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如何在客户端通过IE控件远程调用Web服务以及在服务器端如何用JavaMail完成Web服务的邮件收发功能.从而实现一种完全基于HTML,Web服务技术架构的,采用SOAP通讯协议的邮件收发系统.  相似文献   

2.
基于HTML canvas的WebGIS客户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提供静态媒体发展到能动态地处理多媒体信息是Web应用的发展趋势,HTML canvas元素是HTML 5标准中新增的用于处理图像图形以及动画的新技术。本文讨论了该技术在WebGIS客户端的应用,分析了一种适合HTML canvas的基于JSON的地理信息数据传输格式以及基于HTML canvas元素构建WebGIS浏览器客户端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反垃圾邮件的过滤技术中,贝叶斯算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在充分分析贝叶斯算法在垃圾邮件过滤技术中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在过滤中文垃圾邮件应用中的不足之处,然后给出了一个可行的改进方案.改进方案将邮件视为句间有序,句子内部关键词无序但句间具有相关性,从而可以得到比传统方法较好的实验结果;而且由于减少了传统方法处理时信息的丢失,这样也可以达到改善实验结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存在许多针对移动终端开发的地理信息应用,这些应用大多基于特定移动平台进行开发,无法实现平台间的兼容。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MTML5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标准,提供了许多新特性,可以实现平台间最大兼容。因此,提出了基于HTML5的设计思路,旨在根据移动终端地理信息应用特点,利用HTML5关键技术进行实现以达到平台兼容。文中对HTML5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利用HTML5关键技术设计及实现了移动终端地理信息应用,通过实际部署及测试,应用效果良好,证明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开发了一个Web邮件代理系统,是一个类似于OutLook和FoxMail的邮件收发的代理系统.基于浏览器,具有更友好的界面和更简洁的操作,能完成邮件用户的收发邮件和管理邮件的功能,使用很方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HTML向XML转换研究的现状,构造并编程实现了一种利用DOM与JTidy的HTML-XML转换模型.测试表明,转换方法可行、高效.  相似文献   

7.
在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方法中,有限差分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考虑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一个具有二阶精度的显式差分格式。首先,通过讨论该显式差分格式的系数矩阵,证明了该显式差分格式解的存在性。然后,通过定义的3种不同范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显式差分格式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计算机编程对实例的计算,验证了该显式差分格式的数值结果具有二阶精度,并且该显式格式数值结果绘制的图形稳定、光滑,与解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求解常微分方程的方法中,有限差分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考虑一个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利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一个具有二阶精度的显式差分格式。首先,通过讨论该显式差分格式的系数矩阵,证明了该显式差分格式解的存在性。然后,通过定义的3种不同范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显式差分格式解的收敛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计算机编程对实例的计算,验证了该显式差分格式的数值结果具有二阶精度,并且该显式格式数值结果绘制的图形稳定、光滑,与解析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准确过滤对青少年危害较大的色情网页,在汉语词法分析系统添加去禁用词功能实现中文分词,通过改进的词频-逆文档频率及文档频率-互信息方法完成特征提取,从而实现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过滤方案。并在给出的余弦夹角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余弦夹角法的中文网页过滤方案。结合两种方案,实验证明在统一资源符总库存在条件下方案对色情等网页过滤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它与HTML一样,都是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是Internet环境中跨平台的、依赖于内容的技术,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信息的有力工具。作为GIS与Web结合的产物WebGIS,XML对其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以Web Service形式提供的PKI证书在线查询系统,通过自动、动态的查询证书库,在收发电子邮件的程序中集成了以PKI为基础的安全特性.此系统依靠CA中心提供的查询服务,实现了对电子邮件进行透明的加解密及签名和验证过程.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工作过程;并介绍了UPnP网络安全规约,分析了UPnP网络安全规约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UPnP规范同时兼容UPnP安全规约的一套SC(Security Console)管理方案,方案能较好的保证UPnP网络中SC自身的安全和解决SC失效后带来的几个问题;并详细介绍方案的组成部分,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于“数字城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数字城市体系框架和数字城市工程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讨论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社区、安全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职能;探讨数字城市工程的数据获取与更新、数据库、网络、行业信息工程和数据标准等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隐蔽层是初至波方法不能探测到的速度层,它影响着初至波法的解释精度,本文讨论了隐蔽层存在的条件,并提出利用续至波探测隐蔽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网格环境建构在现有的互连网络之上,涉及大量资源的共享与协商使用。而这些资源可能位于多个异构的、地理位置分布的计算机系统上,资源的类别也完全有可能干差万别。虚拟组织涵盖多个分布的个体和组织,允许用户和资源的动态加入和退出。网格环境的这种动态、异构特性引入了具有相当挑战性的网格安全课题。这里分析了网格环境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网格开发工具包Globus Toolkits中GSI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不动产登记工作,以前一直处于分散状态。国土、住建、林地、海洋等不动产管理数据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确权登记,随着《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颁布,存量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已成为我国进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保证。数据来源多个部门,数据格式多样,空间定位精度不统一,“碎片化”现象严重。现有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的规则集与程序代码相绑定,具有不透明性。本文就此问题开展深入性探讨,对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建库工作中的技术服务和质量提出了约束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流动形变监测现有的水准、GNSS、重力等观测手段,设计并开发出一套具有从流动监测任务的设计、管理与实施,到数据资料检查验收以及数据资料综合查询等功能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子地图和列表方式来设计测量任务,作业小组通过短信向管理系统报告作业状况,系统记录每个测量任务的实施过程,从而形成观测历史。利用该系统可为任务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历史资料,提高流动监测业务的效率和数据资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GIS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长输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管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行业内部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针对上述问题,业内专家提出的以G IS为其实现手段,对管道进行完整性管理,是目前解决管道运营中的安全问题可采用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采用完整性管理方法,首先需要对管道数据进行建模,把管道的设计资料、竣工资料、检测数据以及设备信息等统一的用空间数据库来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际上现有的多个管道数据模型,然后参考国际上管道完整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同时结合国内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实践经验,阐述了设计适合我国管道工业的长输管道数据模型的具体过程。在模型的应用上,主要体现在建立管道完整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模型中提供的各类信息,在此基础上,集中开发了线路管理模块、风险/完整性评价模块、站场管理模块等。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管道数据模型在我国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aking Nanjing as a case, the paper explains the spatial behavior differences existing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f residents and households, by virtue of analyzing the survey data of urban households in the 11 districts of Nanjing, from the social, spatial, life and other non-technical angles. Also it makes various analyses and evaluation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on the social and spatial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social spatial behaviors of urban residents. New behavioral spaces of urban family such as telecommuting, email and QQ have begun to emerge.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he communication scope of families has expanded greatly, and more new forms of publicizing community information have begun to emerge. Telecommunication contact forms have been developing swiftly, and their frequencies of con- tact have been increasing dramat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