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严  凌俐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9,35(10):105-106
目的:观察循经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法对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2组患者均予以药物降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循经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和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经刮痧联合子午流注择时穴位按摩法可有效降低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改善中医证候评分,该护理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循经推拿联合定喘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喘嗽患儿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定喘散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循经推拿干预。干预7 d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58/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平均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循经推拿配合定喘散穴位贴敷能有效缩短肺炎喘嗽患儿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效果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阐述张永臣教授对于失眠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认识,总结其运用针刺拔罐配合按摩治疗失眠的经验。张教授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失眠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和、脏腑失调,故治疗应以调和阴阳脏腑为本。临床运用针刺、拔罐配合按摩的治疗方法,标本兼顾,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神通督温针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与对照组(29 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循经感传者26 例,无循经感传者4 例。结论:温针灸治疗可提高CSA症状与功能评分及改善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且出现循经感传现象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药棒循经敲打对中风恢复期肢体拘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0 例中风恢复期肢体拘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药棒循经敲打进行干预,观察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中风恢复期肢体拘挛患者实施药棒循经敲打的特色护理技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 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 例。治疗组予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头痛指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脱落3 例(其中治疗组1 例、对照组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30/31),对照组为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循经取穴针刺疗法治疗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较常规针刺疗效更佳,可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颖教授治疗黄体功能不全(LPD)性月经失调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该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不足,治疗应以温肾补脾、循时调经为法。在卵泡期当益肾健脾养血,排卵期宜补气养血通络,黄体期则应温肾补脾养血,月经期则养血活血、调畅气血,结合患者基础体温(BBT)以循时调经,同时辅以艾灸、食疗等,以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 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治疗,对照组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可预防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且优于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经督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督刺联合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硫必利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血清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以及不良反应,并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6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YGTSS评分均减少,血清DA、5-HT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督刺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抽动症状,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循经推拿疗法干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对食欲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 例F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进行基础饮食调护,观察组采用循经推拿疗法干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主要症状(厌食、腹痛、腹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积分、食欲调节因子[生长激素释放肽、神经肽Y(NPY)、瘦素(LEP)]水平和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59/60),对照组为80.00%(48/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症状积分、各项食欲调节因子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经推拿疗法干预小儿FD,能够改善临床症状,调节食欲调节因子,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柴胡陷胸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行冠心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另加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柴胡陷胸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陷胸汤加减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痰热瘀阻型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疗效优于单用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药3期辨证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3期辨证治疗。术后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情况,并观察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2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配合中药3期辨证治疗能够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法温和灸调节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确保在辰时灸治足三里、丰隆,巳时灸治三阴交,对照组在辰时、巳时以外的任何时间灸治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20、30、40次后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7%,对照组为9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LDL-C治疗前与治疗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DL-C治疗前与治疗10、20、30、40次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TC、HDL-C治疗后不同时段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按时循经取穴温和灸治疗脾虚痰滞型高脂血症优于常规温和灸。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富春教授运用手三关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指麻木症状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脾阳不足,湿邪困阻中焦脾土,水谷精微无以送至四肢经络,加之风寒湿外邪或痰湿、瘀血阻滞,久之则经络气血阻滞,而发手指麻木之症。临床上治当循因结合辨经治疗,选取手三阳经循行部位的穴位和腕背横纹三穴,同时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穴,结合效验穴手三关穴,以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扶正兼驱邪外出,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穴位按摩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发表的关于穴位按摩治疗AP的临床文献,建立相关数据的Excel数据库,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穴位按摩治疗AP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足三里、中脘、合谷;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胃经、任脉、大肠经;选穴部位分布以下肢部、上肢部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临床选用穴位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中置信度、支持度最高的组合为足三里-中脘、足三里-合谷;在提高支持度后显示以足三里为中心,联合中脘、合谷、上巨虚、内关是穴位按摩治疗AP的组方核心。结论:穴位按摩治疗AP的选穴主要集中在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合谷、三阴交、阳陵泉、内关等,提示这些穴位有较强的相关性,临床选穴时应同时选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岳仁宋教授治疗消渴病汗证的经验。岳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胃强胆实,与一般汗证有所不同。胃强为胃肠热盛,受纳腐熟过度,隐含有脾弱之意;胆实为胆汁排泄受阻,疏泄不及,主要由胃热循经相传所致。胃强胆实,热气熏蒸,玄府过度开放,痰热阻滞三焦气机,而发为汗证,治宜清胆和胃、化痰调气,临床常选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获效明显。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方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 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术前术后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扶正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SAQ的5个维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心功能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和Vitalstim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组吞咽功能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及吞咽造影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Vitalstim电刺激结合头颈部面部穴位按摩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应用于产后缺乳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2月10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586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穴位按摩联合常规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后缺乳患者血清泌乳素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59.69,95%CI(56.94,62.45),P<0.00001]。对产后缺乳患者泌乳量、乳房充盈度及乳汁黏稠度的影响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穴位按摩可增加产后缺乳患者泌乳量,改善乳房充盈度和增加乳汁黏稠度。结论: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可能存在优势,但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仍需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