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4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经口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78.13%(25/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38%(3/32),对照组为6.25%(2/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补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自拟方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FEV1%、FEV1/FV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较好疗效,能改善肺功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自拟健脾益肾汤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和尿素氮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可改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胃排空时间及血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28/31),对照组为77.42%(2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胃排空时间、各项血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哮方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 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 例和对照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平哮方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中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R)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观察2组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29/31),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FEV1、PEFR、PaO2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CO2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哮方能显著改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PEFR、PaO2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于急性发作期予塞来昔布治疗,缓解期予非布司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急性期加用四妙丸加减治疗,缓冲期予益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急性发作期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体征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缓解期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血脂(TC、TG、LDL-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1)急性发作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主要症状、体征及CR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除外关节功能活动。(2)缓解期:2组治疗后UA、LDL-C、Scr均下降(P<0.05,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UA、LDL-C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痛风/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小青龙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OS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急性期EOS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寒饮停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寒饮停肺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寒饮停肺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葛根舒颈方治疗,对照组予颈舒颗粒加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臂麻木、项臂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非酒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自拟方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双环醇片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3%,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及生化指标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柴芩平胃散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固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对照组为7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尿素氮、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脾肾气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防脱育发液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脂溢性脱发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予以防脱育发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外用祛脂生发液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结果:2组均脱落病例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35%,对照组为64.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防脱育发液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肯定,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肺固元膏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补肺固元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百令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哮喘证候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证候评分、ACT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固元膏能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哮喘临床症状体征,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10%,对照组为6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肾亏虚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壮骨通络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K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K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肯定,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强心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NN、SDANN、RMSSD、BN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NN50、L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肝胃百合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郁气滞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评定2组临床疗效及血压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7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疗效满意,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 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 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生活质量。结果:2组PEF、FEVsub>1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给予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