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中常见的急慢性疼痛诸证多为筋经或肌筋膜病变所致,毫刃针与筋针分别对经筋病和肌肉筋膜的病理改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卫气、经筋与肌筋膜理论,结合《灵枢经·九针论》中“员针”的特点,对上述两种针刺法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认为将毫刃针结合筋针的针刺手法应用于疼痛的治疗中,可解痉止痛、调畅经筋,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贝尔面瘫的康复治疗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通过对古今医籍的梳理,总结出顽固性贝尔面瘫病在经筋,与肝、脾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以气血不足为本、风痰瘀互结为标。基于经筋理论,以经筋辨治为主,运用局部选穴配合远端取穴的针灸疗法治疗。基于气血不足、气痰瘀胶结的病机,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灸联合中药,互补为用,标本兼顾,在促进顽固性面瘫患者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 例(其中治疗组1 例、对照组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结合肌肉拉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肌肉拉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比较2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骨关节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结合肌肉拉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提升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疗效优于单用肌肉拉伸治疗。  相似文献   

6.
介绍孙阁主任医师运用调神疏风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经验。 孙师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复感风邪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面部经筋,其基本病机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临床应重视调神、安神、治神,同时辅以疏风治疗,形神同治,疗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林咸明教授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林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为感受风邪、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虚风内动导致面部经络不和,出现头面部肌肉不自主痉挛。其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病因病机相结合的辨证取穴思路,同时重视安神、治神、调神,在治疗手法上强调进针深度达经筋部,提出“轻补”“轻泻”的操作手法,形成了“经络取穴位-经筋定病位”的特色治疗思想,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经筋理论选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病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刊数据库2008~201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纳入以经筋理论选穴为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篇,共计9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470例,对照组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总体疗效:OR=2.23,95%CI[1.47,3.36],Z=3.8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漏斗图结果显示,图中散在分布点基本位于图形两侧,但不对称,提供偏倚可能性大。结论:研究表明经筋理论选穴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病的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组,但结果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自建库起至2017年10月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疗法、对照组采用非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评价员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且交叉核对,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估,以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个RCT,共111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560例,对照组5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88,95%CI(1.99,4.18),Z=5.5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优势,但结果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机制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体质根植于先天本基,养赖于后天培育,中医理论体系在其发展源流中贯穿体质理论,论治中注重体质作用,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下,正确选择舍证从体论治、舍体从证论治及证体合辨论治利于精准治疗。希望《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一步细化,实验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学术研讨更加注重其科学性与临床实用性,以推动中医体质学说更加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本文以《医贯·喘论》为切入点,从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分析喘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思路,并浅析其独特的命门学说在喘证治疗中的体现,分析赵献可与众不同的命门学说理论和实践观点,为今人研究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苗医“毒”学说与消渴脱疽的关系进行文献整理,阐述苗医对“毒”的认识,探析该学说对消渴脱疽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作用。“毒”学说是苗医药诊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湿、热、瘀、痰蕴结成毒,毒损脉络是消渴脱疽的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多采用清毒法、败毒法、攻毒法,常配合清热、祛湿、化瘀等治法,内外合治,标本兼治。苗医“毒”学说为临床诊疗消渴脱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网状Meta分析系统评价2种腰部肌群锻炼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及传统腰背肌锻炼治疗LDH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估最终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15.0软件绘制网状证据图,GeMTC 0.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包含2559 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复发率方面,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最优;在提高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方面腰部核心肌群训练与传统腰背肌锻炼疗效相当,但均优于常规康复治疗,其优劣程度依次为:腰部核心肌群训练+常规康复治疗>传统腰背肌锻炼+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结论:腰部核心肌群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LDH临床疗效总体上均优于传统腰背肌锻炼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其可能是临床上治疗LDH功能锻炼方式上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VAS评分、NPQ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NPQ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经筋挑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论治心脏神经症的经验。肖教授认为,心脏神经症的发病除肝郁脾虚、心肾不交等病机外,亦与阳虚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肾阳亏损、脾阳耗伤、肝阳被郁均会引起心脏神经症。阳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同时又可固护肌表、防御外邪,使阳气不伤、百病不作,故肖教授基于“阳主阴从”理论构建“药物扶阳”“动则生阳”“乐则生阳”“善则生阳”的治疗模式,提出应从药物、运动、情绪以及心态方面治疗心脏神经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以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采用Rev Man 5.4软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6.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9篇,共1301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52 例,对照组649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RR=1.19,95%CI(1.13,1.26),P<0.00001]、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MD=-0.75,95%CI(-0.83,-0.66),P<0.00001]、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MD=9.57,95%CI(3.33,15.81),P<0.0000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D=10.62,95%CI(6.21,15.03),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疗效确切,与常规针刺、康复治疗相比,在改善人体主要运动肌群肌张力、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本次系统分析的局限性,仍需大量高质量的RCTs进一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邱燕 《海洋地质》2004,(2):10-16
关于南海边缘海的成因以及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问题,众多学者撰文探索奥秘,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涌现。总体说来,主要有弧后主动扩张说、弧后被动拉张说、右行剪切拉分,局部区域挤出说,地幔柱构造理论等,各种理论演绎出大陆边缘和边缘盆地空间几何形态和块体运动及位移等各种模式。尤其是以板块构造为基础所产生的弧后扩张说,成为人们解释南海形成演化的经典假说,并有广泛的影响。但是近年来所提出的“原地重熔与地球化学场”学说也逐渐在各种找矿活动和理论研究中得到证实,也可应用于此学说解释南海边缘海的构造成因和新生代演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质辨证指导下四妙健步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体质辨证指导下四妙健步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2组均于治疗2周后观察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质辨证指导下四妙健步汤加减治疗KOA疗效佳,且体质学说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经筋刺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1月31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经筋刺法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风险偏倚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1篇,747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73 例,对照组374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MD=0.91,95% CI(0.72,1.11),P< 0.00001]、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MD=7.17,95% CI(6.27,8.06),P<0.00001]、改良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MD=11.66,95% CI(0.29,23.03),P=0.04]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临时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P<0.01或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刺法结合康复疗法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补土伏火”的理论源流,探析其理论内涵和机制,并整理其中代表性医家的应用经验。火热病证在临床上多见,除了清热滋阴等常用治法,补土伏火也是重要的治疗原则。补土伏火学说起源于《内经》,经张仲景、李东垣、郑钦安、尤在泾等多个时期医家的发挥运用而逐渐成熟,其主要内涵是通过补益脾胃,治疗与脾虚相关的内生火热疾病,具体方法为补气实脾、温阳暖脾,用于治疗土虚火乘、土虚火浮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