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省最高、最低气温与NINO3区海表温度的时频相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连续小波变换和交叉小波变换方法,分析了NINO3区(150-90°W、5°N-5°S)海表温度(简称SST)和河南省最高、最低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特征,讨论了河南省最高、最低气温与NINO3区SST的时频域相关关系.结果表明,NINO3区SST和河南省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序列都存在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并且各周期分量的强度不同,时域中的分布存在阶段性特征.NINO3区SST影响河南省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的时频结构,尤其是对最低气温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曹永华 《气象》1988,14(4):17-20
本文利用交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5—9月积温与玉米气象产量序列周期振动间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各序列的功率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吉林5—9月积温存在着3.33年的显著周期,黑龙江有2.5年周期。而玉米气象产量的显著周期,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分别为6.66、4.0、4.0年。  相似文献   

3.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的年际变化准周期性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中以准5~6年和准4年周期振荡最显著,其次是准两年周期振荡.各种准周期振荡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波数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南北半球都各有明显的差异.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表明,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的年际振荡与气候系统中其他各子系统所隐含的准周期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关系,尤其表现在与Nino区海温或南方涛动指数中的准周期信号的耦合关系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奇异谱分析(SinyulatSpectraAnalyses)方法对祁连山地区三棵同种国柏(SabinaPrzewalskiikom.)的年轮指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样本序列长度为935年的年轮平均指数在统计上存在着十分显著的振荡周期。在给定信度α=0.05的红噪声检验标准下,得到了310、206.7、155、124、103.3、88.6、77.5、68.9、56.4、41.8、32.6、25.8、22.1、20.7、13.2、11.5、9.3年等显著周期。比较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与用一般功率谱分析方法计算年轮指数所得到的谱图可以发现,奇异谱谱值较一般功率谱谱值的峰值具有单一和集中的特点,并且较容易通过显著性检验。因而,奇异谱分析(SSA)方法更能识别在统计上显著的周期。  相似文献   

5.
全球平均海温演变的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志强 《气象》1997,23(9):31-34
用奇异谱分析(SSA)研究了136年(1856-1991年)全球平均海温季距平演变特征,并对各主分量作了最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海温演变除了具有81年周期外,还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周期振动,这些周期主要是准10年和2.6-6年。从各主分量的方差贡献来看,前15个主分量的方差贡献之和是总方差的78%。从特征向量的分布函数来看,第1、2特征向量表示了海温序列的线性特征,它们的方差之和可以占到总方差的48%  相似文献   

6.
运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郑州市1951 2006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近56 a来的年降水趋势变化不太显著,主要以波动变化为主,存在9、7、5、3 a的振荡周期,各振荡周期存在年代际变化,不同阶段各周期强弱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7.
郑州市年降水的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奇异谱分析方法对郑州市19512006年的年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近56 a来的年降水趋势变化不太显著,主要以波动变化为主,存在9、7、5、3 a的振荡周期,各振荡周期存在年代际变化,不同阶段各周期强弱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8.
奇异交叉谱在海气相互作用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CSA(奇异交叉谱分析)方法,对中低纬海气及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耦合同期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7年尺度上海气相互作用关系密切,这个尺度与ENSO循环尺度基本一致,且其振荡行为与ENSO根荡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低纬海气相互作用中,ENSO是个强信号;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存在10-12年及准4年的优势耦合周期,其中准4年振荡和ENSO循环尺度相一致.这说明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除受ENSO影响外,自身还存在1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
花都建站以来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花都气象站建站46年来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变化,发现1967~1985年是连续偏冷期,1996~2004年是连续偏暖期;最低气温与年际冷暖有正对应关系.功率谱分析表明,最低气温存在7.7年的短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部雪灾的奇异谱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2,他引:20  
利用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冬半年1967-1996年雪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雪灾的总趋势是增加的,特别是后冬,这可能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雪灾指数周期集中在2.0-3.6a和5.4-7.5a两个时段。后冬雪灾在1985/1986年前后存在着由偏少向偏多的突变。利用SSA-MEM方法可以预报雪灾冬半年未来2a趋势,后冬未来1a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近45a极端气候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利用江苏省35个测站1960—2004年45 a的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日降水量资料集,分析了近45 a江苏省极端高温、极端低温以及极端降水的基本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多年平均年极端高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而极端低温则表现为自北向南的显著增加,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自南向北逐渐减少;(2)极端高温在江苏中部以及南部大部分地区有上升趋势,而西北地区则有弱的下降趋势;全省极端低温表现为显著的升高趋势;极端降水频次在南部地区有增加的趋势,北部减少趋势,中部则无变化趋势。(3)江苏极端高温、低温和极端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具有区域性差异,其中极端降水频次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20年中国区域2089个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新、旧气候态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等变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对气候距平值、极端事件等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气候态下,全国三类气温年和季节平均均一致升高,年降水增加,空间上气温偏高(低)、降水偏多(少)的特征将弱(强)化;华北东部、华东中部和北部以及青海西南部的年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距平增加;极端高温年减少,低温年增多,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受到的影响较最高气温更大;夏季南北方两条雨带极端强降水年的发生概率降低,冬季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华东北部、西北东部极端弱降水年概率显著增加;全国超过一半的站点极端日高温、低温和强降水事件的历史频次发生改变;新气候态还减弱了极端日高温事件的增速,加快了极端日低温事件的降速。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9—2011年江淮流域的区域站点、NCEP/DOE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中的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集,对比分析了近33 a江淮流域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再分析资料的再现能力进行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1)近33 a来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及其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都表现出南北向梯度分布特征,而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的极值区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2)夏日指数、作物生产指数、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暖期长度指数和高百分位指数在年际变化中均有上升趋势,而且多次出现异常低值和异常高值;近10多年来,极端气温频率指数和百分位指数的年际变化趋势有所减缓;(3)月最高气温在近30 a中不断被突破,最低气温不断上升,而且高温天气日数也在不断增加,但低温日数逐渐减少;(4)再分析资料能较合理地再现大部分极端指数的时空变化和线性趋势特征,ERA-Interim比NCEP/DOE具有更好的再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61—2017年2419站均一化逐日气候数据,计算了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联合专家组定义的26个极端气候指数,分析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区域平均的所有极端高温指数均高于1961—1990年30年平均,所有极端低温指数均低于1961—1990年30年平均。中国区域平均的多个极端温度指数达到或者接近历史极值,其中年最小日最高气温(TXn)和年最小日最低气温(TNn)均达到历史最高值,冷夜(TN10p)、冷昼(TX10p)和持续冷日日数(CSDI)达到历史最低值。年最大日最高气温(TXx)、年最大日最低气温(TNx)、暖夜(TN90p)、霜冻(FD)、冰冻(ID)、热夜(TR)、生长期长度(GSL)排在1961年以来的第2或第3位,其余极端温度指数全部排在了1961年以来前10位。2017年中国区域平均的10个极端降水指数中,有7个指数值处于1961—2017年1个标准差范围内,指示2017年的极端降水接近正常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包头气象站1951-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建立了高温和低温极端气候事件的阈值,检测了56年来包头逐日气温的极端事件出现频率,分析了极端事件的年、季、月变率。统计了逐日平均气温的各级别出现频数。结果显示:该地区56年里气温显著升高,平均每10年升高0.42℃;在56年时间尺度上平均气温有明显的由冷变暖的突变特征,突变点为1987年;气候变暖后,高温事件明显增多,低温事件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近49年中国西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少勇  王劲松  任燕  乔立 《高原气象》2011,30(5):1266-1273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年中国西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极端低温的低值主要出现在北疆和青海高原,这些地方的阈值在-2...  相似文献   

17.
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温度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剑坤  高丽  乔林  陈静 《气象科学》2015,35(4):438-444
基于中国T213集合预报系统资料,根据Anderson-Darling检验原理,研究基于集合预报与模式历史预报累积概率密度(简称模式气候)分布函数连续差异特征的极端温度天气预报方法,建立极端温度天气预报指数(Extreme Temperature Forecast Index, 简称EFI)的数学模型。利用S指数评分方法确定发布极端温度预警信号的阈值,得出:1月的发布极端高温的预警信号的阈值为0.7或0.8,发布极端低温的预警信号的阈值为-0.7或-0.8。基于EFI指数以及该阈值,对2013年1月中国极端温度天气进行预报试验,得出: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极端温度天气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可提前3~7 d发出极端温度预警信号,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预报技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极端气温偏态性分布和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曹洁  叶文  刘焕彬  邱粲  李娟 《气象科学》2014,34(2):193-199
采用山东省1961—2010年夏季日最高气温和冬季日最低气温数据,基于Box-Cox变换,分析了山东省极端高温、极端低温偏态性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极端高温偏态系数具有较为显著的海陆分布特征,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左偏相对减弱,且夏季异常高温出现几率有所增加。极端低温偏态指数分布受地形和纬度的双重影响,左偏和右偏的地区接近,各占半数。在气候态,由Ⅰ态经Ⅱ态过渡到Ⅲ态的过程中,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夏季极端高温偏态指数和冬季极端低温偏态指数均处于不断升高的状态,表明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异常高温的几率处在增加的趋势中,而冬季出现异常低温的几率处在减少的趋势中。  相似文献   

19.
中巴经济走廊极端低温事件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是极端低温事件风险评估的关键因素。基于1961—2015年中巴经济走廊地区逐日最低气温、人口和耕地等数据,选取极端低温事件强度、频次、持续时间,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比,植被覆盖度,数字高程模型(DEM),脆弱人口比重和性别比重9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组合权重,对中巴经济走廊地区极端低温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实现了中巴经济走廊极端低温事件不同风险等级(低、较低、中、较高、高风险)的区划。研究表明,中巴经济走廊内极端低温事件风险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极端低温事件风险受极端低温事件强度、人口密度和地形影响较大。区域内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低风险地区,高风险地区有巴基斯坦的阿扎德克什米尔地区、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开普省地区、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和中国的喀什地区。其中,阿扎德克什米尔高风险面积占比最高(约35%),联邦直辖部落地区较高风险面积占比最高(约7.7%),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中风险地区面积占比最高(约24.6%);中风险地区占比超过10%的还有开普省(12.5%)、阿扎德克什米尔(20%)、联邦直辖部落地区(10.2%)、中国喀什地区(14.3%)。评估结果与历史灾情吻合,可为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霏燕  徐海明 《气象科学》2012,32(6):629-637
利用1958—2007年全球海温、位势高度月平均资料和中国东北地区64个测站的夏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近50a来中国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全区一致变化型和南北反相变化型;(2)东北夏季极端低温频数与乌拉尔山高压,东亚大槽,阿留申低压,东北冷涡密切相关;(3)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存在遥相关关系。在1990s初期以前,在E1 Nino发生年或翌年基本都对应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年,但1990s初期开始,El Nino发生年与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对应关系遭到破坏;(4)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会影响东北地区上空的环流,致使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