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下水位对定点形变观测干扰的抽水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抽水所造成的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即时在局部范围内造成地表的形变,干扰定点地壳形变观测。在蓟县地震台进行的抽水实验表明:这种干扰的幅度与抽水水井到形变监测仪器的距离有关,也和抽水水井水位的最大降深有关。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抽水对定点形变观测的影响范围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波分解对宽城台定点形变仪器受气压干扰的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得出气压干扰在不同频段对不同仪器的干扰特征,并通过小波阈值去噪对各测项受气压干扰的观测数据进行干扰排除,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对一些长距离的水准测量作定量分析,试图找出与孕震有关的垂直形变分量的时候,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即有的测线尽管两个端点的高差在大幅度地变化着,显示出很大的形变量,有时这种变化的幅度,速度、梯度接近甚至超过国内一些大震震例。可是却没有发生大震。那么,这些急剧变化着的数值反映了什么?是孕震过程受力而引起的相应形变?还是测量本身的误差积累传递的结果?抑或是地球本身固有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地下水动力学中的Darcy定律,建立起受地下水运动支配的地面沉降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给出上述模型的数值解,理论研究表明,如果边界域选取得当,沉降因子γ的初值、导水系数T及补给项R(即抽水、注水量)有一个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给定值,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将会取得较好精度。 相似文献
5.
6.
陈德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2,(1)
本文简述了在现有垂直形变资料(精度为10~(-3)~10~(-6))分析中,应用理论公式、回归分析等,排除其受“热形变”、地下水、干旱、降雨和气温干扰的方法;着重探讨了用稳定可靠的基岩点作依据、借辅助观测量建立近似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排除长线水准资料中土层点下沉干扰、地温和断层无震蠕动对台站水准,以及地表水位变化对面倾斜的干扰问题。用两倍噪声水平作噪声限来鉴定余差中的信息、捕捉地震前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定点形变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原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系统中的数采仪与接口电路的通用性,使用户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建立实用化台网;针对形变观测的特点,系统以丰富的软件支持,完成台站与中心站包括传输在内的全部日常处理工作从而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迅速及时,完整准确的前兆资料。系统的全自动功能为实现台站的无人值守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最后还介绍了系统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文献[1] (利用周期分析法研究观测资料中的干扰因素)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时间窗为一年观测资料的末尾数据,用泰劳级数的线性组合式,外推未来半个月的数据。这些数据称作预估值的近似值。然后,以扩大的时间窗解算契比雪夫系数,随后用契比雪夫系数计算未来半个月的数据,即为正式的预估值。 照此方法,对泰安台1982年石英倾斜仪全年资料作了逐段预估,所得一年的预估精度南北分量为0″.038,东西分量为0″.017。易门台倾斜仪1982年上半年的预估精度,南北分量为0″.054,东西分量为0″.039。太原台水管倾斜仪1983年第一季度的预估精度,南北分量为2.5μ,东西分量为3.1μ。并对1979年6月19日山西省介休5.1级地震前后的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了检验,证实了震前有较为明显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福建天马定点形变台形变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褶积滤波的方法对福建天马跨断层短水准观测点近15年(1986~2000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处理和分析,归纳出了福建及其沿海地区中强震发生前该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华北地区定点台站形变观测资料,采用傅立叶去年周期和线性拟合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阶段的变化未形成主体异常时段,反映出断层未进入强烈活动阶段;首都圈地区跨断层资料异常数量不多,没有形成同步异常,异常变化幅值也不是很大,中短临地震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秦兴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2,(3)
本文利用调和分析法,处理周坪自1977年以来连续观测的形变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便于直观和判断信息。在1979年秭归龙会观震前,室内水准、基线及室外短水准等几种形变观测手段,都显示了震前异常的存在,对探索长江三峡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将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向国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9,(2)
本文通过对鄂东地区精密水准观测资料的综合处理与分析,指出控制鄂东地区地壳运动的团麻断裂近三十年的变化概况:北段东西两盘相对运动虽不明显,但确有西升东降的趋势;南段于1976年至1977年间发生明显的蠕滑运动。东西两盘的垂直位移量:淋山河宋墙为16毫米,团风双柳为26毫米,运动方向为西降东升。同时也指明了淋山河与宋墙为断裂南段通过地表的确切部位。 相似文献
13.
叶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4,(4)
我们的工作范围是东经115°30′—118°30′,北纬32°30′—34°40′。区域面积约4万7千平方公里。区内由西往东有北北东向的王老人集断层,口孜集断层,固镇霍山断层和郯庐断裂带;由北往南有北西西向的宿北断层,宿南断层和明龙山断层。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形变观测干扰识别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收集整理了山东省数字化形变台自观测以来的固体潮分钟值资料,论述了气压、雷电、洞室进入、仪器故障及附加载荷等干扰因素对数字化形变高频记录的影响及其机理,为利用数字化资料及时识别干扰、准确捕捉短临地震异常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差分法、灰色动态滤波、有限富氏级数拟合、契比雪夫多项式拟合等四种方法,同时对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Ms6.2级和1987年2月17日射阳Ms5.1级地震前后时段内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以莱以特准则和格罗布斯准则对处理后的残差序列进行异常超始时间的判别,并对比和综合分析。两种准则相比较,格氏判别在数学上更加严密,结果更为可信。初步研究表明,中强震在震级较高的情况下,用两种准则判别的结果比较接近,而在震级较低的情况下两者判别结果有差异。综合判别结果与总结本地区中强震震例给出的相关经验公式之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6.
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大地测量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论述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与GPS在观测周期,物理量,频域,实测精度,监测优势者方面的异同,认为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是测震学与大地测量(含GPS)的必要补充,介绍了我国定点潮汐形变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台网观测技术,以及它在我国10多次中强震测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7,(4)
1987年10月19日至20日,国家地震局在武汉召开了由地震研究所研制完成的“定点形变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仲和副研究员任主任,华中工学院陈耀奎副教授、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朱涵云助理研究员任副主任。会议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王国治处长主持。 相似文献
18.
陶本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1,(2)
用大地测量复测资料确定地形变量的一个障碍是必须假定一些固定参考点,本文给出了计算地形变量的一种方法.它不需要参考点,能够求出测区内务网点的形变量,而且各网点的误差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宁夏北部(青铜峡、吴忠以北)地区近二十年来垂直形变场的演变特征,并与陕西关中地区垂直形变进行了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1977年前,宁北与关中出现准同步垂直形变反向,八十年代以来两地垂直形变程度不同地都有加速趋势。最后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吴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98,(3)
讨论地壳垂直形变与地应变的关系。根据水准测量或地倾斜观测,定义了平均地倾斜与地倾斜率;根据应变与位移的关系,推导任一坐标方位角方向的地倾斜或地倾斜率与应变或应变率分量的关系。根据分析,初步得出结论:在1个水准点上,如果有与不同方向的8个水准点之间的高差以及距离的观测值,且这8个水准点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理论上可唯一地确定6个应变分量;在某一区域,如果有若干个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准点,由它们可求得8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地倾斜,并可按最小二乘法求得该区域的6个平均地应变分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