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和MapObjects组件空间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对森林火点卫星遥感信息的地理定位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1:250000地理信息数据,研制了快速获取火点周围地理信息的技术流程及计算方法,开发了业务化系统,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尤其在多火点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相同情况下,比手工地理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火点监测赢得了时间,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拓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激活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中国气象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海南州气象部门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基本实现了一流台站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贵阳·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对外的信息窗口,为农村架起了信息桥梁,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推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4.
“贵阳·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农民提供了一个对外的信息窗口,为农村架起了信息桥梁,促进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推进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相似文献   

5.
1996年岁末沪宁线持续五天大雾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葛良玉  朱诗武 《气象科学》1998,18(2):181-188
1996年12月27-31日江苏境内发生了持续五天的大雾。本文普查了天气图,分析了产生雾的天气形势特征,并进行了一些物理量的计算,制作了时空分布和垂直剖面图,重点分析了它的形成和长时间维持的原因,对冬季辐射雾的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济波 《贵州气象》2012,36(6):60-62
该文介绍了一个自动气象站雷击事故调查情况,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相似文献   

7.
韩颖 《气象软科学》2010,(1):113-118
本文初步探讨了进行重大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必要性,介绍了气候可行性论证的相关概念,分析了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分类、主要论证内容、技术方法等,回顾了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着社会认识存在偏差,管理制度不健全,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监测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土壤水分的自动监测。通过对天津新建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检验过程进行介绍,分析了自动观测数据的到报率和土壤常数的测定,并对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两个实例分析了对比检验的方法,确定了能够业务化运行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分析了站点未通过检验的原因,并对重新进行业务化检验的站点和日常维护提出了建议,介绍的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业务化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以防灾减灾、为延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目的的雷电防护工作在延边开展得较早。上世纪80年代,首先在几个县级气象局开展了避雷针检测工作,得到了受检单位的认可,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扩大了气象部门的影响,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敦化市气象局的经验还在全州、全省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冬季积雪遥感监测方法改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概述了卫星遥感积雪监测原理,介绍了积雪判识方法,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有的业务化极轨气象卫星冬季旬积雪监测算法和流程进行了改进.经过比对,设计了新的可见光太阳天顶角订正模式,针对NOAA-16/AVHRR3和FY-1D/MVISR重新确定了积雪判识变量及相应的动态积雪检测阈值,提出了概率积雪判识方法,结合多光谱阈值法建立了概率结合阈值(Probability Combined with Threshold,PCT)的积雪判识方法,并以该算法为基础建立了新的业务化积雪动态遥感监测系统.同时,用新算法对部分历史产品重新做了处理,并简要分析了1996至2003年中国地区冬季积雪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processes, and cause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system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M system has improved in many aspects: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system and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M system and the EAWM system, and especially the multiple modes of the EAM system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Some new results have also been achieved in understanding the atmosphere-ocean interaction and atmosphere-land interaction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AM system. Based on recent studies, the EAM system can be seen as more than a circulation system, it can be viewed as an atmosphere-ocean-land coupled system, namely, the EAM climate system. In addition, furthe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diagnosing the internal physical mechanisms of EAM climate system variability,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the East Asia-Pacific (EAP) teleconnection over East Asia and the North Pacific, the "Silk Road" teleconnection along the westerly jet stream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dynamical effects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 activity on EAM system variability.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some scientific problems regarding understanding the EAM system variability are proposed for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12.
MICAPS4体系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系统架构,其中服务端系统是MICAPS4的重要部分,利用分布式存储与分布式计算技术,构建可容纳102 TB量级的气象实时数据,千万数据总量,面向数百并发用户的服务器集群系统。MICAPS4服务端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全部气象实时数据由文件到数据库、从集中式系统到分布式系统的迁移,该系统自2015年起在全国推广使用。在海量气象数据和大量用户并发访问的环境下,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和优越的读写性能,同时具有便捷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MICAPS4服务端系统分为分布式存储系统、分布式前处理系统、站点实况轮询系统、查询服务器系统和监控系统5个子系统,分布式存储子系统为MICAPS4客户端提供了近实时数据的高速随机与顺序读取服务,分布式前处理系统利用对等分布式架构实现了海量气象实时数据的流式计算,站点实况轮询系统实现了跨系统的实况数据异构副本的同步功能,查询服务器系统利用多线程服务器技术实现了MICAPS4客户端的实时计算请求,监控系统利用部署于每个节点的探针实现监控信息的主动上报。  相似文献   

13.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是保障全国各省区域自动气象站稳定、可靠运行的实时业务系统。文章从系统的逻辑架构、技术架构、系统建设的主要技术路线、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以及系统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省级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4.
气象数据库系统作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在集约化和标准化原则下,充分利用成熟的商业数据库技术和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构建。文中分别就气象数据库的框架设计、基本体系结构、系统布局、信息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对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信息技术与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针对日益繁忙的空中交通与不断增长的人影作业需求的矛盾,研制开发了贵州省空域自动化系统,为进一步了解系统在实际人影作业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利用2014-2020年全省人影地面作业数据及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上报等资料,对使用系统前后的地面人影申报与批复流程、作业情况、空域申请及批复耗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简化了业务流程,使用系统后一个申请批复流程从以往的至少需打8个电话缩短至2个,平均每个作业点批复耗时减少1.5 min,年均有效批复率较使用系统前提高2.8%,新型的扁平式管理,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业务效率。(2)系统投入使用后高炮年均作业次数较使用系统前增长20%,火箭年均作业次数较使用系统前增长82%,且年均获得作业时长较使用系统前增长37%,在实现人影作业多点同时申请与批复的同时,解决了电话占线等问题,提高了作业及时申请的成功率。(3)提高作业信息上传准确率,使用系统后年均人影地面作业信息上报及时率较使用系统前提高2.3%。  相似文献   

16.
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气象计量工作的特点,研制了气象计量检定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包括气象计量仪器的管理系统及气象用风速表、空盒气压表、温度表、湿度表、通风干湿表和动槽水银气压表的检定系统,实现了检定数据的自动处理、仪器信息的网络调用及网上查询、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黄荣辉  顾雷  陈际龙 《大气科学》2008,32(4):691-719
本文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说明,东亚季风系统无论风场的垂直结构、年循环或是水汽输送和降水特征都明显不同于南亚和北澳季风系统,它是亚澳季风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季风系统。并且,研究结果表明了东亚季风系统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其中夏季风系统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个准两年周期振荡和具有极向三极子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至今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这个变化在华北尤其显著;而东亚冬季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一个准四年周期振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也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它引起了我国的持续暖冬。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变异是与海–陆–气耦合系统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而,东亚季风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气–海洋–陆地的耦合气候系统,即称之为东亚季风气候系统。此外,本文还从上述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提出了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的气候学概念模型和华北持续干旱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梅雨锋云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小时一次的卫星资料和降水资料,分析了1991年江淮梅雨期第三段(6月29日-7月13日)梅雨锋云系的特征,包括梅雨锋云系的建立和重建过程、它的走向、分布特征、日变化特征,以及它和其他云系之间的关系等,梅雨锋云系的建立是来自高原东北部的华西盾状云系和西南季风云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围不同性质的云系对梅雨锋云系的影响是造成江淮梅雨锋云系强烈发展,继而产生暴雨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读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查阅期刊的论文信息,提高期刊最新论文的引用量,开发了期刊查询系统。该系统分为数据录入管理系统和网页查询发布系统,其中数据录入管理系统采用VB+SQL Server软件来实现,网页查询发布系统由ASP和SQL Server技术来实现。该系统具有界面直观、操作简便、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安装方便的特点,并且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一种基于掌上型计算机的人工影响天气中催化剂扩散模拟系统及开发方法,其系统设计思想和技术要点。系统着眼于把催化剂扩散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通过快速可视化计算处理,模拟人工影响天气催化剂的扩散过程,提供作业方案辅助设计等功能,并且使用操作比较简便。系统开发中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具有合理的数据结构、软件结构及可视化和方便的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