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卡林型金矿(亦称微细浸染型)是贵州省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主要分布在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和黔东南金矿集中区.国内外学者在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近年在该区金矿找矿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勘查地球化学是快速寻找黔西南金矿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30年来,根据勘查地球化学圈定的金异常,为找寻肉眼难以识别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和直接找矿靶区,并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黔西南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的历史和研究表明,该区金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优越,金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及其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预示尚有较大资源远景和找矿潜力.勘查地球化学需要结合地质、物探、遥感等方法,在新深度、新理论、新领域上进一步指导地质找金工作,才能不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黔桂和西秦岭两大矿集区[1],位于贵州省册亨县境内的丫他金矿床就隶属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集中区的黔西南金矿成矿带。前人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金的赋存形式、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方面做过研究,但总体来说,在对成矿流体以及成矿物质的来源等方面研究程度还相对薄弱。笔者通过对丫他金矿床进行稀土元素,氢、氧、硫等同位素测试分析,进一步探讨丫他金矿床成矿流体、成矿物质的来源及金的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4.
关于黔东南金矿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黔东南金矿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现状,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分析有关研究成果,对黔东南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床类型、金矿的垂向序列及找矿前景进行初浅讨论,认为黔东南与湘西在地幔结构和地壳类型及深部构造特征等地质背景存在较大差异,黔东南(加里东期)金矿在地层垂向序列上具有向上成矿温度降低的特征,并据此推测应曾存在类卡林型金矿,认为褶皱和区域性断裂构造应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是山东省金矿集中区,焦家成矿带为胶东地区7条金矿化带之一。赋存于该带的莱州市马塘金矿区-990 m标高以浅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40 t。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成矿规律的探讨,指出了马塘金矿深部-990 m标高以深的找矿远景,为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册亨板其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黔西南地区相继发现的一些金矿床(或金矿点),以其特有的矿床地质特征及独特的金的赋存状态,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及科特兹金矿相似,我国属首次发现,有着广阔的找矿前景,已逐步为我国黄金地质工作者所注视。黔西南金矿按其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可划分为产于盆地边缘区和台地区两类。本文所介绍的板其金矿是产于盆地边缘区金矿的典型矿床之一,其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控制因素、金的赋存状态等都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可以窥见黔西南金矿的一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陕西省秦巴地区金矿找矿难度增大,笔者在研究金的富集规律、建立区域不同类型金的典型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的基础上,遵循相似地质条件和相似异常特征有可能找到相似矿床的经验规律,从Au异常分布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及地质背景研究入手,结合目前的金矿勘查成果,通过分析对比,对异常分类、筛选,将陕西省秦巴地区划分为12个金找矿预测区,并指出了各预测区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条件、主要的找矿区域及矿产类型,为该区下步金找矿工作部署,找矿方向提供了方向及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分析陕西省柞水—山阳矿集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岩浆 热液型矿床、黑色岩系金(钒)矿床、热水沉积—改造型矿床、造山型金矿床和斑岩—矽卡岩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研究成果对矿集区的找矿远景进行了简要分析,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勘查思路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蒙古国塔林金矿自1999年发现以来,先后在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一批与之相类似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点),如Dankhyn khudag、Khatan-Sudalyn、Shar khuls等,使得该区成为全球金矿找矿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聂凤军等,2000)。由于该矿床邻近我国,国内有地质专家也在我国一侧找寻与之类似的石英脉型金矿。1矿区地质特征塔林金矿地处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阿尔泰亚省南东245 km的蒙古自然保护区内,距中蒙边界约  相似文献   

10.
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在滇黔桂交接地带已发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点)和矿化异常100余处,并己找到若干大型矿床,证明这一带为我国进一步寻找这类金矿的有望远景区.本文据已知矿床和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对该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控矿的地质、构造、物理及化学条件进行了论证,确定矿床为低温渗滤热液型金矿,初步建立了成矿地质概念模式,提出了四大成矿带和十三个成矿远景区,为本区扩大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张家口金矿集区同位素及包裹体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崇礼县-赤城县毗邻地段的大型偏碱性二长岩杂岩体及其太古界中深变质岩系中,相继发现金矿田三个,探明金矿储量近100t.通过对该金矿集中区各类型矿床的大量同位素以及包裹体地质特征的研究,对该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这对于该区今后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沂沭断裂带中段的区域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特征,深入剖析了龙泉站金矿区的控矿地质要素.区内金矿体以脉状、透镜状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下盘,赋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糜棱岩质碎裂岩、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总结了矿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从地质环境、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建立了沂沭断裂带中段地区的找矿预测模型,为今后进一步在该区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豫西地区是国家重点金多金属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类型多样。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区内金及多金属矿矿床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地层、构造以及岩浆岩因素,并且在这些因素中,构造控矿占主导。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内金矿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床、斑岩型金矿床以及爆破角砾岩筒型金矿床4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选取1个典型的矿床进行具体讲述。依据对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以及5种构造控矿类型的叙述,论述了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构造控矿作用和构造控矿规律,并根据该区金矿矿床成矿规律,提出选取找矿靶区的8项依据,最后优选出7处找矿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14.
植物找矿法在寻找铊矿床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找矿法包括地质植物法和植物灰分法,国外的应用实例较多。国内自50年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应用这一方法,如谢学锦等用海州香薷(铜草)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找铜矿,周德忠等用大叶醉鱼草在贵州和广西找汞矿,均收到较好的效果,侯嘉丽等根据铊与金的显正相关,用植物灰分法通过发现铊异常来找寻金矿。作近年来在黔西南滥木厂及杨家湾等铊矿床(点)用植物找矿法找铊作了一些初步尝试。滥木厂铊(汞)矿床及杨家湾铊矿点地质与矿化特征简况见献。  相似文献   

15.
对义敦银锡多金属矿资源集中区成矿地质背景、主要成矿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成矿与昌多阔-哈嘎拉构造岩浆岩带形成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不同矿床组合显示了一个较完整岩浆热液成矿亚系列;该区找矿主攻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热液型两大类,主攻矿种为银、锡、铅、锌、铜。根据夏塞、措莫隆等典型矿床的矿化特征、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了找矿靶区优选建议,以期实现该区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炼山坡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述了黔西南炼山坡红土型金矿的矿区地层与构造、分散流与次生晕的成果、矿体产出状态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成矿物质来源,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古气候,红土化作用及元素的迁移与富集作用方面探讨其成矿地质条件,提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殷勇 《甘肃地质》2011,(4):26-34
甘肃北山地区是一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具较大的金资源潜力。由于勘查和研究程度低,尚未取得找矿突破。本文从金矿的空间分布、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花岗岩的时空分布、金矿与花岗岩的时空关系和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等的研究,探讨了本区金矿成矿作用与花岗岩类侵入活动的关系。研究该区花岗岩类的时空演化及其与金成矿作用的关系的研究,对于寻找...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浙西南变质岩区历来是浙江省的地质找矿和地质矿产研究的重点。曾数次在该区进行大规模的矿产调查,发现了遂昌金矿、八宝山金矿、乌岙铅锌矿等著名贵金属、硫化物金属矿床,小型矿床、矿点数百处。并对治岭头金矿、乌岙铅锌矿进行了典型矿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美国卡林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分布特点,从赋矿地层及含矿岩性、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合、元素共生组合、金的赋存状态和粒度、金银比值及其他方面详细阐述了甘肃省舟曲—文县一带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总结了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标志,通过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的类比指出了该区具有金矿找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剪切带金矿的分布规律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杨光忠 《贵州地质》2005,22(4):236-241
根据地质勘查资料对黔东南地区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区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与剪切构造作用有关;指出隐伏东西向构造控制着矿田成矿田级矿化区的分布,北东-北北东向等构造与东西向构造的交汇控制着矿床的分布,褶皱加断裂组合的脆性构造变形主要控制脉型金矿的产出,中深部过渡型剪切变形则控制着细脉、网脉状金矿;探讨了金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进而建立了该区剪切带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