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小儿感冒后咳嗽患儿84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治疗组采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日间与夜间咳嗽积分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38/42),对照组为61.90%(2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0(0/42),对照组为19.05%(8/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疗效理想,可缓解咳嗽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感染后咳嗽风邪恋肺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程度和频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数值、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综合疗效,比较2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过程中各脱落1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对照组为8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随访,复发率治疗组为14.8%,对照组为4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六经辨证理论指导下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24例。3组均采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空白组单用基础治疗。观察比较3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为91.67%(22/24)、79.17%(19/24)、45.83%(11/2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3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能缓解CSA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112例分为2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6.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紫贝止咳颗粒治疗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予以紫贝止咳颗粒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诱导痰上清液中P物质(SP)、白介素(IL-8)浓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SP、IL-8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贝止咳颗粒可有效改善感染后咳嗽余邪恋肺证患者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治疗组予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痛经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宣郁通经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单用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6.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2组复发率及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胆心综合征较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汤合生肌珍滑散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慢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慢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治疗组采用养血润肤汤合生肌珍滑散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58/60),对照组为85.00%(51/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 个月后主要症状积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润肤汤合生肌珍滑散对激素依赖性皮炎慢性期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胃排空时间及血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28/31),对照组为77.42%(2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胃排空时间、各项血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胃排空时间,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感染后咳嗽肺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感染后咳嗽肺阴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咳嗽起效时间和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沙参麦冬汤治疗感染后咳嗽肺阴亏虚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 例风寒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 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14d。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55%(56/58),对照组为81.03%(47/5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要症状咳嗽、咽痒积分及WBC、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咳嗽、咽痒、发热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风寒咳嗽,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WBC、CRP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肝宁心汤联合黛力新治疗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肝宁心汤治疗。治疗28d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症状发生频率积分及复发、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症状发生频率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1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肝宁心汤联合黛力新治疗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柴金饮治疗感染后咳嗽(PIC)的疗效。方法:将PI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金饮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6.7%(29/30)、63.4%(19/30),对照组分别为75.0%(21/28)、35.7%(10/2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金饮可有效改善PIC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异常及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天灸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60d。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中医症状积分及PANSS量表阴性症状积分。结果: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23%,对照组为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HDL-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C、TG、LDL-C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ANSS量表阴性症状积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灸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及缓解中医症状、阴性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组方,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9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病程、体温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真菌感染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组方辅助治疗重症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对照组为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胃镜分级、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合柴胡舒肝散治疗伴抑郁焦虑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感冒后风寒型咳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感冒后风寒型咳嗽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予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以及咳嗽频率、程度、咽痒等评分情况。结果:2组各脱落2例,均完成30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咳嗽频率、程度及咽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咳嗽频率、程度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咳嗽频率、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嗽散合三拗汤治疗感冒后风寒型咳嗽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化湿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用药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血常规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6.88%、78.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52%、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身热不扬、小便短少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伤寒沙门菌血培养转阴例数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及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总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化湿醒脾汤治疗伤寒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