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北方坛紫菜多糖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南方产(1987年3月采)和移植北方养殖(1988年11月采)的两种坛紫菜的热水和冷水提取多糖进行了层析分级,用~(13)C-NMR和IR光谱研究了各级分的化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南北方坛紫菜多糖分别主要由用 1.0mol/L和0.5mol/L NaCl从DEAE—Sephadex A_(50)层析柱洗脱下的带电荷的琼胶糖分子组成;~(13)C-NMR谱图表明坛紫菜主要由琼胶糖结构及其生物前体(硫酸基结合在L-半乳糖的第6位碳上)构成,且甲基化琼胶糖在南方坛紫菜中的含量明显比北移坛紫菜高,这是坛紫菜由南方移植北方后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3.
4.
5.
坛紫菜主要营养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坛紫菜味美价廉,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坛紫菜的营养成份测定,证实其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是品位极高的营养保健食品,应用在其深加工和药用价值上加以研究,开发出造谏人类的坛紫菜新产品。 相似文献
6.
坛紫菜品系间遗传差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Liu Biqian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Z1):225-229
利用RAPD技术对六个坛紫菜品系进行了研究,从107条随机引 物中筛选10条随机引物,一共扩增出93条可重现的片段。经统计分析,六个品系间的遗传相 似系数在0.246~0.636之间。其中浙江北部沿海栽培品系间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636.地 域间品系的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0.246。六个品系用UPGMA方法得到的聚类关系符合传统的地 域和表型关系。通过对照品系间有稳定差异的DNA条带,表明RAPD标记是坛紫菜品系鉴定和 遗传多样性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8.
9.
坛紫菜体细胞的几种发育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usis)叶状体为材料,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研究记录坛紫菜体细胞的发育途径。本文选择介绍了坛紫菜体细胞3种途径8种发育方式:1)多数体细胞的叶状体途径:A通过极性分裂直接形成单细胞苗;B通过叶状分裂成苗;C先形成细胞团后形成畸形苗;2)来自雌、雄叶片未成熟区域体细胞的性细胞途径:D发育形成精子囊并放散精子;E单细胞发育形成类似果孢子囊结构再放散果孢子,果孢子萌发成丝状体;3)来自雄叶片体细胞的丝状体途径:F单细胞发育至多细胞团,放散后萌发成丝状体;G经过不断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直接形成丝状体;H分裂成2细胞后,一个细胞侧面突起发育成丝状体。 相似文献
10.
12.
13.
CO2升高和阳光紫外辐射对坛紫菜生长和光合特性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持续升高,导致溶入海水中的CO2增多,海水表层的H+浓度增加,从而引起海洋酸化。为了探讨近岸定生大型海藻对这种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选择经济海藻坛紫菜为实验材料,研究海洋酸化与紫外辐射对藻体生长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分两个CO2处理,分别为正常空气水平(390 ppmv)和高CO2水平(800 ppmv); 三种辐射处理,分别为全波长辐射(PAB)、滤除紫外线B(PA)和仅接受可见光处理(PAR)。研究结果表明,CO2培养下的坛紫菜,在仅有可见光(P)或者同时有紫外线A(PA)存在的情况下,显著促进藻体的生长;但在全波长辐射处理下(PAB),这种作用不明显。高CO2降低了藻体在P和PA处理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但对PAB处理作用不显著。高CO2处理下的藻体,UV-B显著降低了全波长辐射下藻体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但在正常CO2水平下,紫外辐射的作用不显著。这表明高CO2导致的生长优势被紫外辐射的负面效应所抵消,在全球变化的过程中,紫外辐射的进一步加强在海洋酸化的背景下甚至有可能降低坛紫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技术,从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乙醇提取物首次分离纯化得到了7个化合物,通过质谱(MS)及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1,8-二羟基-9,10-蒽醌(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β-谷甾醇(4)、鲨肝醇(5)、(E)-N-2(1,3-二羟基-4-十八烯基)-十六酰胺(6)、胆甾醇(7)。其中,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0μg/mL。 相似文献
15.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浙江省南麂岛和渔山列岛的4株不同形状野生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3条引物中筛选出11条可扩增出清晰条带的引物,在4株坛紫菜中共扩增出62条 DNA 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比例达88.71%.遗传距离分析表明4株坛紫菜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是0.3226~0.612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渔山列岛坛紫菜遗传距离最近,而南麂岛的两株坛紫菜则距离相对较远.该研究说明浙江附近岛屿的野生坛紫菜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6.
高温胁迫下坛紫菜的数字基因表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紫菜是潮间带重要的经济藻种,对高温、渗透压等逆境具有独特的调控机制。本文采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研究了坛紫菜在高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其相应的响应方式;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DGE部分数据进行验证;检测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应答基因hsp70的差异表达。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坛紫菜中有256个unigene上调表达,以HSP、核糖体蛋白L12、延伸因子EF-Tu及部分光合作用相关基因为代表,3 820个unigene下调表达,主要为核酸、蛋白以及糖类等合成代谢相关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定位于质体等有膜细胞器,参与繁殖和发育过程,行使催化和连接酶活性的功能。Pathway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分布于107条pathway中。其中,下调表达基因最显著富集于mRNA监督和RNA转运途径,而上调表达基因部分富集于内质网的蛋白加工、RNA降解及光合作用途径。验证表明此次DGE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hsp70基因对高温响应积极。综上所述,DGE结果反应出,在高温胁迫时,坛紫菜出现基础代谢减慢、合成速度下降、能量合成受阻、碳同化降低等现象,但光合作用前期未受影响,同时补救途径启动。 相似文献
17.
18.
坛紫菜耐高温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26,Z-61,Z-81,Z-17的子3代(F3)与野生型对照组进行遗传性状的比较,旨在筛选耐高温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培养40 d,人工选育的4个新品系丝状体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其中Z-26丝状体生长较快,Z-61在29℃下较易成熟,95%的营养藻丝发育成孢子囊枝,Z-17只有30%形成孢子囊枝;(2)Z-26和Z-61品系的叶状体在30℃下培养10 d,虽然藻体变白,但没有死亡,此时将其移至21℃下恢复培养3~4 d,藻体逐渐恢复为原有的色泽;(3)Z-81和Z-17的叶状体在29℃下培养7~10 d,虽然藻体发白但尚未死亡,移至21℃下培养基本可恢复正常,但在30℃下培养10 d,藻体腐烂不可恢复;(4)野生型对照组不耐高温,藻体在27℃下培养5 d就腐烂死亡,人工选育的4个品系耐受高温的幅度比野生型对照组高1~3℃;(5)4个品系叶状体在26~28℃温度下培养10 d后,其主要的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的含量与21℃培养下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短时间的高温培养并不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叶状体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光能利用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的实际量子效率(ΔF/Fm′)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雄性生殖细胞;快速光曲线测定表明雌、雄藻体营养细胞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相近,但显著高于雄性生殖细胞;不同生殖细胞半饱和光强(Ik)无显著差异;在生长光强下,营养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rETR、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差异不明显,而雄性生殖细胞rETR、qP等荧光参数均显著低于营养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本文表明坛紫菜叶状体营养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能力,能够将吸收的光能多数用于电子传递,而雄性生殖细胞对光能的利用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