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黄土地区现有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中的不足,进行了4个含水量和3个围压的平面应变试验,首次建立了平面应变强度参数与结构性的关系,扩展了被动状态下考虑应力主轴偏转的粘性土侧土压力系数计算公式,采用水平微分层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地震作用下同时考虑黄土结构性和主应力轴偏转的挡土墙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平面应变条件下地震被动土压力均大于三轴条件下,结构性土地震被动土压力大于无结构性土,墙土面有摩擦时地震被动土压力大于墙土面光滑时;地震被动土压力随水平和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摩擦角、均布荷载、墙土摩擦角、粘聚力、构度指标的增大而增大。黄土地区地震被动土压力计算应综合考虑平面应变强度参数、结构性和墙土摩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的结构性是土颗粒空间排列和粒间粘结综合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效应。在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天然土边坡的结构性参数主要体现应力和变形的共同作用,反映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应力和变形的协调关系及结构性土的结构损伤过程(即抗剪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首先通过分析认为用结构性参数来定量判断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黄土边坡的稳定性更具合理性,其物理意义更明确;其次通过分析黄土地区某一天然边坡在Ⅸ度地震烈度作用下的黄土边坡动力稳定性,验证结构性参数作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判据的可行性,且这一方法能定量地确定边坡滑动面的位置及所对应的安全结构性参数。  相似文献   

3.
结合叠合小应变模型和结构性土的损伤理论,提出了可以考虑土的结构性损伤对小应变下刚度的影响的小应变模型。该模型可作为其他常规土体本构模型的数据接口模型,从而使其他常规本构模型能充分反映土体的小应变特性。通过与实验资料比较分析表明模型可以有效模拟结构性土体的小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自动多功能三轴仪进行了粉土场地的液化后变形试验,探讨了粉粒含量对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时施加动加载使试样达到设定的液化程度,然后立即施加单调荷载,以模拟地震现场发生强震时初始液化到液化后变形的整个过程.研究发现,不同粉粒含量粉土场地发生液化后变形得到的液化后应力应变关系可采用推导的同一理论关系式表示,其系数的差异表明了粉粒含量对粉土液化后变形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该关系式能较好地模拟粉粒含量对粉土场地液化后应力-应变的影响,为同一地区或相似地区粉粒含量变化的粉土场地液化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土单元永久应变势的预测模型是土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土单元永久应变势模型没有反映振动孔压增长的影响,难以合理解释地震动作用引起的饱和砂土地基永久变形一般是由土层软化或再固结变形所致的机理。基于饱和南京细砂永久变形动三轴试验结果的有效应力状态分析,研究了试样的永久变形与振动孔压增长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能反映振动孔压增长影响的土单元永久应变势模型,给出了土单元永久应变势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土单元永久应变势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初步的验证性试验表明:模型预测与试验测得的试样永久应变势与振动孔压增长曲线比较接近,说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土结构性的研究方法及现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土结构性的概念和土结构性研究的意义。回顾了土结构性研究的历史。对土结构性的定量化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力学方法是进行土结构性定量化研究的最为现实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动荷加载过程中黄土结构损伤的耗能机制及其对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针对原状Q3黄土,开展了一系列固结比=1.5、含水量=15%、18%、21%、24%和围压=50、100、200、300 k Pa试验条件下等幅循环加载的动三轴试验。通过引入能量耗散比定义的损伤变量,研究了结构性土动力损伤的耗能机制,分析了结构性黄土动力损伤对动模量、阻尼比和动残余变形模量的影响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初始结构性和应力状态相同的同一种结构性土的动力损伤的破坏耗能与动荷载无关;不同固结应力水平下,动模量和阻尼比随结构损伤累积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但最终都会趋于土破坏状态的某一稳定值;动残余变形模量随结构损伤累积呈单调递减关系,低围压条件下的递减幅度逐渐趋缓,高围压条件下则全程较缓;动残余变形模量与损伤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二次函数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重塑的粉土试样施加正弦波和任意波轴向荷载,进行应变控制的动三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和比较2种不同波形振动荷载下粉土的动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固结条件相同,振动频率为1Hz,任意波振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动强度较正弦波下的稍小;任意波下粉土试样产生的动应变比正弦波下的大。  相似文献   

9.
海洋粉质土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在动应力作用下的液化特性与陆上粉土略有不同。以杭州湾原状粉质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别设计的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粉质土液化后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表明:杭州湾粉质土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相似,应变与砂性土的变化规律相似,可分为低强度段和强度恢复段两阶段,振动频率、围压和前期最大轴向应变对液化后应力-应变都有影响。提出粉质土液化后二阶段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粉质土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合肥市郊的大兴镇和义城镇地区水稻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批量平衡法初步研究了重金属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热力学,据此分析研究水稻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在施磷情况下两种水稻土对三种重金属Cd,Hg,Pb吸附自由能均为负值,是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进行的过程,是物理和化学吸附并存的过程。两种水稻土对三种重金属Cd,Hg,Pb吸附过程均是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11.
SHPB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霍普金森压杆(SHPB)实验技术作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的有效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本文系统地综述了SHPB实验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具体包括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提出了直接法和数据解耦的方法处理应力不均匀问题、使用软介质的方法处理大直径杆的弥散效应问题、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处理试件端面摩擦效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地震定位研究综述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综述了各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Geiger的经典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线性方法:联合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和最新的双重残差法;对每一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国内的工作做了总结;同时也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相应的比较,此外,还简要介绍了空间域的定位方法和各种非线性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地热正常动态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刚  王军  何案华  郭藐西  郭柏林  秦久刚 《地震》2009,29(3):109-116
为了研究地热正常动态特征,收集了226个地热前兆观测台站的数据,建立了地热前兆应用数据库。 通过对地热前兆台站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将地热正常动态分为地热的长期正常动态和地热的短期动态两类,归纳出6种类型的地热长期正常动态和4种类型的地热短期正常动态,并结合观测点处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不同的地热正常动态类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震定位研究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震定位是地震学中最经典、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提高定位精度也一直是地震学应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目前各种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大体分类并概述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介绍了目前在国内各实时地震观测系统中应用的台网定位方法,同时将部分台网方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绥棱爆破的定位。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presents a brief review of problems of physics of ultra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studied by the author at the Borok Geophysical Observatory (BGO) Schmidt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the Earth, RAS, in the period from 1964 through 1980. Some problems solved by the author in close cooperation with BGO staff members in the subsequent years are also brief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型超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地震响应问题,以一超高压±800kV换流变压器为研究对象,考虑其本体中油与箱壁的相互作用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LS-DYNA分析换流变压器的自振特性、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以及换流变压器的薄弱部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大型超高压换流变压器,本体中油与箱壁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进行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分析时应考虑;套管体系的薄弱部位为套管的底部和中间部位,在这两个位置拉应力和压应力最大值交替出现;换流变套管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较大,套管顶部的导线应设置足够大的伸缩距离。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地震宏观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付虹  万登堡  张立 《地震研究》2003,26(3):209-216
经历史震例及近几年地震震前短临跟踪预报实践,对宏观异常进行深入剖析,认为:宏观异常内容和数量多少与震级有关;宏观异常不只是短临和临震异常信息。也有不少是中短期、短期异常信息;宏观异常分布在震中及附近地区;最早出现的宏观异常地点对未来地震震中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研究之后 ,国家研究理事会地震科学委员会终于发表了它的报告《生活在活动的地球 :地震科学的前景》。作为起草这个报告的地震科学委员会的主席 ,我希望这个报告能有力地证明地震研究已取得的重大进展 ,并帮助科学家们及其资助机构制订未来几年的有效的研究计划。可是我不得不承认 ,领会这个 40 0多页的 (不是带到海滩上休闲的那类 )大部头可能是个挑战。因此我欣然接受《地震研究通信》 (SRL)的编辑们提供的摘录该报告某些部分的机会 ,并加入一些个人的观点。围绕国家减轻地震灾害计划 (NEHRP)采取的“以了解为基础”的策略的…  相似文献   

20.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hydrophysical and hydrochemical studies of deep-sea municipal wastewater discharge to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re presen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ations in the rates of physical dilution, destruction of unstable organic matter contained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and utilization of biogenic compounds by phytoplankton are deter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physical dilu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nitrate nitrogen, and phosphates to the process of marine environment self-purification is estimated for different depths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