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膜下条播冬麦栽培技术是夺取旱地小麦和晚播小麦高产的一项突破性新技术,加之一次完成播种、铺膜一条龙播种机的配套高效作业,其增产显著。从膜下条播冬麦栽培技术在地区中试和示范3a来,使小麦生产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天水县西南山区包括秦岭、店镇、牡丹、齐寿,李子、大门、关子、平南、娘娘坝、汪川、华岐等十一个公社的全部和苏城、小天水、西口、铁炉、杨家寺等公社的部分地方,平均海拔1600—1700米,部分地方1800—1900米。历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1万亩,约占全县冬小麦面积的34%,而总产量只占全县小麦总产的27%。因此,西南山区小麦的丰欠对全县小麦生产起了举足轻  相似文献   

3.
1引言春小麦是朝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丰歉是关系到朝阳人民生活改善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尽管小麦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朝阳地区小麦连年获得丰收,但品种单一。为了改变本市春小麦目前这种状况,春小麦高产品种的引进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西北超大穗冬麦偏春性的生物学特性,应用气候相似原理,我们连续进行引种,经3年春季播种试种,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定量化的指标,对朝阳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更新具有现实意义。2应用主坐标方法确定引种源地超大穗小麦是经陕西咸阳农科所繁育而成的偏春性冬麦,经新疆乌兰乌苏做春季播…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垦区是全国冬麦越冬死亡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冬小麦越冬期间的死亡问题是影响本区冬麦种植的限制因子.冻害平均3-5年一遇.冻害发生的时间一般在12月到次年3月,2-3月份发现死亡的情况较多.冬小麦越冬期间死亡的主要气候背景是  相似文献   

5.
吉木萨尔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农业是经济的主体,1994年农业总产值为1.4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137元。由于我县属干旱和半干旱地区,30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68.2mm,加之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气象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引导作用,也就是可以作为作物适宜播期、合理按排作物布局、保证冬麦安全越冬的重要依据。1983年秋冬,气温变化急剧,降温幅度大,导致老台乡西地村1200亩冬麦死亡。1987年10月下旬,因地面积雪薄(原积雪只有4cm)气温降到一23℃~28.0℃,导致全县34600亩冬麦死亡,占播种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在1957—1987年间先后出现6次大面积严重冻害。为了防止冻害,在博乐、莫索湾等冻害特别重、水库容量较大的地区,已成功地推行冬麦改春麦工作。但在车排子至下野地一线,春末夏初库容水量有限,春麦常因得不到及时灌溉而减产,至今冬麦产量仍显著高于春麦。因此,对于该区而言,做好小麦冻害预报,仍是防灾抗灾、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1冬小麦1996年度全疆大部冬小麦播期正常偏晚,冬前≥O℃的积温北疆较为充足,南疆略显不足,越冬开始期苗情差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情况较好,无大面积冻害发生。全疆冬麦返青推迟,返青前后个别地区雨雪过多,出现了冬麦雪害与渍害。功德分化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及灌溉用水充足,幼穗分化期长,有利于形成大穗。灌浆期,北疆虽气温正常略高,但无干热风危害源疆多雨气温偏低,灌浆期较长,有利于冬麦充分灌浆,增加千粒重。综观1996年度,冬麦生长期农气条件对冬麦生长利多弊少,良好的气象条件保证7冬麦获得空前大丰收,单产创历史最高记…  相似文献   

8.
1冬小麦2004年秋季,全疆冬小麦播种期除喀什、和田两地区及阿克苏部分地区提早外,全疆其余大部地区偏晚。出苗至越冬始期,北疆冬麦区气温偏低,冬前≥0℃积温为194~466℃·d,略显不足,大部分冬麦未形成分蘖而提前进入越冬始期;南疆大部分冬麦区冬前光热条件较好,冬麦越冬期偏晚,冬前≥0℃积温为212~696℃·d,气象条件能充分满足冬麦冬前分蘖生长及形成壮苗的要求,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越冬期内,北疆大部麦区温度偏低,积雪偏厚,尤其当北疆冬麦区最低气温降到-24℃以下时,麦区均已形成5cm以上的稳定积雪,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冬麦越冬状…  相似文献   

9.
北疆沿天山一带的乌苏、博乐、奎屯、石河子、昌吉等地在冬麦越冬期间常发生冬麦冻害死亡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冬麦分蘖节遭受低温危害。分蘖节处温度的变化受气温和积雪的影响,而温度、降水的变化又受大气环流的制约。以往对平均环流特征与温度、降水的关系研究较多。但从冬麦严重冻害年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冬麦苗期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毓华  高苹  徐萌  陈维新  潘永圣 《气象》2000,26(9):43-46
着重讨论了80年代后期以来气候变暖的特点,通过对江苏省3个地区冬麦播种~赵冬期和越冬期温度的对比分析,认为江苏气候变暖对冬麦的影响具有3个特点:一是从时段而言,出现在播种~越冬期;二是以地区而言,以淮北地区和江南地区偏暖更为明显;三是就高、低温度范围而言,最低气温的升高尤为突出。结合本地生产实际,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冬麦苗期的影响,提出了生产和管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冬麦北移是个新问题。1997年由中央农业部牵头、立项和投资,准备用5-7年时间民这顶国家重点科研任务,并对此进行了充分论证、分析和部署。赤峰市元宝山区已有3年冬麦试种的成功经验。对不同品种的适播期、越冬、返青及生长发育所需的气象条件基本有所掌握,产量已达400kg/0.06hm^2以上,而且品质也优于春麦。可以说冬麦在赤峰地区种植有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1 冬小麦1999年度全疆大部地区播期偏晚。冬前≥ 0℃积温为 310~ 6 10℃·d ,基本达到壮苗所需积温。越冬开始期北疆苗情差于前一年 ,好于常年 ,南疆好于前一年。冬麦越冬条件大部麦区良好 ,伊犁地区雪腐 (霉 )病严重。幼穗分化期 ,全疆大部麦区气温高于常年 ,南疆明显偏高 ,使冬麦穗分化时间缩短 ,小穗数减少。灌浆期间 ,南疆麦区气温略高于小麦灌浆最适温度 ,使冬麦灌浆时间缩短 ,对冬麦粒重增加不利。而北疆麦区则气温低于常年 ,使小麦避免了干热风危害 ,灌浆时间延长 ,有利于冬麦干物质积累。综观 1999年度 ,冬麦生长期农业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3.
1冬小麦1998年度全疆各小麦生长期大部麦区无较严重的干热风、冰雹、病虫等危害,使冬麦单产创历史最高记录,单产比前一年增产10.9%;总产比前一年增产1.7%。1997年秋播期北疆偏晚,南疆偏早,入冬期全疆偏早,但由于秋季气温明显偏高,使冬前生长积温充足,全疆绝大部冬麦区冬前>ot积温在300-620t·d之间,冬前苗情长势好于前一年同期。全召大部地区冬小麦越冬期间积雪和气温有利于冬麦安全越冬,冬麦返青良好。冬麦功抗分化期间气温偏低,降水异常们多,幼德分化期长,有利于形成大穗及多成稳,使亩有效茎数、叶面积系数、单株小稳…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冬小麦每年播种面积大约1000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以旱作为主。从冬麦生育期间土壤水分贮存量和越冬条件等主要因素考虑,我省冬麦大体上可以划分为陇东旱塬、陇西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三个种植区。不同气候种植区,其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和关键时段有所差异。从分析不同种植区冬麦生育期间的农业气象条件入手,抓住影响产量的关键期和主要矛盾,确定预报思路,为提供准确的产量预报信息将起  相似文献   

15.
小麦适时播种的农业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绍先 《气象》1976,2(9):19-20
冬麦播种季节到来了,毛主席教导我们:“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为保证种足种好小麦,各级气象站、哨要不失时机地搞好小麦播种期的农业气象服务。 小麦播种期的早晚是夺取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适时播种可以充分利用秋末冬初的气象条件,使小麦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研究小麦冻害的机制、条件较多,对小麦冻害的形态特征研究较少.比较公认的是Φ、M库别尔曼的结论,他认为小麦分蘖节最抗冻,形态上小麦表现有假死和假生长现象.因而,认为小麦冻害的真实情况不能从形态上判断.这就造成了两个困难:①对冬麦冻害研究的困难.在研究工作中,判断小麦的死活主要用温室返青  相似文献   

17.
1987年~1988年度,石河子种植小麦53万亩,其中冬麦32.8万亩,春麦20.6万亩.平均单产248.35公斤,比1987年的251.5公斤降低了3.2公斤.造成今年冬春小麦减产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生长期不利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1988年小麦欠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秋季降水过多,影响了冬麦适时播种和苗期生长发育石河子1987年秋季,前期温度较高,从表1看出,9月平均气温比多年同期平均偏  相似文献   

18.
李志超 《气象》1975,1(10):14-14
几年来,忻县地区一些农业生产先进单位的经验证明,给小麦浇好越冬水,是防止冻害、安全过冬并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忻县地区的广大贫下中农有“麦收八、十、三场雨”的多年经验。就是说,如果在农历八、十月和来年三月各有一场透雨,小麦就能获得好收成。这三场雨,最关紧要的是十月这场雨。如果没有这场雨,小麦越冬往往发生冻害。经验证明,  相似文献   

19.
天水地区秦安、甘谷、武山三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天水渭北干旱区。这里夏田面积占全年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春季经常发生春旱,持续时间长、危害重。因此,春旱和伏旱一样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根据全省预报会议提出的要求,我们三站集中会战,主攻春旱这一自然灾害,建立了统一的《渭北地区春旱分析和预报》专题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77,(4):21-21
贵州全省现已有58个县、区进行了防雹、人工降雨及防霜试验,绝大部分县都开展了农用小火箭的研制,群众性运动蓬勃发展。1976年11月8-17日在兴义县召开了防雹、人工降雨小火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全省8个地、州、市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的干部或技术人员,42个县的防雹、降雨指挥部的干部或技术人员,省、市有关单位的代表,以及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气象局、云南省罗平县科委、富源县气象站等地区的代表共142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