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浅析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牡蛎的应用,列举了牡蛎在百合病误汗后、中风历节病中、虚劳失精中、惊悸中的应用。以期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能结合现代技术,让牡蛎更好地发挥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心系病证包括心悸、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等病种,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对此均有阐述。通过阅读《辨证录》,采用整理总结条文的方法,按理法方药的次序对其心系病证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发现陈氏重视病因鉴别,探究病机充分联系五脏,论治时强健胃气、补助胆气、心肾同调,组方推陈出新、不泥于古,疗效往往一剂便知,数剂则愈,可师可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医家对煎药溶液的选择非常严格,用“流水”煮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出自《灵枢·邪客》,《医学源流论》亦记载“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金匮要略》中所载煎药用水种类繁多,且各有深意,某些方法沿用至今,如自然之水(泉水、井花水、东流水),加工之水(麻沸汤、甘澜水、浆水、泔水),酿制之水(酒、醋),动物之液(蜜、意便),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析李中梓对巴豆霜在寒积泄泻、癥积瘕聚、寒凝疝气、大便实秘、寒凝结胸、水肿、胁腹痛等病的应用,以期让巴豆霜更好地在临床上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8.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特色,笔者结合《内经》对《伤寒论》“观其脉证”法进行解析。认为详观脉证是辨证的前提,临床面对患者应四诊合参,以脉为先、善抓主症、动态观察,同时注重个别症状。审证求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应依脉证辨阴阳、辨病邪类型、辨病位、辨虚实、辨实热。  相似文献   

9.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0.
通过筛选、整理《伤寒论》中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条文,以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六经病证的关系,阐明《伤寒论》中对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特点。《伤寒论》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常见六经证型有太阳中风证、阳明经热证、少阳腑证、太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常用经方有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小建中汤、附子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等。采取六经辨证法能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虽没有后世疫病之名目,却真实记载了大量辨治疫病之证治方药的条文及案例经验。笔者抚今追古,重温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体认,并引证了当代诸多医家名宿之论,认为《伤寒论》堪称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奠基之作。《伤寒论》虽以辨治寒疫及寒湿疫为主,但也包括湿热类、热毒类及瘀毒类疫病的证治。其所论及疫病的类型及疑似病种,寒湿类疫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及其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腹泻(寒性)及寒性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温热类疫病最为确定的是“黄疸”和“下利”,其证候与现代所谓急性病毒肝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相同;该书还开示了辨治热毒疫、瘀毒疫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还从《伤寒论》全篇整体分析,体悟到张仲景以“正邪博弈”为核心理念辨治外感疫病的思想,分别采取以祛邪为主、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扶正并重的治则大法;并开创了病证结合、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药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下品,具有一定毒性。张仲景将该药广泛用于治疗外感、内伤、妇科及外科疾病,提出了使用本药的适应证,并对其相关方药的服用方法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做了详细记录。这对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附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圣心源》之“水胀篇”的分析探讨黄元御治疗水胀的思想。黄元御在治疗水胀时,认为水胀之根源在于中气之败,治疗应以燥土疏木为主要原则,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独具一格的水胀治疗体系,临床运用此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凝聚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针灸学》,已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逐渐成为世界认同的文化符号。目前《针灸学》教学发展受限于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与国际接轨,而基于网络的雨课堂教学模式蓬勃发展,颇受学生的欢迎。如何将针灸学与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理念、新途径、新模式教学的尝试与突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伤寒论》六经辨证研究概况和热点。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 Ⅴ对《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辨证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重点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和聚类。结果:纳入613条文献,经过可视化分析,得到六经辨证5位研究作者,10所研究机构,前10位热点关键词和前8位聚类高频关键词。结论: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研究中,其研究作者和机构合作不够密切,研究趋势从原文发掘向临床研究转变。提出对《伤寒论》的研究需结合原著和临床经验总结,加强地域间合作与交流,并且要加大经典与现代化研究,运用新技术,加强经典原著的可读性,更准确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的论述,发现《伤寒论》中论治心悸的内容分散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四篇中。病因各有不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先天亏虚为主,或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实以气机郁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精血津液运行受阻,痰瘀由生,痹阻心脉。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阴虚阳亢、阳气郁滞、肝郁气滞5个证型,在治疗上应从把握病机出发,首辨虚实,对于虚实夹杂者,辨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温阳,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实者理气、温通、化饮,配伍重镇安神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妇人规·经脉类》为中国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受后世医家推崇,为中医妇科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该书在论述月经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中尤具特色,张氏从肝脾肾三脏立论,症证结合,灵活应用阴阳、五行学说协调各脏腑关系,对临证治疗月经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傅青主男科》是我国现存第一部以“男科”命名的中医著作,虽言“男科”,但书中记录内容不限于男科疾病,包括了男性多发的内科疾病、儿科及少数外科病证。傅氏临证治病辨证明确,治疗详尽;经验丰富,审证求因,思维缜密;审时度势,把握时机;顾护脾胃,扶助正气;用药精练,见解独特。书中阐述了证治特点,创制了新方、验方,其临床经验丰富,学术见解独到,为中医治疗各种内科疾病提供了依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19.
《傅青主女科》理气药配伍应用于带下、血崩、调经、种子、妊娠、产后等各症之中。傅氏在其疾病治疗中注重气血的调理,妇人以血为主,以气为用,气机调畅,血海充盈则病自去。肝郁者,配以理气药,疏肝解郁又兼护肝血;湿邪为患者,配以理气药,气行则湿化;清热药配伍理气药,热毒得以解散;活血祛瘀药配伍理气药,气行则血行;补益药中配伍理气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  相似文献   

20.
临床见习教学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技能是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本文从见习带教实践出发,对见习带教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以期能使见习课程充分地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服务,为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