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为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之一,升降散出自清·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清酒、熟蜜组成。升降散虽是治疗温病之方,但谨守因郁致火之病机,其用药特点以清、透为主,适用于气机升降失调,郁热外出不畅之证。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特色,笔者结合《内经》对《伤寒论》“观其脉证”法进行解析。认为详观脉证是辨证的前提,临床面对患者应四诊合参,以脉为先、善抓主症、动态观察,同时注重个别症状。审证求因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应依脉证辨阴阳、辨病邪类型、辨病位、辨虚实、辨实热。  相似文献   

3.
总结梅国强教授的六组常用药对,分别是泽泻配煅牡蛎、苍术配黄柏、黄连配吴茱萸、当归配川芎、天麻配钩藤、全蝎配蜈蚣。梅师认为药对有协同增效减毒之功,且药简力专,疗效确切,临床运用颇多。在临床学习中应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把握病机,抓住中药配伍的核心所在,潜心钻研,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蒋士生教授运用黄连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蒋教授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擅于运用黄连,认为黄连一药具有清热燥湿、除满消痞、厚肠止泻、泻火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中焦脾胃虚热证。其临证细查舌脉象,把握黄连用量,并灵活配伍,善用药对,如黄连配党参、黄连配半夏、黄连配干姜、黄连配木香等,其通过病证结合、辨证配伍,将黄连用于多种脾胃病的治疗中,并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附典型病案1则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在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中的效果及对血清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连温胆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2、3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夜间最低血压及血清5-HT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3个月,治疗组的PSQI评分、夜间最低血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清5-HT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连温胆汤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在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控制患者的夜间最低血压,提高血清5-HT水平。  相似文献   

6.
介绍肖长江教授运用三参首乌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经验。肖教授认为老年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治疗当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法,多以三参首乌汤为基本方,并根据兼痰、瘀、火等实邪进行加减化裁。兼脉络瘀阻者,合生脉散;兼痰瘀互结者,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兼痰火扰心者,合黄连温胆汤,临床随症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介绍袁长津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袁教授认为该病与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感受外邪等有关,乃诸多因素导致心阳受损,痰浊、瘀血阻滞心脉,心失所养而致病。并将前人的经验与自己的临床体会相结合,对该病分型论治:心胆气虚、痰浊扰心证,常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之;气阴不足、心脉失养证,常用生脉饮合炙甘草汤加减治之;痰瘀互结、痹阻心脉证,常用黄连温胆汤合丹参饮化裁治之。袁教授论治思路独到,谨守病机,灵活用药,为心律失常的辨证及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杜武勋教授基于二纲六辨治疗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经验。杜教授认为冠心病伴阈下抑郁的发生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同时受扰,造成“血脉不利”及“心失所主”,“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其主要病理机制,针对冠心病伴阈下抑郁寒、痰、毒、郁的病机特点,杜教授临证以“二纲六辨”为指导,确立扶阳抑阴、调畅神机、豁痰开结的治疗法则,并根据正虚邪实的轻重以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辅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偏性之品,在临床中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胡天成教授从风、痰、火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的经验。胡教授认为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合并多动症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风内动,与痰、火等病理产物密切相关,故治疗原则重在息风,佐以化痰、泻火,临床常用银翘马勃散、养血息风汤、半夏厚朴汤、黄连温胆汤、黄连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黄散等经方、时方、自拟方灵活加减治疗本病,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1.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虽没有后世疫病之名目,却真实记载了大量辨治疫病之证治方药的条文及案例经验。笔者抚今追古,重温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其体认,并引证了当代诸多医家名宿之论,认为《伤寒论》堪称我国古代疫病防治的奠基之作。《伤寒论》虽以辨治寒疫及寒湿疫为主,但也包括湿热类、热毒类及瘀毒类疫病的证治。其所论及疫病的类型及疑似病种,寒湿类疫病主要包括:流行性感冒及其并发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腹泻(寒性)及寒性霍乱,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温热类疫病最为确定的是“黄疸”和“下利”,其证候与现代所谓急性病毒肝炎和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相同;该书还开示了辨治热毒疫、瘀毒疫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笔者还从《伤寒论》全篇整体分析,体悟到张仲景以“正邪博弈”为核心理念辨治外感疫病的思想,分别采取以祛邪为主、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扶正并重的治则大法;并开创了病证结合、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李燕宁教授从神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位在心,“心神不安”为本病病理因素之一。临床分期辨治,初期热扰心神,注重清心安神,喜用黄连、连翘、栀子、灯心草、百合;中期瘀阻心络,注重化瘀安神,惯用丹参、郁金;后期热毒耗伤气阴,注重养心安神,常用人参、酸枣仁、龙骨、柏子仁。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阐述了《内经》“运气七篇”中关于天干记运的若干问题,包括“天干配五行”和“天干化五运”之分、“五气经天化运说”的“五气经天化运图”排布特点、戊己分及天门地户之说以及五天五色之气辨,提出研究运气学说应遵循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背景、历史的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把握运气学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治血四法论治膀胱癌血尿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膀胱癌血尿主要病机可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湿、热、瘀、虚是其病理因素,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的学术思想,临床主张辨因止血,急则治其标;消瘀止血,血止不留瘀;宁血调气,从脏腑论治;培补脾肾,邪祛后扶正。临床创制经验方滋阴止血汤,随证加减,屡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雷磊教授运用《女科经纶》学术思想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验。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引起月经节律失调,排卵障碍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雷教授通过病史详析及临床辅助检查,灵活运用《女科经纶》学术思想,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的主要病机为肾虚,辨证以肾为本,补虚泻实。遵循调经之法,强调分期论治,重视男女同治。临床擅用经验方黄体汤和促卵泡汤随证加减。临床选方用药藏泄有度,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原则,优势互补,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疗效颇佳。并举验案 1 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中医病机特点,临证时注意从虚实、脏腑、气血综合辨治,治以活血养血、祛湿化浊、清热解毒,采用自拟养血清热解毒方加减治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补土派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机。本文就“肺之脾胃虚”论从理论来源、辨治思路、临证用方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并总结其代表方升阳益胃汤在肺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圣心源》之“水胀篇”的分析探讨黄元御治疗水胀的思想。黄元御在治疗水胀时,认为水胀之根源在于中气之败,治疗应以燥土疏木为主要原则,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独具一格的水胀治疗体系,临床运用此法可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有“伤寒误下救表救里”之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各医家历来均按流传下来的经文进行注解,未能准确解释其形成的机制。讨论此部分内容有助于掌握《伤寒论》知识系统,理解仲景学术思想。本文对各注家的注解进行讨论,并分析伤寒误下身痛证的病因、症状、治则、治方和麻黄汤与桂枝汤的方后注,认为伤寒误下之后救表之方为麻黄汤而非桂枝汤。  相似文献   

20.
以《黄帝内经》《伤寒论》及《温病条辨》等中医学临床经典著作为指导,总结概括咽痛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取伤寒和温病论治咽痛的核心思维,综合运用多种辨证方法,浅析咽痛的中医治疗经验,并将咽痛这一症状的辨证治疗条理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