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3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采用刃针联合龙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缓解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2组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配合龙氏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秦氏头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采用秦氏头皮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发作频次、发作天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头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女性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体质量(Wt)、腰围(WC)、腹围(AC)、臀围(H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Wt、WC、AC、HC、WHR、BM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刃针气血导引法对女性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体质量、腰围、腹围、臀围及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开口针配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行开口针、口内针交替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分法对2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味觉障碍、食物残渣、鼓腮漏气、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口针、口内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刃针放血结合麦粒灸对颈椎病疼痛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60 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脱落1 例,最终每组各纳入29 例)。治疗组采用刃针放血结合麦粒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每周治疗3次,疗程为1个月,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2个月后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及颈椎活动度情况,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27/29),对照组为86.2%(25/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7%(26/29),对照组为79.3%(23/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NPQ、MPQ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PQ、MPQ评分均低于同时间节点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椎活动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颈椎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放血结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近、中期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但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及随访1个月的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24/30),对照组为76.7%(23/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痤疮GAG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随访1个月组内比较及随访1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针配合体针能有效改善冲任失调型痤疮患者皮损程度及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KOA,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腰肌劳损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电针治疗。2组均每天施针1次,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腰部疼痛程度、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及腰肌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72.5%(2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背肌力、腰部耐力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全息意象腰五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脐针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头针治疗,治疗组84例给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情轻重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和依托考昔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水筋针治疗,10d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主要症状体征(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80.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UA、Scr、BU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关节疼痛、肿胀、活动、皮肤潮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西药联合水筋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控制症状体征,疗效持久,药物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隔姜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温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隔姜灸治疗前列腺增生有较好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小前列腺体积,降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Mulligan手法及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刃针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ESCV)评分、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刃针结合Mulligan手法、微波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AM)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AM痰湿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超声聚焦联合常规西药及中药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主症(痛经程度、月经量),次症] 评分,子宫体积及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80.0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痛经程度、月经量、次症评分及子宫体积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0.34%(3/29),对照组为20.83%(5/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联合超声聚焦、常规西药及中药外敷治疗AM痰湿瘀阻证疗效较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Bell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电针配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单予电针治疗,运用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评价2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的差异性,应用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记录2组治疗前后瞬目反射及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瞬目反射结果,面神经传导速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Bell麻痹安全有效,且可增加电针的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对照组29 例。治疗组采用“三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处肿块厚度、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头部歪斜度、SCM硬度、SCM两侧对称情况及面部对称情况)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SCM处肿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头部歪斜度、SCM两侧对称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肩关节功能(C-M评分)及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16%,对照组为76.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M评分、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单用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侧位压腰法治疗髂腰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髂腰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侧位压腰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30/30),高于对照组的8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侧位压腰法可缓解髂腰肌损伤患者的疼痛,改善腰骶部的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