规划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全球化与新经济对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广州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对我国大都市空间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巨系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会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和人流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所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及演化的各种结果。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结构是在4种动力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有规律地演绎的。但这种演化并不表明城市空间结构始终都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反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顾及城市空间结构信息的元胞自动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衡量新增斑块空间邻接关系的多阶景观扩张指数定量识别城市组团的空间特征,结合城市组团所表现出的城市空间结构信息,构建基于MLEI的元胞自动机城市扩展(MLEI-CA)模型。针对武汉市1990、2000、2013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MLEI-CA对武汉市城市扩展进行模拟,通过与Logistic-CA模型对比验证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MLEI-CA模型更加准确地揭示城市扩展的空间演变过程,MLEI-CA模型精度优于Logistic-CA模型,Kappa系数、城市用地的精度分别提高6%和4%。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基本历程出发,总结了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内在问题、外部形势、动力机制与空间重构的方向选择。东北地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如下基本特征:城市圈层结构比较明显;城市核心区进一步强化,"多中心"格局尚未形成;"退二进三"彰显成效,"工业包围城市"痕迹严重;正在进入一个城市迅速外延的发展阶段;空间扩展呈现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渠涛  张理茜  武占云 《地理科学》2014,34(6):656-663
通过构建“不同历史时期特殊事件-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模式,以天津市为案例,把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要素与城市空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解释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以特殊事件为切入点,首先把影响天津城市空间演变的特殊事件分为七大要素:突发事件、经济政策、城市方针、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这些要素决定了天津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构成、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空间发展走向以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住宅类型与分布;然后通过分析各要素里的重大事件对天津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找出各重大事件在天津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期达到二者有机的统一。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天津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乡互动的衡阳市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修颖 《地理科学》2005,25(3):288-293
地方级中心城市的市域空间结构是全面反映城乡关系特征的空间尺度,也是体现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尺度。因此,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在现代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构建新的产业关系、优化区域城镇空间关系和等级规模结构、优化城乡通道系统、理顺城乡"流"动、探索新的城乡空间结构模式等措施,从而建立起符合区域发展实际和宏观社会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城乡空间结构。以衡阳市为实证,论述了基于城乡互动的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哈长城市群核心-外围结构及发展阶段判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苏文  杨青山 《地理科学》2018,38(10):1699-1706
以哈长城市群为例,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将哈长城市群空间结构划分为核心区和外围区,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哈长城市群发育程度,判断哈长城市群发展阶段水平,并探讨哈长城市群成长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空间结构具有“3核心-外围区”空间结构特征,发展阶段处在雏形发育的末期阶段。哈长城市群需要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人口与经济要素集聚,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探讨"GIS"型分析决策方法在城市空间结构增长"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多目标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借助GIS技术,城市规划师在对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图层管理和空间分析基础上,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形成较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方案;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方案的评价模型群,并以玉溪市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案例研究表明,"GIS"型分析决策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城市空间结构增长研究的精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中心变迁和阶层居住分化为研究视角,探究了非洲近代、现代2个时期的城市二元社会空间结构特征与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非洲城市内部的二元社会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欧洲殖民进程的结束,社会空间结构从旧二元向新二元转变。近代时期,非洲城市空间形态表现出典型的双城模式,殖民者与本地人的居住空间被严格区分;现代时期,非洲城市表现出新旧中心并存模式,中上阶层与贫民居住空间存在明显分异。政治、经济、人口与社会等因素是城市二元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驱动力。最后,为促进非洲城市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靳美娟  张志斌 《热带地理》2006,26(2):134-138,172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进展,主要评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国外研究经历的形态研究、功能研究、人文关怀到空间机制的研究,反映出国外空间结构理论体系的日益完善;相比之下,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才不断增多,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但在学科建设、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国内外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