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溃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经验。朱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如迁延不愈,进展至疾病后期,多会出现脾肾阳虚的表现,病机以虚(脾肾气阳亏虚)、瘀(痰湿、瘀血内停)为主要特点,因而提出温肾暖脾、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溃结宁方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调脂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调脂胶囊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胶囊联合电针对高脂血症(脾肾两虚型)有较好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 例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雷火灸悬灸治疗。比较2组的鼻症状总积分表(TNSS)积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积分及免疫球蛋白E(IgE)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SS积分、RQLQ积分、IgE水平、IL-10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脾肾两虚型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陈果教授治疗肺脾两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陈教授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与肺脾气虚、痰饮内生、外感风邪等因素有关,为虚实夹杂之证;其主张肺脾同治,确立健脾燥湿、祛风通窍的治法,运用健脾通窍方联合无烟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型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辅酶Q10,治疗组服用生脉炙甘草汤,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90.0%(27/30)(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心肌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 例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针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44/49),高于对照组的75.5%(37/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配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沈其霖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经验。沈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以肺气虚为主,渐及脾肾,后期肺、脾、肾三脏俱虚,痰浊、血瘀、水饮互结,本虚标实为其主要病机特点。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即肺、脾、肾三脏亏虚,治疗宜以补肺健脾温肾为法,兼活血化瘀。自拟冬令咳喘膏方应用于临床,收效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口服液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扶正口服液加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用唑来膦酸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疼痛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5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口服液治疗脾肾亏虚型肺癌骨转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治疗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 例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CKD 2~3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予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内服治疗,对照组予氯沙坦钾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证候疗效、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24 h尿蛋白定量(24hpro)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24UMA)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19/20),对照组为25.0%(5/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18/20),对照组为45.0%(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SCr、BUN、24hpro、24UMA和升高GFR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糖肾宁自拟方可以改善脾肾气(阳)虚兼湿热型DN患者的临床证候、肾功能、24hpro及24UMA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虚肝旺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肾病综合征常见临床病理表现之一。李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病-证-症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补脾肾之虚为主,兼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祛瘀毒,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袁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临证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标实为风热、风湿、水湿(湿热)、瘀血。并提出了以“肺-脾-肾”为中心的五脏同治和气血水同治的治则思想,在控制病情、避免药物不良反应、防治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汤联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OA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脾温肾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及24h排尿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2%,对照组为8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ABSS评分、QOL评分、排尿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温肾汤合酒石酸托特罗定片治疗OAB疗效确切,可改善OABSS评分、QOL评分及24h排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明目汤对脾肾两虚型大鼠眼视网膜组织中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MDA(丙二醛)、NO(一氧化氮)及ET(内皮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21~32个月龄)随机分为3组:蒸馏水组、对照组(石斛夜光丸)、治疗组(益气养阴明目汤),每组20只制备成脾肾两虚型模型,灌胃治疗30d。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CAT、MDA、NO表达水平及眼眶血中ET的含量。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SOD、CAT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MDA含量明显低于蒸馏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O含量明显高于蒸馏水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T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明目汤可提高脾肾两虚型大鼠眼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及NO的含量,降低MDA含量,可调节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内皮细胞释放舒血管物质,从而达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刘建平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经验。刘教授认为,UC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病情的发展,湿、热、浊、毒并存,为发病之标,久之脾肾两虚。在治疗上应肝脾同调、气血共治,清温并用、内外兼顾,使阴阳平衡,气机升降有常,气血运行有序,脏腑功能协调,则病情得以控制。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徐云生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下肢水肿的经验。徐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肾病下肢水肿中医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湿瘀互结,治疗应从扶正祛邪出发,早期以祛邪为主,晚期注重补虚,虚实夹杂者则标本兼顾,并自拟糖肾消肿方随症加减治疗,临床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内径、血常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ST、ALT、ALB、TBIL、PT、门静脉内径、WBC、NEU、LYM、HGB、NLR,对照组AST、ALT、ALB、TBIL、WBC、NEU、NLR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AST、ALT、TBIL、PT、门静脉内径、LYM、HGB、NL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肝脾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静脉内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实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刮治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为4周。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次症(腹胀、厌食、口臭、口干、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尿黄)进行评分,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对照组次症中“口干”评分外,其余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主症、次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推拿手法加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介绍黄柳向教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经验。黄教授认为AN多由于情志失调所致,其核心病机为肝脾不调、脾胃虚弱,致病要素有肝郁、水湿、湿热、瘀血。AN病程较久,易合并寒热、肝郁、血瘀、湿热等多种变证,故治疗以肝脾同调为核心,注重调畅气机、血水共治;以寒热虚实为枢机,注重平调寒热、补虚泄实。临证详察疾病之寒热虚实,善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上强调以综合治疗为主法,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身心健康。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