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总结袁秀丽教授采用透刺法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证属虚实夹杂,病位在筋,病机在于肝肾亏虚,气血失调;治疗以补虚为主,调畅气血,佐以祛邪。其以局部取穴和阳明经取穴为总的选穴原则,采用一针多穴的穴位透刺操作手法,治疗过程中多采用补法,利用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特点,调气活血,疏通经络,让患者配合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介绍杨少锋教授治疗腰痛的经验。杨教授认为肝肾亏虚,感受寒湿等,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为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其在临床中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善用培补肾阳、温通散寒、补血养血荣筋而达到治疗目的,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林咸明教授采用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林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为感受风邪、经络不通,或正气亏虚、虚风内动导致面部经络不和,出现头面部肌肉不自主痉挛。其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病因病机相结合的辨证取穴思路,同时重视安神、治神、调神,在治疗手法上强调进针深度达经筋部,提出“轻补”“轻泻”的操作手法,形成了“经络取穴位-经筋定病位”的特色治疗思想,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总结章薇教授运用少阳筋结治疗郁病的经验。章教授认为郁病的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少阳经气不通,结聚于足少阳经循行区域呈长条状或点状分布,按之有酸胀感,触之如琴弦,则为筋结。治疗采用火针为主的“温通”法以温通解结,并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疏导,揣穴治神,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苏新平教授运用中药内服配合熏洗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经验。苏教授认为KOA患者发病以肝肾不足、正气亏虚为本,外感风寒湿邪阻滞人体经络为标,瘀血痹阻于人体局部,经络不畅,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而发病。其结合临床将本病分为寒湿、湿热、寒热夹杂、痰瘀互结、肝肾亏虚五型论治,治疗上主要以祛痰化湿、补益肝肾、通络止痛为法,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熏洗治疗,可消除寒湿,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症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肖长江教授治疗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阳气不足是本病的发病之本,基于阳气具有荣养形神的生理功能,结合颈心综合征郁痹并发的临床特点,从外邪易侵致筋脉不通则痛与筋脉失养致不荣则痛两方面,论述阳气不足导致颈心综合征痹痛的病机;从五脏阳虚导致神失所养论述颈心综合征郁证的产生。治疗上,肖教授采用“温、通、宣、动”内外同治,动静结合之法,振发激活机体阳气,实现形神共养,促进颈心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给予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联合中医按摩手法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5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2组均采用针灸联合中医按摩手法治疗,观察组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SAS、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针灸联合中医按摩手法治疗时,予以针对性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心理状态,使总体疗效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朱永康教授治疗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经验。朱教授认为,术后肠粘连性腹痛的病机特点为多虚多瘀,应抓住“不通则痛”的根本病机,以通为用,辨清虚实,尤重气血,并针对临床常见的气滞、血瘀、气血亏虚证进行辨证论治,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等主要治法,临床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陆瑾教授治疗面肌痉挛的经验。陆教授认为面肌痉挛的发病多基于正虚不固,外邪客络,使面部经络因气血不和、经筋功能失调,终致面部肌肉痉挛、抽搐,甚至萎缩、瘫痪。临证中重视面部望诊,取穴以局部腧穴为主,选取眼部相应穴位和肢体远端穴位,以舒筋通络、息风止搐为总纲,采用体针结合眼针治疗,临床效果颇佳。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申鹏飞主任医师运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复视的经验。申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分为虚实两端,虚证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肝血不能上达于头目,导致经筋失养,睛目失荣;实证多因邪郁气滞血瘀,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临证以局部取穴,注重手法、善用头针,疏利头目、远端取穴,整体调节、重视调神,针刺本神为主要治疗原则,建立针灸处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冶尕西主任医师运用针灸治疗肿瘤后抑郁的经验。冶师认为本病病机为气机郁滞,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配合手法量学、耳穴压豆治疗,以醒脑开窍、疏肝解郁、养心调神,突出了鲜明的针灸特色,取得了显著疗效。另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杨正望教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经验。杨教授基于女性相关特点,认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气血不足、胞脉瘀阻所致,以冲任气血失调为本,胞脉瘀阻不通为标,治疗应在调和气血的基础上祛瘀通络,以助后期受孕。其以“通”为法,运用益气化瘀方,一方多用(口服、保留灌肠、外敷),同治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总结王清海教授应用血脉理论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王老认为气血不和、痰浊郁滞、气虚血瘀等致脉道不通,心阳气不足,无以鼓动营血,加之痰浊留滞血脉,血脉凝滞,故气血不通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其根据病因辨证,多从“血脉”论治,强调从血脉论治亦需分清病机演变,不可一味活血化瘀。其根据“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的理论,自拟心绞痛方治疗本病。方中以水蛭、红花、丹参活血通脉,党参、黄芪等益气健脾,充养后天气血,陈皮、瓜蒌、茯苓化痰,更有点睛之笔——桂枝温阳通脉。该方虽为治疗胸痹验方,但全身血脉相通,故对不同脏腑血脉疾病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螺旋CT和医用扫描仪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颈托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70 例风寒湿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旋转拔伸复位后佩戴普通颈托固定制动。治疗组在对照组手法整复的基础上,佩戴三维重建3D打印颈托。2组均手法整复,每周1次,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比较2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DI)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因不适中止2 例,失访1 例,完成本研究共32例患者。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因不适中止1 例,失访1 例,完成本研究共33 例患者。愈显率治疗组为78.12%(25/32),对照组为54.55%(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VAS、NDI评分均减少,其中治疗后3个月VAS、N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颈部僵硬疼痛、颈肩寒凉、头沉重、上肢麻木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及正坐位旋转拔伸复位后,配合基于螺旋CT三维重建的3D打印颈托固定制动,与普通颈托辅助治疗相比,短期疗效相似,远期疗效更佳,在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优,颈部稳定、舒适性更佳,依从性高,适合中长期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对照组29 例。治疗组采用“三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处肿块厚度、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头部歪斜度、SCM硬度、SCM两侧对称情况及面部对称情况)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SCM处肿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头部歪斜度、SCM两侧对称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松筋正骨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松筋正骨推拿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照1组采用松筋正骨推拿治疗,对照2组进行运动疗法,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0%(28/30),优于对照1组的86.60%(26/30)、对照2组的83.30%(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WOMAC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松筋正骨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方面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介绍孟祥震主任医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孟师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根本病因病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发为本病。其治疗当从虚而治,以滋补肝肾贯穿始终,并重视健脾和胃、祛湿、活血化瘀祛痰之法,标本兼顾,同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和未病先防的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肖长江教授基于“动则生阳”理论论治颈心综合征的经验。肖教授认为颈心综合征的发病与阳气不足、气血壅滞于颈部密切相关,心阳不足、脾阳耗伤、肾阳亏虚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而肾寓元阴元阳,为阳气初发之所,故真阳不足为其本,气虚血滞为其标,因此肖教授在治疗此病时以“生阳、行气、调血”为三大治则,根据“动则生阳”理论辅以运动疗法振奋阳气,增强疗效。并举临床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4 例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智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改善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2组智力评分及GMFM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34%(7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9%(7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中对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采用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可在有效改善粗大运动功能的同时,起到较好智力提升作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介绍刘绪银主任医师基于“膜络一体”的膜府系统理论辨治高血压病经验。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刘师认为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血脉病”范畴。膜络一体,由三焦、膜原、腠理、膜络、玄府所构成,膜府系统壅滞不通、气血津液输布失常、脏腑经络失其充养、调节气血阴阳功能失常,使痰瘀结于膜络、气血运行不畅,是高血压病的关键病机。本病临床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内阻、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冲任失调6个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佐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芳香类、藤枝类、虫类药治疗,可以内外合治,疏达膜府,畅通脉道,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