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胃脘痛的学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搜集整理学术论著、期刊论文、报纸文章中熊老治疗胃脘痛的方剂,分析其辨治特点,并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其核心组合,形成新处方以研究其组方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处方72首,涉及中药100味,多为理气药、补虚药,总用药频次875次。中药药性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入脾、胃经,肺、肝经次之。药物频次、组合和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多以甘草、陈皮、木香、砂仁、枳实、白芍、厚朴、半夏八味药的两味至五味配伍为主。结论:熊老治疗胃脘痛辨证首重分虚实,治疗注重行气止痛,处方以甘草、陈皮、木香、砂仁、枳实、白芍、厚朴、半夏为核心,通过不同配伍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
傅山乃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不仅精通医学,更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世人称其为“医圣”。其著《傅青主女科》以其医论独到、立法严谨、制方精良、用药精简、疗效卓著等特点对后世影响颇深,是中医妇科之经典著作,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笔者研读该书之血崩篇,发现其治崩之法及组方用药精炼巧妙,不禁叹然,自觉获益良多。现从其治病求本、治法独到、组方精要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苓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89年1月至2018年5月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涉及五苓散及其类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提取药物组成等信息,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对结果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结果:共85篇文献纳入研究,加味类别多以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物为主。加味药物多见于黄芪、丹参、大腹皮、鳖甲等12味中药。用药配伍规律中以丹参-黄芪、大腹皮-黄芪、鳖甲-丹参常见。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与肝硬化血瘀、水停、气滞等病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中医辨证与论治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清·陆廷珍《六因条辨》之黄连温胆汤,虽成方较晚,因其所治病证切合痰湿郁热的病机特点,为现今临床常用方剂。本文通过追溯黄连温胆汤之源头,阐述《六因条辨》中陆氏对该方的运用,剖析其组方配伍特点,对临床广泛运用黄连温胆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玄府遍布于人体各处,是构成人体以及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的最微观的结构,玄府功能失调及闭塞是炎症性肠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风药,以行玄府之气滞、祛玄府之瘀毒、补玄府之气虚、畅玄府之气机,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临床运用中应注意灵活配伍、灵活组方、辨证处方、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6.
《韩氏医通》系明代四川名医韩懋所著,共二卷,包含医论、医案及处方用药,为综合性医书。韩氏精通易理,擅长以易释医;临证三因制宜,辨证施治,遵古而不泥古;重视辨证及记录诊疗信息,创新中医病案规格;药有专攻,注重炮制,善用血肉有情之品;组方精当,剂型丰富,创制交泰丸、三子养亲汤等名方。此外,该书蕴含鲜明的医学人文精神,体现韩氏的独到见解。《韩氏医通》理论精湛,求真务实,其学术思想值得后世研究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补、润、通三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多因气血阴阳亏虚,肠道传导无力、失于濡养所致,治疗时应以虚为本,以燥为标。其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常以补中益气汤、润肠丸、增液汤、济川煎等为主方补益气血阴阳,合用麻子仁丸、五仁丸或其他质润多脂之品润肠通便,标本兼顾;虚实夹杂者,可根据兼夹气血、寒热、湿食之不同,伍以理气活血、散寒清热、化湿消食之方药,补虚泻实,辅以通法,三法并进,并重视对老年性便秘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尤可教授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特性灵活组方,其组方用药方法别具特色,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拟就尤可教授对中药四气五味的认识,及其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豆类栽培、食用及治疗疾病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所载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妙,其中对于豆类药物运用灵活,并通过对豆类药物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发现这些豆类药物可以将种子直接入药,或发芽后入药,或经加工发酵后为淡豆豉入药,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寿胎丸合举元煎加减治疗肾气亏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肾气亏虚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寿胎丸合举元煎加减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96.67%(29/30),对照组分别为83.33%(25/30)、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β-HCG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合举元煎加减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肾气亏虚型先兆流产较单用黄体酮胶囊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组方,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病程、体温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真菌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组方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病为临床反复发作的疾病之一,具有隐匿起病、隐匿进展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慢性肾病与伏邪致病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临床组方可基于伏邪理论,一则重用补益药以补正虚;二则运用祛风药、祛湿药祛除外邪;并可配伍活血化瘀药、虫类药以活血化瘀、通达经络。由此诸药相配,正虚得补,外邪得祛,血脉畅通,有助于降低肾损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宋鲁成教授运用综合疗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以肝气郁结为本,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气滞、痰凝、瘀血相互搏结形成硬核,日久郁而化热,煎灼阴津,形成阴虚火旺、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治疗上根据结节内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的不同,辨证施治,注重针药并用,内外兼施。方药以青皮甘草汤为基础,并参考甲状腺功能指标,结合中药现代药理组方。外治法以局部中药贴敷和火针围刺为主,配合大椎刺血拔罐和下肢针灸治疗,使邪有出路,只取火针消散结节之力,而无温热助邪之弊。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之郁证,涵盖了现代医学之“抑郁症”。对该病的认知与调治,已成为心身医学高度重视和共同攻克的重大课题。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认为,中医心身医学认知郁证的源泉是“天人合一”观;而中医调治郁证必须遵循“形神合一”观。孙老认为,中医临床必须具备3个基本思维:四诊审证、审证求因的“求解思维”,求因明机、明机立法的“上升思维”,立法组方、组方用药的“决断思维”。因此,中医心身医学的医、护、药工作者,在郁证的调治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以“神形”为主线,把握20个“天”“人”元素,运用“求解思维”“上升思维”进行心身疾病的辨证,并做到“五注重”,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妇科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现状,探讨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对策,提高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7—2018年门诊妇科中成药处方,点评超说明书规定的用药情况,包括是否超适应证、剂量、频率、配伍禁忌等处方,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共收集16084张门诊妇科处方,有2758张处方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759张存在超说明书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占总处方的比例为4.72%,主要表现在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超适应证及配伍禁忌4个方面。结论:我院门诊妇科中成药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多,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临床药师应与处方医师充分协作,权衡超说明书用药的利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及处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及发现新方。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至今收录的关于中药方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方剂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最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软件TCMISS(V2.5),利用该软件中系统熵聚类算法、Apriori算法以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核心算法,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及发现新处方,并根据结果绘制网络图进行展示。结果:共纳入129个方剂,涉及273味中药,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共有75味(总频次:1339次),并进一步分析。其中补虚药使用425次,占31.74%;活血化瘀药使用232次,占17.33%;清热药使用226次,占16.88%;利水渗湿药使用159次,占11.87%;理气药使用107次,占7.99%;以上几类药使用累计频次占总频次的达85.81%。消食药、化痰药、化湿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只占少部分。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为组方之首选,结合兼证配伍消食药、化痰药、化湿药。  相似文献   

17.
从针刺治疗咳嗽出发,系统阐释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之“五经配伍”的理论基础、临床辨证、取穴配穴及应用特点,为针灸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借鉴。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内1996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中医药治疗COPD稳定期的文献,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治疗最常见的基础方剂为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参苓白术散和二陈汤等;排名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黄芪、陈皮、半夏、五味子、丹参和葶苈子;药物类别使用频数中补气类药物频数排第1位,排第2~4位的药物频数依次为止咳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结论:COPD稳定期治疗主要以补虚类方药、化痰止咳类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宋鲁成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宋教授2021年1~5月诊治冠心病的门诊病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处方中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药对组合进行统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与新方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24首,中药173味,其中高频使用药物(≥30次)25味,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分别为党参、黄连、郁金、清半夏、炒薏苡仁、苏木、木香、柴胡、黄芩、厚朴。药性多属寒、温,药味多苦、辛、甘,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14组,潜在新处方7首。结论:宋教授治疗冠心病以虚、痰、瘀、热、毒为基础病机进行相应组方用药,擅用自组方参夏合剂和经方小柴胡汤,临床注重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用药规律。方法: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系统筛选出吴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例(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及方剂175个,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中药组方规律及经验。结果:用药频次60次以上的药物为川芎(132次)、夏枯草(121次)、甘草(92次)、香附(92次)、当归(86次)、炒白术(81次)、茯苓(72次)、白芍(67次)、玄参(66次)、柴胡(63次)、鳖甲(60次)。设置支持度个数为35,置信度0.95,得出频次69次以上的药对为:夏枯草 与川芎(108次)、川芎与香附(82次)、川芎与当归(77次)、夏枯草与香附(75次)、川芎与炒白术(70次)、夏枯草与川芎合香附(69次)。结论:吴教授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主要以“活血软坚,疏肝健脾化痰”类药物为主,并可演变出核心组合10个,新处方5个,从而为中医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提供了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