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妇科学病案库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中医妇科学专业研究生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观察组应用病案教学法,对照组未应用病案教学法。根据《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比较教学效果,对观察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中医妇科学》考试成绩观察组为(85.27±7.85)分,对照组为(77.04±8.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病案教学十分满意者5名(16.67%),满意者20名(66.67%),一般满意者4名(13.33%),不满意者1名(3.33%)。结论:该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效果,且学生满意度高,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中药学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中构建对接中药产业发展的实践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例,构建了涵盖知识、技能、德育的三级教学目标,包括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生产、中药产品开发及中药信息服务等实践内容,综合运用饥饿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对接产业发展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期优化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药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3.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知识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将知识链理论引入《方剂学》教学中,便于学生对前期中医基础知识及同期或后期中医经典、临床知识链条进行梳理和整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本文从教学目标、绘制思路、绘制要求、取得成效等4个方面探讨知识链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近10年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对儿科护理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研究的年代分布情况、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期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获取检索结果为1778条,剔除国内外会议、报纸等数据,剩余期刊、硕士论文等合计为1650条;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年度发文数量依次为42、106、110、125、179、193、214、226、225、264、94篇;儿科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医院(1061条)、学校(490条)、研究所(4条)、其他(95条)等;选取排名前10的期刊,即《卫生职业教育》(80条)、《中国医学指南》(59条)、《中医药管理杂志》(39条)、《全科护理》(39条)、《基层医学论坛》(37条)、《内蒙古中医药》(34条)、《齐鲁护理杂志》(31条)、《护理实践与研究》(30条);高频关键词包括儿科护理(539条)、儿科(460条)、儿科护理学(235条)、护理(192条)、护理管理(91条)、应用(78条)、对策(69条)、教学方法(54条)、防范措施(54条)、护理质量(52条)、教学(51条)、细节管理(50条)、人文关怀(42条)、效果(40条)、满意度(36条)等;下载高频次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前10名依次为徐丽华等《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1049次)、王英杰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1042次)、戎艳鸣等《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876次)、叶华等《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689次)、邹华《PBL联合LBL在中医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595次)、赵海玲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591次)、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500次)、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465次)、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458次)、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444次)。硕士论文下载高频次依次为张颖《PBL教学法在中职卫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527次)、宋莉《临床儿科护理管理研究及其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37次)等;被引高频次的儿科护理研究文献前10名依次为赵海玲等《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原因分析》(43次)、戎艳鸣等《以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模式创建与评价》(40次)、郭志芬《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30次)、王楠等《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29次)、刘芳丽等《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28次)、崔文香等《韧性概念及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27次)、香祝浓《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24次)、黄蔚等《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22次)、杨绍珍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22次)、帅国花等《“微信”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21次)。  相似文献   

5.
中医皮肤病专业具有皮损复杂、诊断直观等特点,规培医师的临床教学存在皮肤病知识不熟悉、老师带教模式单一、人文素养不高、考核方式简单等问题。因此,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法和科学、技术、社会、综合性教育模式(STS)相结合的带教形式,通过采用PBL教学法,以强化皮肤病知识;门诊与病房教学结合,提高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基于STS教育模式,培养社会责任感;建立现场考核模式,提升诊疗思维能力,以提高住培医师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临床见习教学是《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技能是一名合格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必备能力。本文从见习带教实践出发,对见习带教进行了总结和思考,以期能使见习课程充分地为《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教学服务,为培养合格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7.
黑骨藤为萝藦科杠柳属植物,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疾病,收录于2003版《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中。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强心苷类、C21甾类、三萜类等,其理化鉴定中使用3,5-二硝基苯甲酸试液。然而,经实验及文献研究发现,鉴定标准中这一试液存在配制和使用错误。适值本标准修订之际,及时纠正这一错误,有利于为第4版质量标准的出版提供参考,也为黑骨藤的科学研究、临床应用、中药产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培养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运用素质,探索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如做好课前准备,课程教学中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其次,要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式。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骨伤科学中,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这种模式是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和临床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刀刀法手法学慕课教学应用的创新模式。方法:选取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针灸推拿学(针刀方向)2个教学班的学生,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人)采用慕课结合改良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教学,对照组(43人)采用慕课结合传统模式教学,对比2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结合调查问卷结果评定2组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慕课结合改良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针刀刀法手法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卫生宝鉴》中治疗脾胃病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2.5,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卫生宝鉴》中所载脾胃病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151首,中药168味。频次≥17次的中药有21味,排前5位的依次是陈皮、白术、炙甘草、木香、干姜;温性中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寒性、平性中药;辛味药出现最多,其次是苦味、甘味药;排前5位的中药归经依次是脾、胃、肺、大肠、心经;频次≥14次的中药组合24个,对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中药组合17个;聚类分析得到新方聚类的中药组合5组,对应新方组合5组。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出,《卫生宝鉴》中所载治疗脾胃病的处方注重甘辛温补、健脾消滞,慎用苦寒药,该研究结果可为临床治疗脾胃病开发新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BL合CBL在中医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2012级中医学本科生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名。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教。比较2组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学生、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学生为95%(19/20),教师为100%(20/20)。结论: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综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师思政培训导向及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发现,认为目前该校本科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引入思政教育来解决的学生问题主要包括择业、学习目标、心理、文化自信4个方面。笔者从“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出发,以《内经选读》课程中养生篇章、病证篇章以及阴阳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就目前的《内经选读》教学如何与思政教育结合提出了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反思自我、规划人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治疗产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的中药处方,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整理,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 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整理出中药复方416首,涉及中药364味。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包括当归、甘草、肉桂、人参、酒等;四气以温性为主,寒、平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辛次之;归经以脾经为主,心、肝经次之;功效以补虚类、清热类、活血化瘀类为主;频次≥30次的药物组合有24组,共形成5个核心类方。结论:《妇人大全良方》“产后门”中治疗产后病的处方具有独特的药物使用规律,健脾养血、温经化瘀是其主要治疗法则,对当今产后病的防治仍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34年,Waksman就已经从海水和海底沉积物中以及藻体上分别分离到能降解褐藻酸的细菌。在《伯吉细菌鉴定手册》中曾经把具有降解褐藻酸能力的假单胞菌组成藻酸单胞菌属(A1ginomonas),其中多数种来源于海洋。后来,由于这个属的描述特征与某些属的界限不够清楚,在《伯吉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中又取消了这个属的名称,并据所属种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别归人有关的属。这种混乱现象说明过去对这一生理类群细  相似文献   

15.
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弧菌病病原菌快速诊检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后波 《热带海洋》1997,16(4):99-103
根据细菌分类原理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生化鉴定特征,找出最能区别弧菌ibrio各种的主要特征15项,制在弧菌属常见的快速简易生化鉴定系统,对待定鱼类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细菌分类原理和《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的生化鉴定特征,找出最能区别弧菌属Vibrio各种的主要特征15项,制成弧菌属常见种的快速简易生化鉴定系统。对待定鱼类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刘守全所长和海洋出版社盖广生社长共同策划,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编委会的组织下,经过一大批老、中、青科学家近3年的辛勤工作,由《海洋地学前缘》(莫杰编著)、《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何起祥编著)、《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蔡乾忠编著)、《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张训华编著)和《中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刘锡清编著)5部专著组成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在海洋出版社陆续出版。  相似文献   

19.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刘守全所长和海洋出版社盖广生社长共同策划,在《中国海洋地质丛书》编委会的组织下,经过一大批老、中、青科学家近3年的辛勤工作,由《海洋地学前缘》(莫杰编著)、《中国海洋沉积地质学》(何起祥编著)、《中国海域油气地质学》(蔡乾忠编著)、《中国海域构造地质学》(张训华编著)和《中国海洋环境地质学》(刘锡清编著)5部专著组成的《中国海洋地质丛书》在海洋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丛书获海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并分别由李廷栋院士、秦蕴珊院士、戴金星院士、刘光鼎院士和张宗祜院士为5部专著作序。他们对组织编写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不孕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中治疗不孕症的有效经验方,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收录59位古今名医治疗不孕症的方剂222首,中药238味,总用药频次为2511次,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白芍、川芎、香附、熟地黄。排前5位的功效种类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及利水渗湿药。中药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寒性;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辛、苦味;归经以肝、脾、肾、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出高频关联药对16条,中药因子分析出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出5个聚类方。结论:《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不孕卷》所载历代医家治疗不孕症多以活血化瘀、补肾养血、疏肝行气、燥湿化痰为法,尤其重视从血论治,常以四物汤为基础方,为后世医家治疗不孕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