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临床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开始至2019年9月30日。选择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运用Review Manger 5.3版Meta分析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研究对象935 例,其中试验组477 例,对照组458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可有效提高乙肝e抗原(HBeAg)转阴率及乙肝DNA(HBV-DNA)转阴率,明显降低肝纤维四项[包括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蛋白(IV-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CHB肝纤维化疗效果确切,但目前的研究尚不够完善,仍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扶正化瘀汤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巴塞罗那分期(BCLC)为B期的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BCLC分期为B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2组均行TACE术,术中超选肝脏肿瘤供血血管后使用吡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行灌注化疗,并用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组自入组后即同时予以自拟扶正化瘀汤口服。随访观察2组患者肝脏肿瘤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TTP)、生存情况及介入栓塞后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治疗组分别为40.6%(13/32)、93.7%(30/32),对照组分别为28.1%(9/32)、78.1%(25/3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TP治疗组为9.8个月(CI 4.4~14.6个月),对照组为7.2个月(CI 3.8~8.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75,P=0.046);2组1、2年整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次TACE术后出现CTCAE 2级以上疼痛、恶心、呕吐的例数少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扶正化瘀汤联合TACE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生长速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介入后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4.
介绍蓝青强教授运用扶正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蓝教授认为正虚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关键,主张培补正气的治疗原则,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西医抗病毒治疗。临床常选太子参、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女贞子、枸杞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BUN、Sc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治肝实脾”理论是中医的经典传统理论之一,起源于《难经》,经汉代张仲景得以推广,并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广泛,危害严重,其临床证型复杂多变,肝郁脾虚证是其最主要证型,继承和发展“治肝实脾”理论,充分发挥和应用其理论优势,既可防止肝病进一步发展传变,又可培土荣木,减轻甚至逆转病情,促进疾病向愈,对于治疗CHB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舒肝化瘀方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PB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UDCA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舒肝化瘀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 48 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得到明显改善,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84.00%(2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肝功能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肝化瘀方联合UDCA治疗PBC抗肝纤维化及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优于单用UDCA治疗。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滞型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56/60),对照组为68.33%(4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扶正颗粒治疗FD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肝胃气滞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柴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克癀胶囊联合火针治疗湿热夹瘀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夹瘀型痤疮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予火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克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皮损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29/32),高于对照组的68.7%(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2组的皮损积分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癀胶囊联合火针治疗湿热夹瘀型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扶正益肠方在结肠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 例结肠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益肠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0%(39/40),对照组为 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外周血CD3+、CD4+、 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糖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术后采用扶正益肠方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因子,提高抗癌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黄芪有效成分的靶点;通过GenCards数据库收集肝纤维化靶点,取交集得到黄芪对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2构建黄芪-有效成分-靶点-肝纤维化网络,预测核心靶点,构建基于STRING平台的PPI网络。利用 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黄芪有效成分20种,治疗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90个,疗效明显的有效成分是山柰酚、华良姜素、异鼠李素、槲皮素等,核心靶点是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转录因子(JU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3)等。黄芪治疗肝纤维化途径主要包括癌症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黄芪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表明黄芪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等作用特点,可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肝俞穴截根疗法辨治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肝俞穴截根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乳癖消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乳腺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及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水平,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2组乳房疼痛评分、乳腺肿块评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疼痛改善率、全身伴随症状改善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俞穴截根疗法是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且其改善乳房疼痛及全身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3型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型CP患者3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 例。对照组采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CP症状积分评分表(NIH-CPSI)、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评估其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12/15),高于对照组的53.33%(8/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CPSI、IPSS、SAS、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艾灸联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3型CP效果显著,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焦虑、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扶正灸结合温阳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0例。对照1组单用西药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灸治疗,对照3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阳升白汤治疗,治疗组结合对照1、2、3组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1组为75.0%,对照2组为85.0%,对照3组为80.0%,治疗组为95.0%,治疗组与对照1、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白细胞计数、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灸合温阳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动脉硬化指数,评定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TC、LDL-C水平,动脉硬化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涤痰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