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头坂金矿位于闽东火山断拗带的西部,是该成矿区带发现的重要金矿床。通过对石头坂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认为其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并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仙游牛头山金矿化体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二段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及沉凝灰岩中。与北北东向断裂带、片理化带以及牛头山锥状火山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化范围大,已见金矿化脉(体)12条,组成规模较大的北东、近南北向矿化带,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3.
德化吉溪铅锌多金属矿异常位于溪口组中,其Ⅳ号蚀变体(矽卡岩)、V号蚀变体(铅锌矿化脉)均分布在接触带附近.区内断裂是较好的导矿储矿构造,与Pb、Zn异常关系密切.通过对异常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等分析,认为该区有一定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4.
大田高才坂矿区铜多金属矿体产在昆山向斜东翼早三叠世文宾山组中,明显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矿区内已发现14条铜多金属矿体,形态复杂,总体呈脉状,局部为透镜状产出,矿床成因属于热液充填-交代脉状矿床.矿区南面的石笋崎Cu-Pb-Zn-Mo土壤综合异常中各元素套合紧密,异常规模较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认为该区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在昆山向斜西翼及东翼东南部土壤异常区内有望找到隐伏的铜多金属矿体. 相似文献
5.
6.
平和铜钟坑一带1:10000土壤测量圈定了锡、钼、铜、铅、锌等元素异常及5个锡矿化蚀变带。铜钟坑锡异常分布于晚侏罗世南园组第二段火山碎屑岩中,异常范围大,浓度较高。裂隙带发育,矿化贮存于裂隙带中,成矿条件好。 相似文献
7.
8.
9.
西洋坂金矿16个矿(化)体均产于其矿源层葛坑组变质岩中,属变质热液型,根据地层、构造、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区内北东、北西向断裂交汇处及其深部有找到新的金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德化淳湖金矿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四段酸性火山碎屑岩中,主要受祭坑—淳湖北西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4条金矿体。矿体呈长透镜状产出,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绢云母化黄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金矿为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湖屯铅锌矿主要产于中-晚元古代变质岩基底与火山岩接触部位或“天窗”内外,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受变质岩层位与后期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硫化物矿床。区内异常范围大,浓度高,成矿条件好。 相似文献
12.
明溪出水坑银多金属矿位于明溪县中溪乡西南侧,根据矿区老硐调查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构造分布特征,探索发现的1处矿产地。矿区总体为一倒转背斜褶皱,矿体贮存在背斜褶皱轴部张性断裂带内,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通过对矿体产状、矿石组分及矿化蚀变等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构造蚀变-热液充填型。 相似文献
13.
平和小芹山铁金多金属矿位于钟腾火山机构环状组合体的南缘,大芹山火山喷发中心南侧。磁铁矿体呈层状、透镜状产于南园组第二段底部火山喷发间歇沉积层中,为火山喷发-沉积型铁矿;钨金矿(化)体产于南园组第二段底部火山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综合分析其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铁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南平下明洋铅锌钼多金属矿区土壤测量发现Pb、Zn、Mo、W、Bi等异常。北部西部以Pb-Zn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较紧密,异常浓度以外带为主;东南部岩体接触带附近以Mo-W-Bi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紧密,异常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规模较大。分析认为矿区土壤Pb、Zn、Mo、W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