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寻常性痤疮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地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4、6周后的皮损减少率,3个月后随访,观察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4、6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30/45)、80.00%(36/45)、95.56%(43/45),对照组分别为35.56%(16/45)、55.56%(25/45)、86.67%(39/4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联合地红霉素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较好,可降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单用秋水仙碱治疗,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RP、WBC、IL-1β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毒饮联合小剂量秋水仙碱可显著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GL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 例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 例。治疗组予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对照组予切开排脓术合透脓散治疗。2组治疗后进行6 个月随访,观察比较2组乳房外形、疼痛、功能等情况并进行评分,比较2组病程,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房外形、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洞穴式清创术合透脓散治疗亚急性期肉芽肿性乳腺炎,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痛苦,保留较好的乳房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寒饮停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寒饮停肺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及肺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寒饮停肺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锋勾针排脓放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锋勾针排脓放血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各类型皮损的数量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45/45),对照组为68.89%(3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类型皮损数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粉刺、丘疹、脓疱、囊肿数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各类型皮损数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锋勾针治疗过程中,患者面部出现持续红晕、轻度灼热及疼痛,经休息后在24 h之内消失。结论:锋勾针排脓放血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效果明显,对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各类型痤疮皮损修复能力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镜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颈源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患者血压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并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1.11%(5/45),低于对照组的31.11%(14/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7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神经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F88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辨证分成3组各30例,治疗1组(中气不足型)、治疗2组(胆胃郁热型)、治疗3组(肝气犯胃型)分别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代温汤加减、四七疏肝汤加减治疗,另取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胶囊合莫沙比利胶囊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1组为93.3%,治疗2组为96.7%,治疗3组为93.3%,均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3组治疗组治疗后及停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代温汤加减、四七疏肝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骨密度、骨矿含量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有助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升降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升降汤治疗。疗程8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综合疗效及食管黏膜炎症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食管黏膜炎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单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对照组29 例。治疗组采用“三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处肿块厚度、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头部歪斜度、SCM硬度、SCM两侧对称情况及面部对称情况)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SCM处肿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头部歪斜度、SCM两侧对称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采用小青龙汤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OS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住院天数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急性期EOS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马钱子风湿丸合风湿痹痛丸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 例肝肾亏虚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3 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泡腾片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马钱子风湿丸合风湿痹痛丸治疗。观察2组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65%(59/63),对照组为76.19%(48/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WOMAC、SF-36、HSS评分及膝关节疼痛、腰膝沉重、下肢酸楚、行走疼痛或不适的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76%(3/63),对照组为6.35%(4/6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钱子风湿丸合风湿痹痛丸治疗肝肾亏虚型KOA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 例BPPV经手法复位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 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30 d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头晕残障问卷(DH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5%(44/46),对照组为69.57%(32/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H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BPPV手法复位后残留症状的疗效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针灸配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颈痛消丸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影像学结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及停药时间,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5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脊髓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停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需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痛消丸联合针灸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排酸护肾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排酸护肾方超微颗粒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NAG、U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酸护肾汤可有效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有效降低血UA、Scr、BUN、UNAG、UALB水平,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拔罐疗法联合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拔罐疗法和面肌功能训练治疗。通过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及面神经(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评定2组面神经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颧肌、颊肌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增大,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与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联合拔罐及面肌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皂角刺膏外敷治疗肝癌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癌重度癌性疼痛患者5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 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皂角刺膏外敷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的疼痛强度、使用阿片类止痛药剂量、爆发痛次数及健康状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26/28),对照组为71.43%(20/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数字分级法(NRS)评分、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治疗第1天止痛药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痛药剂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治疗组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皂角刺膏外敷治疗肝癌重度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明显,能减少阿片类止痛药剂量与爆发痛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术后单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消栓饮治疗。连续用药1周,观察术后第1、7天各组血浆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D-二聚体、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VT总发生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17.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度,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可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