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iform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及某些配合饲料培育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Jameson)亲贝,可以促进性腺发育成熟并保持易于诱导排放状态。在需要进行人工育苗时,给亲贝以一定的刺激,即可诱导产卵排精。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受精率和活率都比剖贝取卵授精的方法高。而且不用杀死大珠母贝亲贝。  相似文献   

2.
用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湛江等鞭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及某些配合饲料培育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Jameson)亲贝,可以促进性尕发育成熟并保持易于诱导排放状态。在需要进行人工育苗时,给亲贝以一定的刺激,即可诱导产卵精。彩这种方法进行大珠母贝人工育苗,受精率和成活率都比剖贝取卵授精的方法高。而且不用杀死大珠母贝亲  相似文献   

3.
荣成市采用工厂化鲍鱼育苗、养殖,建成了鲍鱼育苗、中间育成、商品鲍养成的配套体系,育苗水体5000m~2,养殖。 工厂化养鲍,使鲍鱼养殖摆脱了自然条件中不利因素,提高了成活率,缩短了养成期。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是鲍鱼中的一种。它个体较大,繁殖力强,产量占我国鲍鱼总产量的70%以上;主要分布于山东、辽宁两省。 日本于1952年弄清了盘鲍生活史,在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工作中居世界首位。目前英、美、法、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也在积极引进种苗生产技术。我国对鲍鱼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5.
陈悦 《海洋信息》2000,(3):16-16
日前,长岛县小钦岛乡在普查底播鲍鱼长势情况时发现,1999年6月份底播的2厘米左右的鲍鱼苗已长到5厘米以上,个别甚至达到7厘米,生长速度比当地鲍鱼快30%左右,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远远高出当地鲍鱼成活率。这是小钦岛乡引进日本种鲍进行杂交育苗获得的丰厚回报。目前,长岛县已有90%的育苗场引进日本种鲍进行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6.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口虾蛄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亲虾蛄的产卵、孵化与湿度、底质、洞穴、光线的关系,以及抱卵和卵裂形态特征.根据口虾蛄自然生态特性,通过模拟自然环境,采用让亲虾蛄自身挖掘洞穴的方法,在人工控温的条件下,首次进行了人工育苗繁殖,获得了口虾蛄幼体3.4×104尾,培育成体长3~4cm的幼口虾蛄2200尾.此项研究为今后虾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浙、闽沿海已广泛进行青蟹人工育苗养殖,北方沿海正在进行生产性育苗试验。现将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人工育苗中亲蟹的选育、幼体的孵化和培育等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育苗的亲蟹于1995年10月份由福建空运而来,体长与体宽均在8.5cm和11cm以上,体重180g以上。经水泥池内越冬育肥至1996年5月份,选择合乎要求的亲蟹进行育苗试验。2 实验结果2.1 亲蟹的选择与饲育亲蟹应选择体重200g以上,体长在12cm以上,肢体健全无外伤且经受精、卵巢发育成熟的雌蟹。蟹壳两侧充满卵粒,阳光下观察前侧缘附近不透光,甲壳呈红色或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从1982年1月至1985年2月对日本日月贝进行人工育苗的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北部湾产的日本日月贝的繁殖期为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繁殖盛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1月。用人工升温方法诱导性腺成熟的亲贝,在适宜的海水理化条件下,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亲贝大量排精产卵。收集精卵,进行人工授精,将受精后的胚胎,用玻璃缸进行培养,采取升温、控温、每天更换幼体培养水体一部分等技术措施,用单细胞藻类及干酵母片的水溶液,作为日本日月贝幼体的饵料,历经32天,终于培育成为日本日月贝幼贝210只。52天的幼贝,最大个体已达壳高313.90×壳长365.5微米,初步取得日本日月贝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9.
进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Jones and Preston)工厂化人工育苗,是解决扇贝养殖苗种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洗刷亲贝,清除亲贝壳上的固着物是人工育苗中重要一环。扇贝人工育苗季节性强,过去由于手工清刷亲贝,效率低,浪费劳力,常常贻误采卵季节。制造一种扇贝清除机来代替手工操作是十分必要的。例如1984年荣成县海珍品育苗场利用种贝4万个,使用手工每人每天清刷约600个,20人要3天半才能完成。1985年人工育苗共用亲贝  相似文献   

10.
马氏珠母贝微卫星快速分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又称合浦珠母贝,是世界上用于生产海水珍珠的最主要贝类之一.自60年代我国成功地开展马氏珠母贝的人工育苗以来,海水珍珠养殖业发展迅速,至20世纪90年代,海水珍珠养殖已成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海水珍珠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海水珍珠产业的发展仅靠采捕天然野生的亲贝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地用人工养殖的亲贝进行人工繁殖.而采用少数亲贝(尤其是养殖亲贝)的育苗导致近亲繁殖,使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出现了退化,在海水珍珠养殖上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珍珠的质量和产量(单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大珠母贝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大珠母贝人工育苗若干技术,提出一些技术措施:亲贝强化培育促熟,人工诱导排放精卵,优选幼虫,投喂适口的饵料,适时倒池以及投放合适的采苗器等。结果表明,平均单产壳高2-3mm的幼苗8.1万粒/m3,最高可达9.3万粒/m3。  相似文献   

12.
鲍鱼作为‘海八珍’之冠,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医药疗效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食客,其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500多元,鲍鱼养殖热潮也因此在沿海各地蓬勃兴起。今年以来,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针对当前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成中易发病,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与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总公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长岛县科委关于臭氧化消毒技术在鲍鱼育苗中应用已申报山东省科委立项。这一应用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探索臭氧消毒海水对鲍鱼育苗的作用机理,研究不同臭氧浓度处理海水对稚鲍成活率及生长速度的关系,总结出一套利用臭氧消毒海水清除病害的困扰、提高稚鲍成活率的育苗生产新工艺,推动鲍鱼育苗生产走上高效低耗、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臭氧化消毒技术是利用其臭氧的强氧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dians Lamarck)的人工育苗期呈逐年提早趋势,使得该种贝的自然年积温增加、性腺逐年提早发育,从而使得海区越冬贝(成贝或亲贝)于1月中旬至2月底提前消耗体内的能量;另一方面,此时海区中可食饵料贫乏、水温低、水环境恶劣及贝的摄食能力差。这种内耗外扰的矛盾,致使亲贝的体质和抗病性变得低差,造成了养成后期成贝或亲贝的大批量死亡,使得育苗用亲贝变得紧张、价高,额外增加了育苗的成本。使用这种体质差的亲贝(经常携带疾病)进行育苗,极大地影响了贝苗的质量和育…  相似文献   

15.
摘除眼柄诱导中国对虾性腺成熟和提前产卵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事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开始了不同对虾种类的试验性和商业性养殖,但其种苗来源大多依赖天然虾苗或捕捞怀卵亲虾进行人工育苗。因此,养殖事业的发展常受到天然资源或捕捞怀卵亲虾数量的限制。为克服这种困难,保证育苗有足够数量的亲虾,因而蓄养亲虾性腺迅速成熟的研究,已日益受到国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彩虹明樱蛤Moerellairidescens在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人工催产技术,比较了几种催产方法的催产效果,其中以0.5×10-3氨海水浸泡刺激效果最好。催产的成功与否与亲贝性腺发育程度关系密切。此外,本文简要讨论了几种催产方法对不同双壳贝类的使用结果,对亲贝生殖腺寄生虫影响亲贝性腺作了简单观察。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刺参 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人工育苗时,目前多采用亲参自然产卵、排精而获取受精卵。在高温季节,如亲参排出的精卵过多,会引起水质的败坏,致使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因此,研究精子浓度对卵受精与孵化的影响:研究卵排出后其持续时间对受精、孵化的影响等将对完善刺参育苗工艺、搞好受精、孵化提供重要依据。 菊地等在研究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采卵技术时,研究了精子浓度及卵持续时间与温度的关系。二岛研究了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水的处理、单胞藻的选择、亲贝的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附着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闽粤沿海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水的处理、单胞藻的选择、亲贝的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随着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闽粤沿海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工育苗所需的亲虾越来越多,仅北方三省一市,近年来产前从海中捕捞的自然亲虾已在100万尾以上,连同未被利用的死亲虾,损失亲虾总数不下千万尾。减少产前自然亲虾的损失。是发展对虾养殖,稳定增加自然资源可捕量的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人工越冬亲虾的规划和政策,要求到1990年实现养殖亲虾自给。养殖亲虾或秋末捕自然亲虾越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