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内径、血常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ST、ALT、ALB、TBIL、PT、门静脉内径、WBC、NEU、LYM、HGB、NLR,对照组AST、ALT、ALB、TBIL、WBC、NEU、NL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AST、ALT、TBIL、PT、门静脉内径、LYM、HGB、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内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止血方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致经期延长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诊断为慢性子宫内膜炎致经期延长、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止血方治疗。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慢性子宫内膜炎疗效及综合疗效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止血方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致经期延长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7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神经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 例气虚血瘀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 例。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胃复春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00%(19/25),对照组为40.00%(10/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25/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评分、组织病理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CAG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组织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红蛋白(Hb)、6min步行距离(6MWD)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Hb、6MWD、LvEF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贫血,但其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葛丹抗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中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OSF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葛丹抗纤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治疗,以7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最大开口度、疼痛程度、口腔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8.0%(4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腔最大开口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丹抗纤方能提高OSF中晚期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张口受限、口腔黏膜疼痛和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风肾泰方加减联合别嘌醇治疗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6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痛风肾泰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舌脉及实验室指标[血尿酸(UA)、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mALB)、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UA、mALB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AG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痛风肾泰方加减联合别嘌醇治疗湿热血瘀型早期痛风性肾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祛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重症肺炎气虚血瘀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 例气虚血瘀痰阻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抗感染、祛痰解痉、机械通气、氧疗、补液、必要时配合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及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祛痰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82%(2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8%(19/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祛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提高重症肺炎气虚血瘀痰阻证患者的综合疗效,改善其炎症因子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脑复元汤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MSE、ADAS-Cog、ADL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脑复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肾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中风后遗症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以活血消栓胶囊治疗,对照组加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第15、30、45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15、30、45天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消栓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语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 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42/45),对照组为73.3%(3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取简易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次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便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阳益气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阳益气方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血脂等指标。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27%,对照组为5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LE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DL-C、TG、TC及对照组L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阳益气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止晕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及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26/30),对照组为7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DHI中的躯体P评分与总分、VAS评分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止晕颗粒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有效缓解BPPV复位后伴残余头晕肾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头晕程度,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与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9 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得分情况分为认知功能正常(NCI)组和认知功能障碍(CI)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CI组平均年龄、平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和梗死病灶方面比较,NCI组低于CI组。在中医证型分布上,NCI组的风火上扰证例数多于CI组,而CI组的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例数多于N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额叶梗死部位多于痰热腑实证(P<0.01)与风火上扰证(P<0.05);风火上扰证颞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风痰瘀阻证(P<0.05);风痰瘀阻证枕叶梗死部位多于气虚血瘀证(P<0.05)和痰热腑实证(P<0.05);其余部位梗死与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为阴虚风动证和气虚血瘀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PS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予益肾调经汤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月经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血流灌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经汤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在改善月经量、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血流灌注等方面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窍健步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健步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21 d,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40/40),对照组为87.50%(3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健步汤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予以紫贝止咳颗粒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诱导痰上清液中P物质(SP)、白介素(IL-8)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P、IL-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贝止咳颗粒可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肝郁脾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疏肝解毒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HCV-RNA定量、肝功能,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31/32),对照组为67.86%(19/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毒免疫学水平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32/32,28/2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中,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主症、次症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胁肋胀痛、纳差、恶心呕吐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痛、腹胀便溏、烦躁抑郁、倦怠乏力、多思多虑、善太息、舌淡有齿痕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2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解毒剂联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HCV感染患者中医证候,促进患者肝细胞炎症的修复,减轻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