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BCP)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BCP以阳虚寒凝证居多,其基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形成对于本病“阳化不足,阴成太过”的基本病机观,临床上常使用“桂枝-连翘”药对代替阳和汤治疗,寒温并用,去性存用,达到调和阴阳、内驱癌毒止痛的目的。在临证施治中,强调结合三焦生理及阳气化生宣发等特性,补阳温阳无忘通阳运阳,同时注重阴阳互根互用,阴阳调和之度,阴平阳密之要。  相似文献   

2.
总结李春红教授运用“六经病欲解时”思想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疾病加重或向愈的关键时间节点,是临床辨治不寐的有效抓手,其精髓在于通过“时间节点”快速定位病变经。李教授指出,不寐的发生是三阴三阳开阖枢转化失调所致,其确立精准定位六经、开阖转枢气机的治疗方法,以伤寒经方加减化裁,对于本病多经合病的情况选择分时服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王小娟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胃气上逆,病位在食管,治疗以脾胃为本,兼从肝肺论治。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肝胃百合汤运用较多,组方用药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胃镜表现等临证加减。附验案3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陈学忠教授运用桂枝汤治疗外感病的经验。陈教授认为诸多外感病多因误用或滥用苦寒制剂或抗生素,导致伤阳耗气,加重病情,变证丛生。其主张临证辨证论治,内外兼调。同时本文对桂枝汤治疗外感病的机制进行了阐述,举例说明了柴胡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扩大了桂枝汤加减方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介绍徐基平教授运用中医药辅助治疗胃癌的经验。徐教授认为胃癌的病因病机总属正虚邪实,二者在饮食、情志、痰阻、热毒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变化而导致出现不同的证型。胃癌术后、放化疗后在临床上可辨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气血双亏证、湿热瘀毒证和胃热阴伤证,分别运用益胃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养胃汤、香砂六君子汤、香贝养荣汤、黄芪建中汤、玉女煎、藿朴夏苓汤、丹参饮等方治之,临证加减或合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放、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提高术后远期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半夏不同炮制方法探究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的效果,筛选出最佳疗效品种及剂量,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2轮进行,均采用对氯苯丙氨酸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失眠模型,后予以中药干预。第1轮实验结束后通过翻正实验筛选出最优疗效组进行第2轮实验,第2轮实验结束后检测翻正实验,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第1轮筛选实验结果显示,雌雄大鼠体质量阳性组和姜半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睡眠潜伏期缩短时间及睡眠持续时间方面,雌性大鼠阳性组、姜半夏组、生半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阳性组>姜半夏组>生半夏组。雄性大鼠阳性组、姜半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阳性组>姜半夏组。第2轮剂量实验结果显示,雌性大鼠体质量阳性组、姜高组、姜中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姜高组、姜中组可明显缩短大鼠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升高5-HT、IL-1β水平,降低N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阳性组>姜高组>姜中组。结论:高剂量姜半夏组成的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效果最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路上神经递质的含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国医大师刘祖贻老从少阳肝胆论治不寐的经验。刘老认为不寐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交。而少阳作为阴阳转换之枢纽,肝胆升发互济能助阴阳之交合,少阳不利、肝胆气阳亏虚则会导致阴阳交合出入失常。故其论治不寐多从和解少阳、温通肝胆出发,因调和脾胃能升肝降胆并调和少阳枢机,温通肝胆时又可借滋阴药以阴中求阳、阴长阳生,故常佐以调和脾胃之品及滋养肝肾之药,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张智龙教授运用养血柔肝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经验。认为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克脾,脾失健运,痰瘀内生,气血生化不足,肝无所藏,肝血不足,魂无所归,痰浊上扰及久病气血亏虚,阳不入阴所致,证多属肝郁痰瘀,临证从肝论治,因肝脾同居中焦,生理及病理关系密切,故强调培土荣木法,创立养血柔肝针法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病位在肺,以气阴耗伤、瘀毒壅肺为基本病机,多辨为气阴亏虚、瘀毒内结证,临床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主。潘教授临床多以经验方肺复方配合经方加减治疗,并注重分期论治,放疗过程中易损伤脾、肾二脏,故其临证亦强调健脾益肾,并认为热毒贯穿疾病始终,整个病程可适当加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药物,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0.
总结国医大师刘祖贻临证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经验,以期扩大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适应证。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常用于治疗太少两感之外感热病,刘老临证中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与方药的研究,提出该方对阳虚寒凝的内伤杂病亦有疗效,并附咳嗽、鼻鼽、乳蛾、颤拘验案各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伍大华教授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的临证经验。伍教授认为老年不寐病机总属为阴阳失调,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可辨为心肾不交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虚证、胃失和降证。治法以补虚为本,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肾、养血疏肝、益气健脾,祛邪为标,兼以降火、化痰、和胃、解郁等,杂合以治,常获良效。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潘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此类患者阴阳失和,多属肝肾亏虚、瘀毒内结之证,故提出“调和阴阳”的总治则及“疏肝补肾、化瘀解毒”的治法,常予六味地黄丸、二仙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并随症加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介绍蒋士生教授运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蒋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擅于运用黄连,认为黄连一药具有清热燥湿、除满消痞、厚肠止泻、泻火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中焦脾胃虚热证。其临证细查舌脉象,把握黄连用量,并灵活配伍,善用药对,如黄连配党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干姜、黄连配木香等,其通过病证结合、辨证配伍,将黄连用于多种脾胃病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附典型病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保和教授运用芳香开痹法治疗胸痹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主要责于胸阳不得宣通,心气失于舒展,阴邪趁机上犯,以致气血不畅,心脉不和。王教授临证确立芳香开痹的治疗大法,总结出芳香开痹基础方,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活血、行气、温阳、养阴等临证化裁,临床效果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助佐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振源益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振源益脉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源益脉汤可有效提高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水平,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黄柳向教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经验。黄教授认为AN多由于情志失调所致,其核心病机为肝脾不调、脾胃虚弱,致病要素有肝郁、水湿、湿热、瘀血。AN病程较久,易合并寒热、肝郁、血瘀、湿热等多种变证,故治疗以肝脾同调为核心,注重调畅气机、血水共治;以寒热虚实为枢机,注重平调寒热、补虚泄实。临证详察疾病之寒热虚实,善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上强调以综合治疗为主法,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身心健康。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孔立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眩晕的经验。分析归纳围绝经期眩晕的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虚痰蒙,临证治疗以补气治本,化痰开窍治标。用当归黄芪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方标本兼治。并根据患者的不同伴随症状,辨证加减,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邵祖燕教授针药结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临床经验。邵教授认为脾胃失调是引起失眠的关键,临床治疗多从中焦入手,应用健脾益气、调和气机、化痰除湿、清热化痰、理气活血等治法,分别选用归脾汤加减、逍遥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苓桂术甘汤合半夏秫米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自拟五丹胃福汤加减等方剂,并配合针刺治疗,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取得显著疗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型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辅酶Q10,治疗组服用生脉炙甘草汤,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90.0%(27/30)(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