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设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月,以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对象。通过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偏倚风险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样本量为1151 例,其中治疗组588 例,对照组563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总有效率[MD=4.92,95%CI(3.32,7.28),P<0.00001]、血沉(ESR)[MD=-7.86,95%CI(-8.55,-7.16),P<0.00001]、C反应蛋白(CRP)[MD=-3.39,95%CI(-4.16,-2.63),P<0.00001]、类风湿因子(RF)[MD=-38.69,95%CI(-41.67,-35.71),P<0.00001]、压痛关节数[MD=-1.90,95%CI(-1.99,-1.81),P<0.00001]、肿胀关节数[MD=-1.39,95%CI(-1.48,-1.31),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提高总有效率,改善ESR、CRP、RF水平,改善关节功能,其总体疗效优于西药。因纳入研究文献质量和数量不高,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其疗效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去证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对原发性高血压病(EH)寒热错杂证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 例EH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 例。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ET-1、SBP、DBP水平更低,NO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能够降低EH寒热错杂证患者血压,改善中医证候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黄柳向教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AN)的经验。黄教授认为AN多由于情志失调所致,其核心病机为肝脾不调、脾胃虚弱,致病要素有肝郁、水湿、湿热、瘀血。AN病程较久,易合并寒热、肝郁、血瘀、湿热等多种变证,故治疗以肝脾同调为核心,注重调畅气机、血水共治;以寒热虚实为枢机,注重平调寒热、补虚泄实。临证详察疾病之寒热虚实,善用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经方随症加减。治疗上强调以综合治疗为主法,注重患者的心理调节和身心健康。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本病外因主要与感受外邪及饮食不当有关,内因为脾阳不足。临床上前期辨证为寒湿内生证和湿热蕴结证论治,其中寒湿内生证中,邪偏上焦者予桂枝法加减治之,偏中焦者予理中法或附子理中法加减治之,偏下焦者予四逆法或寒湿风扰法加减治之;湿热蕴结证中,上焦湿热者予藿香法治之,中焦寒热错杂者予半夏泻心汤治之,下焦湿热者予黄连阿胶汤治之,三焦寒热错杂者予乌梅丸治之。后期调理分为脾肾阳虚证和肾阴亏虚证,分别予淫羊藿法加减、甘酸固涩法治之。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阐述徐基平教授治疗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辨证思维及经验。徐教授认为,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主要病机为药毒(化学药物)损伤脾胃所致。临床分实证、虚证、虚实寒热错杂证,包括痰湿困脾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胃阴亏虚型、脾胃阳虚型、寒热错杂型、虚实夹杂型,针对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取得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谢军教授运用辛开苦降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谢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主要病机为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同时有正虚、瘀滞、痰浊、毒郁等兼证,治疗以辛开苦降法为根本大法,根据兼证佐以扶正、化瘀、消痰、解毒之法,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汤对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乌梅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汤能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胃癌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化疗后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辨证为寒热错杂证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配合香砂泻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4%(50/51),对照组为83.67%(4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增高,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癌患者化疗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诊治的74 例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 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金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温胆汤治疗。观察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5.40%(2/37),优于对照组的18.92%(7/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合左金丸治疗慢性胃炎寒热错杂证疗效明确,可改善其中医证候,减少不良反应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介绍闫雪洁主任医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闫雪洁主任医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病机错综相连,但病性多为本虚标实,病机为脾胃虚弱,外邪内陷,从而导致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治疗以健脾和胃、清润通降为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湿热阻胃证、寒热错杂证论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介绍刘亚娴教授辨证论治宫颈癌的经验。刘教授对于宫颈癌辨证着重于“郁”“瘀”“湿”“毒”“虚”,从肝郁、湿瘀毒、脾虚湿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论治,分别采用逍遥散、二妙散合桂枝茯苓丸或八正散合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知柏地黄丸、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化裁。所附验案中采用补阳还五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宫颈癌下肢水肿,收到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黄贵华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黄教授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机以脾肾虚弱为本,水火失调、湿热内蕴为标。并将此病分为三大证型分别论治:脾胃虚弱、寒热错杂证,宜轻拨玄机,予以甘草泻心汤;脾胃湿热证,宜先疏后补,先疏理中焦而后培固脾土;水火不调证,应收浮阳、调水火,和肾中阴阳。黄教授重视填补脾肾,脾肾得充,形体乃健,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及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变化,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2%,对照组为8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评分及ESR、CRP、RF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快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介绍陆为民教授治疗痞满的经验。陆教授认为痞满本质是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是发病基础,食积、痰饮、湿热、瘀血为诱因。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陆教授提出顾护脾胃、平和体质、平衡饮食为先;升降脾胃、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为本;辛开苦降、寒温并用、临证化裁为法治疗痞满,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功能评价结果、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7.27%(48/55),高于对照组的47.27%(2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0m步行时间以及晨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ESR、CRP检查结果低于对照组,过敏、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总体功能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恢复,降低治疗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脾肾亏虚。其病因为受风、寒、湿、热等邪侵袭,内外合邪,气血不畅,痰浊瘀血闭阻经络、筋脉、骨节所致。痰瘀是病理因素,虚邪是痰瘀形成的病理基础。从虚、邪、痰、瘀4个方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李永成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李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主要病机在于肝脾不和,运纳失调。多见虚实夹杂、寒热并见之证,李教授临床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体现了“和法”之精髓。并善用药对,如干姜、黄连,枳壳、厚朴,海螵蛸、浙贝母,五灵脂、炒蒲黄,石菖蒲、沉香,临床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已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149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对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结合中医四诊合参,重点观察患者的舌脉、面色等表现,对RA患者进行分型判定,旨在探讨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同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初步探讨RA各证型的相关中医病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通过筛选、整理《伤寒论》中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条文,以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六经病证的关系,阐明《伤寒论》中对围绝经期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特点。《伤寒论》中关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常见六经证型有太阳中风证、阳明经热证、少阳腑证、太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厥阴寒热错杂证,常用经方有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栀子豉汤、小建中汤、附子汤、黄连阿胶汤、乌梅丸等。采取六经辨证法能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气机圆运动及荣卫圆运动出发,强调中气圆运动的关键性,探析桂枝麻黄各半汤所体现的“圆运动”思想。根据《伤寒论》中关于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条文分析,从病因病机探讨该方于气机升降及荣卫运行之“运动失圆”,从组方规律探讨气机升降及荣卫运行之“运动复圆”。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方药组成中以辛温主升与苦寒主降使升降相合,泄卫气与敛荣气并行使荣卫交合,调补中气使轴转轮行,整体上调轮之升降以运轴之旋转,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圆运动”思想促使仲景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得以升华,为后世医家临床应用仲景经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