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月经不调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31.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月经不调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柴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生柴汤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3%,对照组为6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及血流变相关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血浆黏度除外)及治疗后组间比较(TC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生柴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肝郁气滞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112例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6.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6.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2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胆心综合征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穴位贴敷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结果: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脂各项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穴位贴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柔肝通络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柔肝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急性期(阴虚络瘀证)有较好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肺固元膏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补肺固元膏治疗,对照组采用百令胶囊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哮喘证候评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比较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哮喘证候评分、ACT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固元膏能提高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哮喘临床症状体征,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防风参百散治疗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防风参百散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风参百散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健脾祛湿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腹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自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健脾止泻化毒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糖尿病腹泻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GERD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予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反流、烧心、嗳气、胸骨后疼痛等)积分的变化,评定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7.5%(2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33/40),对照组为67.5%(27/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旋代颗粒联合丁艾贴丸治疗GERD肝郁脾虚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重症监护室(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将ICU发生ADD、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的患者86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3 例。治疗组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与双歧杆菌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腹泻程度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37%(38/43),对照组为60.47%(26/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腹泻程度积分、APACHEⅡ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提高ICU ADD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改善腹泻程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74 例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温胆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5.40%(2/37),优于对照组的18.92%(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疗效明确,可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施治。观察2组患者的治愈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中医证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100%(43/43),对照组为90.7%(39/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或P<0.05)。2组胸闷气短、咳嗽咳痰、纳差、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热期疗效确切,故可在早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药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痛风方联合吲哚美辛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湿热郁结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痛风方联合吲哚美辛治疗,对照组单用吲哚美辛治疗。治疗2周后评定2组综合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WBC)、血清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0%(57/60),对照组为81.67%(49/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UA、ESR、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方联合吲哚美辛能改善湿热蕴结型痛风患者的中医症状,降低WBC、UA、ESR、CRP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方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0 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5 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益胃方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评定2组中医证候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2/35),对照组为71.4%(25/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72%(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胃方可改善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肝胃气滞型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柴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平汤加减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