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提壶揭盖”法最早由朱丹溪提出,是一种立足于整体观并应用援物比类、直觉顿悟等思维而创立的一种深层次的治本之法。人身诸窍气机相互影响,临证论治时,启一官窍之郁闭可疏通另一官窍之气机,反之塞盖可止流。本法可应用于癃闭、水肿、臌胀、便秘、痢疾、霍乱、闭经、强中、缺乳、遗精、遗尿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尚可启发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薛莎教授采用“塞因塞用”之益气养阴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经验。薛教授认为,老年人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减退而易发功能性便秘,其中气阴两虚是其发病的关键,因此主张以“塞因塞用”之益气养阴法治疗。临证治疗中,薛教授通过合参药理,巧用经方,固本为基,兼以通导,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孙志佳教授运用脏腑相关理论治疗肺胀的经验。孙教授认为,肺胀是肺脾肾虚为本、痰瘀阻结为标的病证。其在运用脏腑理论治疗肺胀方面,尤其重视肺与脾、肺与肾、肺与大肠的关系,其中最为关切肺脾的关系,在治疗过程中重视补脾益肺法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肺-肠”轴理论实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延伸,是连接肺部与肠道的双向轴。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参与多种肺系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等。在“肺-肠”轴的调节下,肠道菌群的改变对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及转归都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常见的哮喘患儿多为痰瘀互结,治疗时在使用降肺平喘的药物的基础上佐以通调腑气、活血化瘀之大黄,能起到维持肠道菌群稳定的作用,即通过运用中药调节肠道菌群而达到肺病治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何永恒教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经验。何教授认为慢传输型便秘属于中医学“虚秘”范畴,主要是气阴不足所致,治疗采取益气养阴、行气运下为法,自拟经验方白术七物颗粒辨证加减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附典型案例1则,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大泻肝汤治疗便秘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便秘主要是因气机失调,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应调和肝脾,舒畅气血,临床化裁使用敦煌大泻肝汤,其效甚验,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便秘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黄教授认为便秘是由于人体气滞、寒凝、湿阻、热结、气血阴阳亏虚,使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临床上分虚实两端,辨为热秘、气秘、湿热秘、气虚秘、血虚秘、阳虚秘6个证型,予承气汤、四逆汤及自拟经验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韩雪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枳术姜汤治疗小儿便秘经验。韩教授认为,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病机的关键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气机不畅,糟粕内停,大便排出困难,与脾、胃关系密切,以虚秘常见。脾胃虚弱,营卫失和,气血阴阳亏虚,肠失温润推动而致秘结;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而秘结。韩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枳术姜汤以益气健脾、调营卫、和阴阳、消积导滞,补虚泻实,标本兼顾,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育血润肠汤治疗血虚肠燥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吴教授认为,本病多因阴亏导致血燥,大肠液枯,加之气虚无力行舟而致血虚肠燥便秘。本病多属虚证,但在临床亦常有虚实互见,故以养血益气滋阴、润肠通便为治法,采用育血润肠汤治疗。育血润肠汤以益气养血滋阴、行气润肠通便为组方的基本法则,治疗慢性血虚肠燥型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贾小强教授运用内调外导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贾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与脏腑功能虚损密切相关,且主要责之脾、肾二脏,其基本病机为肾虚不足,中阳虚陷,并常因病久而致机体气滞血瘀,造成本虚标实之象。治疗上遵循补肾滋阴、活血祛瘀的法则,应用自拟经验方畅舟通便方辨证施治,并联合以升清降浊理论及导引、服气法为依据自创的西贝助便操对便秘症状进行内外同调,临床上获益者颇多。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总结王诚喜教授基于“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期多以邪气入侵为先,继而邪干脏腑,气机宣降失衡,生痰生湿,结瘀化火。邪气久稽,则伤正气,致肺脾肾三脏亏虚,终成正虚邪恋之候。王教授善于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证属虚寒者,并创立了扶阳三法(运脾阳、温肺阳、助肾阳),自制了补肺固元膏、补肺利气丸、冬病夏治丸等以温补为法的方药。这些方药应用于慢性肺系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谢静主任医师运用角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经验。谢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易迁延反复,病位在肺脾二脏,与痰湿关系密切。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痰的成因不同,分为寒痰、湿痰、热痰、食积痰,临床上多选用小青龙汤、麻杏二陈汤、清金化痰汤及保和丸等方剂,及“麻黄、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五味子”“陈皮、法半夏、茯苓”“紫菀、百部、款冬花”四组角药加减化裁治疗,多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1 例老年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 例)和对照组(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干预。连续干预4周后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便秘程度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便秘程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认知-建构主义”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霍介格教授基于“肺络-玄府”理论治疗肺癌术后慢性疼痛经验。霍教授认为,“肺络-玄府”受损为其关键病因病机:“肺络-玄府”易瘀,不通则痛;“肺络-玄府”易虚,不荣则痛;肺在志为悲,病程缠绵。临证治疗虚实兼顾、各有偏重;府络同调,兼以疏利气机,由此可缓解肺癌术后慢性疼痛。并附验案1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诚喜教授运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肺气虚损、肺络瘀阻。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入络”的理论,临证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基本治疗大法,获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肺主皮毛”理论的实质,结合烫伤的现代病理机制和中医学病因病机,探讨用该理论指导烫伤的辨证论治。认为“肺主皮毛”理论对指导烫伤的辨证论治十分重要,从肺论治烫伤,在病机上要注重火毒内陷、火毒伤津、气血两虚、阴竭阳脱等变化;在治疗上以清解肺热、凉血通络、补益肺气、滋阴润肺、回阳救逆为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陈瑞超教授运用增液八珍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经验。陈教授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多属气阴两虚,气虚则传送无力,阴虚则濡润不足,日久发为便秘,即因虚致秘。临床诊疗中陈教授谨守病机,在审证求因的基础上宗“增水行舟”“塞因塞用”之要旨,运用增液八珍汤滋阴增液、润肠通便、补益气血,临床中据证加减,每获良效。现附验案1 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合谷-太冲配伍为针灸临床常用的经典配伍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两者之间并无表里经或特定穴上的联系。脏腑别通理论中“肝与大肠通”的理论为我们理解该组穴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理论来源于六经“开阖枢”理论,并且有肝与大肠生理病理联系的基础以及现代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实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刮治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为4周。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次症(腹胀、厌食、口臭、口干、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尿黄)进行评分,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对照组次症中“口干”评分外,其余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主症、次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推拿手法加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通络法是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以“络以通为用”为治则,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和外感重症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络病复杂多变的病机特点,有偏气络病者、偏血络病者、气络-血络共患者,其治疗总以“驱邪通络”为治疗大法,多采用“透”“泄”之法。六淫袭表,肺卫络郁,治以辛散通络、疏表透邪;温热疫邪,直中脏腑络脉,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络;湿疫易从化,首重解毒除湿,重症宜顾护正气;热病多伤阴,恢复期当补肺养脾、育阴通络。通络法治疗外感热病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疗效确切的辨治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