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伍大华教授从虚论治老年不寐的临证经验。伍教授认为老年不寐病机总属为阴阳失调,以虚为主,虚实夹杂,可辨为心肾不交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虚证、胃失和降证。治法以补虚为本,以养心安神、滋阴补肾、养血疏肝、益气健脾,祛邪为标,兼以降火、化痰、和胃、解郁等,杂合以治,常获良效。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素,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基础理论指导。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0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经电子内镜下行套扎术,术后4周对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结果:EVL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为多见,而肝气郁结证为最少见;男性患者证型主要集中在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P<0.05),女性患者证型主要集中在肝肾阴虚证、血瘀阻络证(P<0.05);肝肾阴虚证与51~60岁年龄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61~70岁年龄呈正相关;术后8个月,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为主,其中肝肾阴虚证明显多于其他各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以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为主,3个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个月,以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水湿内阻证、脾肾阳虚证为主,4个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发展过程中,肝肾阴虚证比例随术后时间增加而减少(P<0.05)。  相似文献   

3.
狂证与热秘关系密切,火热之邪侵袭为狂证与热秘的共同病因,故均以清热泻火为主要治法。从热秘的认识方面入手,阐明了热秘是狂证发生的重要原因,狂证会加重热秘程度。并从肠-脑轴角度和通腑醒神方面探讨狂证与热秘的作用和治疗机制,为完善狂证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经验。朱莹教授在李中梓治泻九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病证结合,审因论治,将暴泻辨证分为寒湿证,治以燥脾、淡渗为法;湿热证,治以清凉为法;食滞证,治以疏利为法。将久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以甘缓、燥脾为法;肝气乘脾证,以疏利、甘缓为法;肾阳虚衰证,以温肾、固涩为法。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在临床上的证素分布及证素组合规律。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辨证分型文献,对其进行证型证素的整理和提取,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及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构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位证素有4种,以肾为主,其次为脾、肝、胃;病性证素有8种,以气虚为主,其次为阳虚、阴虚、血瘀、气滞、血虚、精亏、痰浊。结论:运用证素辨证可提高辨证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腺瘤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病理学因素、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大肠腺瘤患者306 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判定中医证型,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特征(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合并脂肪肝、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胆囊切除术)、病理特征(腺瘤数量、腺瘤直径、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与年龄、饮酒、合并糖尿病有较大相关性(P<0.05或P<0.01)。湿瘀阻滞证患者年龄在61岁(中位年龄)以上的占比高于其他证型;肠道湿热证中饮酒、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占比高于其他证型。中医证型与腺瘤数量、腺瘤直径、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均有相关性(P<0.05或P<0.01)。湿瘀阻滞证以多发腺瘤为主,而气滞血瘀证、脾虚瘀滞证及无证型可辨者均以单发腺瘤多见。5个证型腺瘤直径≤5 mm者占比均较少,湿瘀阻滞证以腺瘤直径>10 mm者为主,气滞血瘀证、脾虚瘀滞证及无证型可辨者以腺瘤直径5~10 mm者为主。5个证型均以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为主。气滞血瘀证中TC、LDL水平均高于其他证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肠腺瘤湿瘀阻滞证患者有更易患癌的高风险趋势,气滞血瘀证与血脂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李青教授运用四法治疗火证的经验。李教授基于对病理之火的认识,根据病机不同,针对实火和虚火,具体提出苦寒直折、以水治火、以土治火、以火治火四大治法,或苦寒、或滋阴、或培土、或温肾,因势利导、相机行事,临证口糜、汗证、心悸、不寐、郁证、绝经前后诸证等内生虚火者均可从之,有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张教授临床将COPD分2期辨治:急性发作期以祛邪为主,分寒痰阻肺证、痰热壅肺证2型辨治,病情迁延者兼顾扶正;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分肺气亏虚证、肺脾两虚证、脾肾两虚证3型辨治,重在调补肺、脾、肾三脏,以治其本。并以显效病案为例,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鼻窦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VIP),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关于鼻窦炎的文献报道,建立EXCEL 2010数据库,导入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频数分析统计。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文献131篇。共提取证型38个。鼻窦炎常见证型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型。其中病位证素7个,其肺、脾、胆为常见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统计得9类,以热、湿、气虚、风为常见病性证素;证素组合包括:单一证素和两证素组合两种方式。单一证素类型中,证素组合以热+胆、气虚+脾肺为主;在两证素组合中,证素组合以风热+肺、湿热+脾胃、虚寒+肺为主。结论:鼻窦炎的证型最常见的是胆腑郁热、肺经风热、脾胃湿热、脾肺两虚,病位证素最常见的是肺、脾、胆,病性证素最常见的是热、湿。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娟教授运用柔肝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经验。王教授临证发现DPN以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瘀证最为多见,其中阴虚血瘀证患者除具有肢体麻木、疼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外,部分患者还具有腿足挛急、抽搐的症状。王教授认为该证候的病机关键为肝血亏虚。津血同源,阴虚则血亏,肝血亏虚,血不荣筋则麻木,血虚风动则抽搐,血行艰涩则脉络瘀痹,证属本虚标实。其提出养血柔肝、活血通络的总治则,自拟柔肝通络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统计180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比较中医证候特点,对比不同肿瘤类型、患病年龄、化疗疗程及实验室指标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主要证候要素频率排名前6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突然干呕(90.56%)、饥不欲食 (84.44%)、胃脘嘈杂(81.11%)、倦怠乏力(77.78%)、饮食稍多即吐(75.00%)、面色萎黄(72.78%);各中医证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肝气犯胃证、食滞胃肠证、寒邪犯胃证、痰饮停胃证;各中医证型在癌症类别分布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8~57岁年龄阶段发生妇科肿瘤例数较其余年龄阶段要多;中医证型在不同化疗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第1、2、3阶段以胃阴亏虚证为主,在化疗第4阶段以脾胃虚寒证为主,在化疗第5阶段以肝气犯胃证为主;胃阴亏虚证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肌酐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呕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胃阴亏虚证为主,胃虚是贯穿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发展始末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胃虚寒证及肝郁犯胃证是病情进展的关键证候,呕吐后应注意调节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肌酐等指标,加强营养对症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则治法、方剂和加减变化等方面介绍葛金文教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葛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名为“寒疫”,病因以寒性疫毒为主,兼有风、燥之性;病机及证候表现以外感寒邪六经传变特征为主;治疗当基于伤寒六经理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通过典型病案分析体现基本方剂的灵活运用,处方精巧,疗效显著,可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树槐教授从郁论治糖尿病汗出异常的经验。王老认为,肝郁和食郁是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而又在郁的基础上发展为气血阴阳失和、营卫失调、腠理开合失司的汗证病机。其确立了疏肝解郁、肝脾同调,解郁和营、通行营卫,滋阴清热、散敛并举的治疗大法,临证将糖尿病汗出异常分为肝旺脾虚、中焦郁结证,营郁卫滞、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虚实兼杂证,分别予逍遥散、柴胡桂枝汤、当归六黄汤为主方加减治之,善以辛味药和活血通络药物入方。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闫雪洁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闫雪洁主任医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错综相连,但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机为脾胃虚弱,外邪内陷,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治疗以健脾和胃、清润通降为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湿热阻胃证、寒热错杂证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介绍焦剑主任医师从脾肾湿瘀论治慢性肾衰竭贫血的经验。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湿浊瘀血为基本病机。临床自拟肾性贫血方为基本方,根据症状的不同分为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水湿内停证、瘀血内阻证、浊毒内蕴证5种证型,在基本方的基础上加味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筛选、整理《伤寒论》中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条文,以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六经病证的关系,阐明《伤寒论》中对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特点。《伤寒论》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常见六经证型有太阳中风证、阳明经热证、少阳腑证、太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常用经方有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小建中汤、附子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等。采取六经辨证法能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产后缺乳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证候规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产后缺乳患者的一般情况、乳汁乳房情况及全身情况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共收集患者62例,年龄最大42岁,最小21岁;31~35岁的缺乳患者最多,占32.26%(20/62);职业分布方面,以自由职业居多,占40.4%(25/62);体质量指数以18~24为多,占56.45%(35/62);产后缺乳可分为气阴两虚证、阴血亏虚证、湿热内阻证、脾胃气虚证、肝郁气滞证5种证型,并各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采用后循环梗死中医证候学调查问卷对388 例后循环梗死患者进行发病初期(3 d之内)、14 d、28 d、90 d 4个时间点的证候学调查,收集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证候要素、证候类型等,以得出其4个时间点的证候演变规律。结果:各阶段证候要素及主要证候的构成比较高的是:0 d,风痰瘀阻证;14 d,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28 d,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证;90 d,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转移概率矩阵得出的证候演变规律为:0~14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风痰瘀阻、痰浊内阻证;14~28 d,风痰瘀阻证可转变为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气虚血瘀、肾精不足等证;28~90 d,痰浊内阻证可转变为气血亏虚、痰浊内阻等证,气虚血瘀证可转变为肾精不足、气虚血瘀等证。结论:风痰瘀阻证为发病初期常见证候类型,气虚血瘀证自发病中期起为常见证候类型。即发病时实证多见,随着病情恢复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见。  相似文献   

19.
分析总结朱丹溪治疗痛风相关论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其证治特色。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对痛风证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气血失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内外合邪而致痛风;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纲,以调和气血为本,以祛痰化浊为助,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应用引经药,创痛风通治之方;临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痛风临床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确立其中医证候,以指导辨证治疗。方法: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乳腺专科行辅助化疗后出现3、4度骨髓抑制的患者34例,采集其中医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行聚类统计分析,探究其所属证候。结果:该类患者证候群聚为两类时表现为气血两虚证和脾肾亏虚证;对聚类结果再截取为一类时表现为气虚证。结论:乳腺癌辅助化疗后重度骨髓抑制急症的证型为气虚证,参考《中医量化诊断》后认为,该气虚证为气虚之至极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