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报挑战度"(measure of forecast challenge,MFC)是一种衡量预报难易的新尺度;"可预报性演变指数"(predictability horizon diagram index,PHDX)是一种检验集合预报的新评分。这二种新指标是杜钧等于2019年提出来的,文章发表在美国气象学会英文杂志《天气和预报》上。为了让国内基层台站业务预报和研发人员也能熟悉和应用这些方法,我们在此作一简短的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侧"2003.8.28"暴雨的集合预报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利用MM5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的T213模式的预报资料,通过研究非绝热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高原东侧"2003.8.28"暴雨数值预报的影响特征,进行了多物理模式集合预报试验,为开展青藏高原东侧集合预报扰动技术研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式物理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降水预报结果有明显影响,包括局地降水强度、空间分布型态、时间演变特征等.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将增加小雨量级降水区域,产生一些虚假降水,就现阶段模式水平而言,高分辨率集合预报应重点发展考虑强降水预报不确定性的集合预报模式系统.多物理模式集合预报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集合预报可以改进单一确定性预报结果不稳定的缺点,为强降水灾害性天气预报提供有价值的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3.
2005年2月22日,泸州市北部几个区县均出现了大面积的浓雾(市区没有测站,但根据当时的实况来看,能见度应在50米以下),南部虽然能见度较好,亦出现了轻雾.普查1980~2001年的历史资料,2月下旬泸州市区大雾概况,泸州、纳溪各一次,其余站点均没有出现,可见,该时段大雾出现几率较少,是小概率事件,预报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对"天气在线"网上气象站所预报的郑州市2004和2005年的汛期(6~8月)降水、最低气温、最高气温3项气象要素的准确率进行了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天气在线"对郑州市一般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具有参考价值,对中雨及以上量级的降水预报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对单站暴雨预报能力更弱;对郑州单点的温度预报能力很强,特别是晴天的情况下,不论是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还是高温天气都有很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9.11"暴雨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寻找明显特征,对此进行归纳,有利于直观地预测秋季暴雨.  相似文献   

6.
岑溪市"7·25"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6年7月25日岑溪市出现的暴雨天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降雨是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下发生的,暴雨天气的发生与各物理量及本站要素关系密切,作为单站预报,应在掌握大环流形势背景的同时,还应综合分析各物理量及本站要素;这次暴雨主要影响系统来自高空槽、切变线和地面弱冷空气以及台风登陆后西进北抬所形成台风槽.  相似文献   

7.
衢州"6.24"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2003年6月23~24日衢州大暴雨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特征及其分布,表明水汽、热力条件在降水开始前有明显的反映:23日08时850 hPa衢州地区已处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边缘;20时500hPa相对湿度>85%;同时位于θse500-θse850≤-5℃的强位势不稳定区域的北缘及假相当位温场密集带的南侧;23日08~20时本站K指数持续上升.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发现强降水落区发生在降水前期的高能舌北部能量锋区边缘与日本传真图FXFE572狭窄的湿区、FXFE782垂直速度中心三者相重叠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8.
应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6月下旬降雨量与前期及同期500hPa环流形势相关,找出相关区,再应用数值预报产品96及120h资料,分析相关区内的高度变化及各项指标变化,准确作出6月下旬降雨量趋势预报及暴雨开始、结束日期的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9.
热带风暴"北冕"异常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micaps和FY-2C红外云图资料,对0809号热带气旋"北冕"的异常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冕"出现的两次北抬和一次南折,与副热带高压、中纬度西风小槽东移、低层西南气流加强和减弱的影响等密切相关,中纬度西风小槽东移影响副高的强度而致引导气流改变,造致"北冕"路径不稳定;低层西南气流加强,既加强或维持"北冕"的强度,又加大"北冕"北移的分量,同时也影响到对流云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及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0年6月21日玉林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波动、中低层切变线、西南暖湿气流和地面弱冷空气是影响此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2)对于单站预报,在掌握大气环流形势背景的同时,综合分析各物理量场尤其是本站的重要物理量各层垂直分布,对预报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