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虎摇头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 例CSR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 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42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PQ评分、VAS评分治疗第1、3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及治疗第1、3个疗程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白虎摇头针刺手法能有效改善CSR的临床症状,提高近远期疗效,较单纯常规针刺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6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31/32),对照组为90.63%(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VAS评分治疗24 h、72h及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ASCS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单用水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正脊手法。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颈椎生理曲度D值及红外线热成像温差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正脊手法配合水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用水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整脊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葛根舒颈方治疗,对照组予颈舒颗粒加甲钴胺分散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变化情况。结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对照组为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手臂麻木、项臂疼痛、椎间孔挤压试验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臂麻木、项臂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舒颈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应用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单用小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0%(47/50),对照组为80.00%(40/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小针刀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11.
根据2012年福建湄洲湾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的7种重金属(Cr、Co、Ni、Cu、Zn、As、Pb)含量数据,研究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各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最后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相对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Cu、Zn、As和Pb含量均未超标,Cr超标21.2%.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平面分布总体呈现东北往西南递减的趋势,体现陆源输入的影响,As、Zn及Pb在7号站位、Cu在8号站位出现高值区可能更多地联系于研究区域本身的背景特征.Cr、Co、Ni和Zn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且Co、As和Zn含量也两两表现出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是Cr、Co、Ni、Cu、Zn和As元素在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的主要来源,Pb可能更多来源于海上交通航运和海水养殖.研究区域综合潜在生态危害为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同安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厦门同安湾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Hg、Cd、Pb、As、Cu、Zn和Cr)、有机碳和硫化物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并应用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Cr、Hg、As含量范围和均值分别为6.49~46.20,16.95;6.68~46.90,23.93;45.4~162.0,87.4;0.028 9~0.402 0,0.147 6;8.50~33.20,15.95;0.013~0.117,0.047和1.5~6.8,4.8mg/kg.除As之外,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66~0.970),且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系数较高(相关系数为0.674~0.980).重金属元素及有机碳与硫化物含量的相关系数较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该海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毒性效应频繁发生的几率相对较小,生态危害程度也较低,尚属轻微生态危害.7种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风险大小依次为:Hg〉Cd〉Pb〉As〉Cu〉Zn〉Cr.  相似文献   

13.
陈旭阳  刘保良 《海洋通报》2012,31(3):297-301
对广西铁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进行采集,对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As、Hg)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六种重金属平均含量(×10-6)依次为Zn(61.1)>Pb(15.9)> Cu(13.1)>As(10.1)>Cd(0.27)>Hg(0.068),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铁山港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较轻,属于低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为Cu>Zn >Hg>As>Cd>Pb;铁山港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Hg>Cd>As>Cu>Pb>Zn,所有站位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 63.11,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潜在风险高值区出现在铁山港北部海域,主要受Hg的高潜在风险水平影响。  相似文献   

14.
威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Cd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As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湾内近岸处较高,湾口处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AsHgPbCuZn;对威海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6年8月份莱州湾沉积物中Hg、Cd、Pb、Cu、As、Cr、Zn监测数据,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6种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比较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结果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Cu、As、Cr和Zn含量分别为0.077 4 mg/kg、0.169 mg/kg、12.1 mg/kg、11.9 mg/kg、11.6 mg/kg、31.1 mg/kg、45.3 mg/kg。不同方法在莱州湾沉积物风险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单因素评价方法中,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适中,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偏轻,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结果偏重。Hg、As、Cd元素的污染评价结果均较大,为主要的污染元素;综合因素评价方法中,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风险偏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适中,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则倾向偏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Hg与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6种方法都有自身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更适合莱州湾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survey of surface sediment in Xiamen Bay in October 2011, the speciation,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Cu, Pb, Zn, Cd, and Cr) in this area were studied us-ing 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1)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heavy metals were influenced by runof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sewage, and were all higher in the coastal area than the offshore area while the highest area of Pb was a little far-ther away from the coastal water due to atmosphere deposition;(2) sequential extractions suggested that Cu was mainly composed with residual and Fe/Mn-oxide bound fractions, Pb was bound to Fe/Mn-oxide, Zn and Cr were dominated by residual, and Cd bound to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 fractions; (3) the order of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equence was Cd&gt;Pb&gt;Cu&gt;Zn&gt;Cr and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was Cd&gt;Pb&gt;Cu&gt;Zn&gt;Cr;and (4) the ratios of the secondary and primary phases showed that Zn and Cr were both clean, Cu may be polluted, Pb was moderately polluted, while Cd was heavily polluted.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獐子岛虾夷扇贝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Pb、Cd、Cu、Zn等有害重金属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并采用瑞典学者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獐子岛海域表层沉积物Pb、Cd、Cu、Zn含量均是在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最高含量分别为9.17±2.05、0.06±0.014、6.71±2.01、24.94 mg/kg±5.21 mg/kg,远低于国家一类海域标准及Hakanson提出的全球工业化前沉积物中相应污染物的背景值。综合评价,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不具有生态风险性,整个养殖区养殖环境良好,为优良的贝类增养殖海域。  相似文献   

18.
分析研究了兴化湾中部表层海水Cu、Pb、Zn、Cd、Cr、Hg、As的含量发现,表层海水中Cu、Pb、Zn、Cd、Cr、Hg、As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对表层沉积物中Cu、Pb、Hg、Cr、Cd、As等6种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表层海水中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6种重金属与环境的相关性在不同季节中存在差异;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与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重金属具有相近的来源,有机质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兴化湾中部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主要来源为有机质的降解、沉积环境本身及工业排污的影响,其贡献率分别为59.48%、15.30%、10.98%,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合计达到85.76%.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Cr、Hg、As均属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部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源解析和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于2014年和2015年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和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含量范围为88.5-347 ng/g,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东湾中部海域。对辽东湾各站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进行中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的采样站位可分为两类,一类站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沉积物中部海域,另一类站位主要分布在受陆源污染较为严重的近岸海域。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为燃烧源和石油源的混合来源,其中燃烧源为主要来源。萘、苊、苊烯、菲、二苯并[a,h]蒽可能偶尔会引发有害生物效应;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为低致癌风险;辽东湾中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和毒性污染水平高于辽东湾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