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萨恨托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和静县萨恨托亥金矿床位于1:50万萨恨托亥金异常、1:20万金-白钨矿重砂异常和1:1万Au3异常中心域内,产于萨恨托亥压扭性断裂带中.上志留-下泥盆统大山口组第三岩性段的含铁白云石砂岩和泥灰岩是区域金异常的主要异常源.矿化(矿致)异常沿Ⅰ、Ⅱ、Ⅲ号断裂破碎蚀变带分布,金矿体产于Au3-2子异常内.元素组合为Au、Ag、As、Sb、Bi,该异常重现性好,异常元素之间相关性高,相互套合良好,属于多元素组合异常.矿床元素组合显示头晕特征,表明矿体处于矿床前缘部分.因此,深部可能存在规模更大、品位更高的矿体.  相似文献   

2.
沅陵县李家溪金异常产于山金坳背斜核部马底驿组含金地层,出现元素组合以Au为主,伴生W、Sb、As、Hg、Ag、Mo、Ba等元素。经与沅陵地区产于马底驿组中的金矿对比,李家溪金异常特征与已知金矿类似。从已知金矿来看,异常规模与金矿储量存在一定关系,异常规模越大,金储量越大,李家溪金异常规模较大,意味着其蕴含的金资源量较大。异常区原有一金矿点,但异常规模大于矿化规模,经异常查证,发现大小5条金矿化体,矿化规模与异常规模相当,进一步证实异常由金矿化引起。采用元素丰度模型预测其远景资源量为6.89t,具有一中型金矿规模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刘崇民  胡树起  姚敬金 《物探与化探》2006,30(6):493-497,504
在七里山金矿区开展了面积性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4个金异常,其中2个是已知矿的反映,另2个是新发现的金异常。同时研究了已知金矿体的岩石、矿石和异常的元素特征,确定了矿床的指示元素以及元素分带序列,由此建立了异常评价指标。并对4个金异常进行了评价,认为2个新发现的金异常均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提交了验证孔位。经4号金异常进行钻孔验证,在深部见到了富的金矿体。此次化探工作证明该金矿还有隐伏矿体存在,也证明利用岩石裂隙地球化学方法在危机矿山寻找隐伏矿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某金元素异常分布于Ⅰ、Ⅱ号水系的分水岭两侧,为残积基元景观。该景观中的金异常由于流水动力不足,金的流长短,因而水系沉积物测量金异常与基岩中金含量曲线对应良好,说明矿体在水系中扩散有限,金异常位移不大,矿源体易于捕捉。因此,在评序及检查化探异常时,重视研究景观地球化学,总结元素在现代地表迁移和分布规律并使之定量化,可以提高化探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于家明  张辉  陆学普  崔立新  赵坤 《吉林地质》2007,26(2):37-46,62
延吉石人金异常位于五凤—汪清—六道崴子金、铜成矿带西段,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本文根据对大黑山条垒和吉林槽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银矿区域异常元素水平分带序列特征的研究,详细说明了矿上部位、矿体部位、矿下部位异常元素水平分带序列及其模式。据此研究成果,对石人金异常的剥蚀程度进行了预测,认为石人金异常属典型的隐伏矿矿致异常,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德钦羊拉铜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军 《云南地质》1997,16(1):91-104
德钦羊拉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二叠系复金雪山群。成矿岩浆熔蚀和萃取了戛金雪山群中Pgj2b、Pgj2c等层位的成矿元素,在有利的构造部位,与碳酸盐类岩石交代,使Cu,Pb,Ag等成矿元素相对富集,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关系不明显,与后期热液活动关系密切。土壤异常总体受二叠系戛金雪山群(Pgj)控制,呈南北向展布。通过土壤中微量元素相关矩阵研究,铜矿化过程中物质组份复杂,成矿作用多期次迭加。土壤异常元素的组合及有益组份与岩石中的矿物组合、有益组份相一致。矿异常的元素组合繁多,各元素异常中心重合好。异常强度高,范围大。羊拉铜矿区位于藏滇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结合部位,羌北-昌都-思茅微陆板块内,金沙江断裂西侧。属金沙江-点苍山Cu、Au成矿带(Ⅲ3)。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地质背景关系的基础上,指出:金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主要地质因素是辽河群的盖县组、大石桥组以及中生代侵入岩的发育程度。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学方法,确定白云、猫岭、五龙及小佟家堡子等典型矿床中典型异常的元素组合类型:白云金矿床为Au-As-Sb,猫岭金矿床Au-As-Bi-Mo,五龙金矿床Au-As-Bi-W,小佟家堡子金床Au-As-Bi-Mo-Sb。在已圈定的金地球化学异常中,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优选出62处矿致异常,同时依据典型异常的元素组合类型,将矿致异常分成4种异常类型,分类结果为:白云式金地球化学异常4处,猫岭式金地球化学异常36处,五龙式金地球化学异常11处,小佟家堡子式金地球化学异常11处。  相似文献   

8.
对柬埔寨王国茅草田地区进行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以及对该区内的元素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和相关元素组合异常研究,确定了找矿靶区;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发现金矿体,验证了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9.
喂儿沟金及多金属矿勘查区,通过开展1:10 000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出单元素和综合异常。元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u、As、Sb、Pb元素是找矿指示元素,R型聚类分析可将元素组合分为中低温和高温元素组合。结合勘查区地层、岩性、构造分布特征和元素异常展布,对圈定出的8处综合异常进行评价筛选,甲类综合异常为Ap-2、4、8,元素异常套合好,浓集中心明显,在异常区内均发现金多金属矿体;乙类异常为Ap-3、6、7,具有进一步查证价值。该区的找矿成果表明,在甘肃西秦岭地区土壤测量成为方便、快捷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0.
湘东北小坑桥金矿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勇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48-1056
本文探讨小坑桥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等与金的成矿关系。结果表明,冷家溪群黄浒洞组地层对金的成矿作用贡献大,金矿化体主要产在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的拉张裂隙中。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成矿元素Au异常规模较大,强度值高,具有2~3级浓度带,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形态呈近EW向展布,与后来发现的含金蚀变体基本吻合。从元素组合特征看,Au、As、Sb为矿区的特征元素组合,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元素垂向分带显示,Au、Sb特征元素出现在中部和下部,暗示矿区深部很可能存在隐伏金矿体。  相似文献   

11.
林耀忠 《福建地质》2012,31(2):140-146
南平下明洋铅锌钼多金属矿区土壤测量发现Pb、Zn、Mo、W、Bi等异常。北部西部以Pb-Zn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较紧密,异常浓度以外带为主;东南部岩体接触带附近以Mo-W-Bi组合为主,元素相互套合紧密,异常浓度高,浓集中心清晰,分布连续,规模较大。分析认为矿区土壤Pb、Zn、Mo、W异常为矿致异常。  相似文献   

12.
福建永定新村钼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胜康 《福建地质》2008,27(4):352-360
永定新村钼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断陷带和闽东火山断坳带结合处,属武夷山成矿带。地表以近东西向、北东向构造控制的细脉浸染型钼铅锌矿化为主,磁异常、电异常、土壤地化异常套合好,浓集中心明显。经过综合资料分析,表明永定新村钼铅锌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方法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之一.本文以吉林省中部伊通新家地区为例,讨论了一定地质条件下含金破碎蚀变带的地面伽玛能谱特征和放射性异常组合型式,提供了放射性方法应用于金矿勘查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4.
张荣国  夏广清 《矿产与地质》2010,24(4):353-356,367
内蒙古达塞脱东区位于锡林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但地表基岩出露少,第四系大片覆盖,找矿难度大。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从西到东圈定出三个SN向异常带,依据元素组合特征和分带理论,指出Ⅰ号异常带和Ⅱ号异常带东侧异常处于矿体前缘晕,Ⅲ号异常带处于矿体中前部,Ⅱ号异常带西侧异常处于矿体尾晕,异常存在较明显的水平分带性,推测矿体剥蚀程度存在由浅到深的变化趋势,后期地表槽探和钻探已在Ⅰ、Ⅱ号异常带分别发现了2个银多金属矿体和1个铅锌矿化体,且矿(化)体赋存部位、展布方向、规模与化探异常吻合性很好,化探工作在该区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疆若羌县长沙沟一带的基性-超基性岩位于阿尔金陆缘地块和祁漫塔格早古生代岛弧带结合部位,沿阿尔金断裂带状展布,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岩石主要由橄榄岩、辉橄岩和辉石岩和辉长岩等组成;上部镁铁质岩主要由辉长岩(部分为橄榄辉长岩和辉石岩)组成,下部辉橄岩、橄榄岩、辉石岩相互过渡(且成堆晶结构)。1∶20万、1∶5万化探资料显示,沿基性-超基性杂岩带有Cu、N i、Co、C r、W等异常,异常重现性较好,特别是Cu、N i、Co、C r元素套合较好,极值较大,浓集中心显著;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显示区内有较好的磁异常8处,异常规模较大,并与基性-超基性岩体吻合。对部分高磁异常区激电中梯剖面扫面,发现高激电异常,极化率在3%左右,最高达17.8%。经野外初步检查,发现了大量的铜镍矿化和磁铁矿化体,并圈出了阿克萨依镍矿和长清磁铁矿,表明长沙沟基性-超基性杂岩带具有较好的铜、镍、铁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古俯冲带的位置及其对南海扩张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南海北部古俯冲带的具体位置,作者利用美国LCT综合反演软件对收集到的重磁数据进行处理解释,结果显示在南海北部从台湾西南部到一统暗沙隆起,即沿南海海盆北部陆坡为一条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峰值带,指示了古俯冲带的具体位置;其北部的高磁异常代表了与之对应的古火山弧。深反射地震资料也验证了南海北部陆坡位置存在古俯冲带,钻井资料显示俯冲带存在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据此绘制了南海地区晚中生代到现今的构造古地理演化图,指出南海的扩张应与晚中生代俯冲带这个先存的软弱带有关,南海海盆正是从古俯冲带的位置开始扩张。  相似文献   

17.
钟云川  蒋丛林 《云南地质》2009,28(2):185-190
潞西地区航磁有三个异常带:第一异常带为同源重磁异常,反映高密度磁源体,由基性~超基性岩引起;第二异常带区域不同源重磁异常,反映低密度磁源体为混合片麻岩、混合岩等低密度地层,局部可能反映团坡厂和轩岗乡与黄铁矿相类似的矿床(点);第三异常带,重磁异常也不同源,反映寒武系一第四系的新地层,局部与花岗岩接触带及与断裂破碎有关的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依据区内航磁异常及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在潞西地区的找矿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黑龙江多宝山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及黑龙江省嫩江县霍龙门乡播根里金矿普查项目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和物化探异常特征,讨论其找矿潜力.1:5万化探异常特征显示以Au异常为主,Au强度较高,多达内带,并与Ag异常关系较密切.结合1:5万物探特征及遥感等信息,在研究区内圈定6处综合异常.其中,08XHt-3号异常中的Au-20异常面积为3.79 km2,异常最大值为43.1×10-9,平均值为7.53×10-9,达内带;08DHt-11号异常中的Au-47异常面积为2.157 km2,异常最大值为29.9×10-9,平均值为8.58×10-9,达内带.进一步开展的1:1万大比例尺物化探工作显示Au异常重现性好,与物探异常相吻合.其中圈定的BG12HtAu-22号金元素异常最大值为115.9×10-9,平均值为23.55×10-9,异常达到内带;BG12HtAu-42、43号金异常最大值分别为43.6×10-9、25.7×10-9,异常均达到中带.综合分析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区成矿条件,结合物化探异常特征以及少量工程查证发现的1条金矿体和5条金矿化体,认为研究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继续开展进一步的查证工作.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性质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航磁概查发现雅鲁藏布江航磁异常带东西相连长达1400km,它由北、南2条线性异常带构成,并认为它由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侵位的北、南2条蛇绿岩带引起,且以北带为主,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由2条蛇绿岩带组成,而不是过去地学界所认同的一条。航磁异常带实质上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存在的客观反映,不仅为识别缝合带提供了比较典型的磁场模式,也为探讨新特提斯洋演化、可能存在2次开合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呼玛县西部兴隆-基座山地区为瓦拉里-兴隆金矿带中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区内水系沉积物测量主要组合异常区地质特征与呼玛矿集区已知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具有可比性,在岩性条件、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方面和矿集区矿床地质特征相一致。区内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测量均发现存在Au、Ag、As、Sb、Bi、Cu组合异常,异常分带清晰,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水系沉积物主要异常元素组合与矿集区已知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周围异常元素组合相一致,金异常及其伴生元素异常均受次级断裂构造、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破碎带控制。依照类比结果,区内划分了3个异常远景区,对部分远景区进行工程揭露,发现蚀变矿化带金含量明显增高,局部可见金矿化体,表明区内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