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鲍身涛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鲍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复杂,主要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湿、瘀为标,立调养脾胃为主要治疗原则,强调健脾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临证中四诊合参将慢性皮肤溃疡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滋阴运脾,分别予以归脾汤、阳和汤合参苓白术散、玉液汤加减治疗。临床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经验。蒋教授认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主要为脾胃亏虚、肾精不足,从而导致气血亏虚、精亏髓少,故以健脾益胃、补益气血、填精生髓为治疗原则,用药以扶正培本为主,且注重顾护脾胃之气,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方药主要以经验方脾肾方为基础,随症加减,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2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论述胆石症的概念、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胆石症的认识及其临床表现,分析脾胃在此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提出在治疗胆石症时应以脾胃辨证为主,也可通过健脾助运、升脾降胃、扶脾益胃、调和肝脾等方法兼顾脾胃,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蒋益兰教授治疗老年中晚期胃癌的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脾胃失和,日久痰、瘀、毒胶着于胃,发为癌毒,病属本虚标实。临证治疗以扶助正气、健脾和胃为本,辨证论治,整体调控,因人而异,随症加减,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介绍李兰青教授治疗臁疮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虚和瘀是臁疮发病的主要病机,气虚、血瘀互为因果,共同致病。其将本病辨证分为湿热下注证和气虚血瘀证两大类,同时注重创面辨证,在补气活血治法的基础上注意健脾药物的使用,常用方剂为三妙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并根据疮面症状随症加减,联合外用药物,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肝郁气滞型腹胀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因在于情志调摄不当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失调所致。治疗注重立足整体,身心同治;遣方平和,善用药对;中西合璧,根除Hp,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疏肝理气、健脾助运为根本,随症加减,治养结合,常获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总结蒋士生教授辨证施治功能性便秘的临证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以虚为主,病机关键是正气不固,邪毒内停。其从整体出发,以治疗脾胃和调畅气机为先,运用健脾益气养血通便法,临床随症加减,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朱教授治疗脾胃病多从“气机升降失常、升清降浊失职”入手,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运用健脾理气、化痰祛湿之法,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遵循辨证辨病、中西药健运、生活情志养护3个步骤。诊疗思路清晰,切中病机,用药精准,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总结吴官保教授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三期康复的用药经验。吴教授认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脏腑整体功能失调,术后以虚为本、瘀为标。其将术后恢复过程分为三期论治,疗效显著。术后1~2周为早期,辨为气滞血瘀证,治以补益气血、行气活血,方以补中益气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术后3~6周为中期,辨为肝郁脾虚证,治以疏肝健脾理气、和营续筋止痛,方以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术后6周为后期,辨为肝肾髓海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填精益髓,方以补肾活血汤合龟鹿二仙胶加减。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介绍罗毅教授从脾虚论治胃癌的经验。罗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正气亏虚是胃癌发生的基础病机,在此基础上出现痰湿、瘀血、癌毒等实邪因素,其临证将调补脾胃法作为基础方法用于胃癌的不同阶段。对于胃癌术后,西医辅助治疗前,治以健脾运胃、益气养血、通腑泄浊,促进体质恢复;对于胃癌术后,西医辅助治疗后,治以调和脾胃、健脾助运、化瘀祛痰,防癌复发;对于晚期胃癌,西医姑息治疗阶段,治以健脾扶正,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为主要目的。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曾普华教授从癌毒致虚论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肝癌主要是人体正气亏虚,癌毒侵犯所致。其中,早期病位在肝,伤及脾胃;中期病位以肝脾胃为主,波及于胆;晚期病位以肝胆脾胃肾为主,累及五脏六腑。血瘀、邪毒、正气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于肝癌整个病程。肝癌的基本治则为“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2.
介绍刘建平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刘教授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其于临床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用脾胃同治、肝脾(胃)同治、心脾同治、心肝同治等法治疗本病。脾胃同治拟定健脾和胃法、补脾和胃法、醒脾和胃法;肝脾同治拟定疏肝健脾法、疏肝和胃法、清肝泻胃法;心脾同治拟定养心补脾、安神定志法;心肝同治拟定清心泻肝法、养肝安神法。并列举了每种治法的常用药物和药对。  相似文献   

13.
介绍方水林教授从脾论治夜间低血糖的经验。方教授认为夜间低血糖的病机多属于脾气亏虚、中气下陷,临床上应从补气健脾入手,常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调理,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危害。  相似文献   

14.
介绍陈旦平教授运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经验。陈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中脾肾亏虚为本、湿邪侵袭为标,故以健脾补肾治本,祛湿止带治标,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5.
介绍朱镇华教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中医辨治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样,常见有禀赋薄弱,素质不强、内伤劳倦,失于调理、情志内伤等;病机以风、痰、虚为主,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关键,调理重在标本兼治,如健脾益气、补气养血,填精生髓,滋补肝肾,祛风化痰,疏肝健脾等,随证辩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祛风养血法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发表的祛风养血法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数据。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规定方法进行检索,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文献,1996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祛风养血法治疗的治疗组在提高皮肤瘙痒症的总有效率[OR=3.22,95% CI(2.52,4.11),P<0.00001],降低不良反应[OR=0.27,95% CI(0.16,0.45),P<0.00001]、复发率[OR=0.35,95% CI(0.24,0.51),P<0.00001]、临床症状积分[OR=-2.58,95% CI(-3.02,-2.14),P<0.00001]、瘙痒程度[SMD=-1.47,95%CI(-2.33,-0.62),P=0.0007],改善血浆强啡肽水平[SMD=-0.61,95%CI(-0.85,-0.37),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祛风养血法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名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病变皮肤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评价综合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85.37%(35/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油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二药合用可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总结曾松林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曾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以脾胃虚弱为本,或夹瘀血、夹气滞、夹痰湿等,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基础,用药注重调节脾胃升降功能,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对肝的调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永成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的经验。李教授认为不寐多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迈体衰、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气血不畅或气血不足,使得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治疗主张以调理脾胃为主要原则,分别治以导食积、畅肝郁,清痰热、安心神,健脾气、濡心血,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陈泽涛教授从气虚血瘀论治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陈教授认为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治疗上以益气活血为原则,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注重健脾补气,活血化瘀。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