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通络方足浴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综合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血脂、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对照组为6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脂、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足浴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C反应蛋白(CRP)、多伦多(Toronto)评分、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中医证候评分,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8%(42/52),对照组为9.6%(5/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RP、Toronto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NCV、MNCV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幅度更大(P<0.01)。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瑞巴林、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身痛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神经功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4%,对照组为71.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神经功能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降糖活络丸内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降糖活络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CSS和MDNS评分、血糖、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活络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归芪通络汤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阳虚寒凝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配合腺苷钴胺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归芪通络汤内服、外洗。观察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以及2组治疗前后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芪通络汤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治疗改善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促进了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味健步汤加味联合豨莶通络液足浴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3例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上基本保持一致,对照组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味健步汤加味口服联合豨莶通络液足浴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及神经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FPG、HbA1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尺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味健步汤加味联合豨莶通络液足浴能明显改善阴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方联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洛他唑片联合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清蛋白(GSP)变化及血管病变积分变化。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50.00%,对照组为2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怕冷、皮温低、间歇跛行及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2组间歇性跛行及疼痛积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hPG、GSP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GSP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方治疗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疗效较西洛他唑片治疗为优,值得进一步探究其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观察评价2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8%,对照组为83.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消癥通络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合舒络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40 例。对照1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及营养神经等,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络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加用温针灸疗法。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定3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分别为80.0%(32/40)、82.5%(33/40),对照1组分别为62.5%(25/40)、62.5%(25/40),对照2组分别为70.0%(28/40)、72.5%(29/40),治疗组综合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合舒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五味消渴方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DPN患者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予以甲钴胺片合五味消渴方加味治疗,对照组仅予甲钴胺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综合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幅度、NCV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味消渴方加味联合甲钴胺治疗气虚血瘀型DPN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凯 《应用海洋学学报》2018,34(10):143-147
目的:系统评价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VIP、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时限截止至2017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并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2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结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但因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还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乌散寒通络方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0 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胃癌、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 例。治疗组在化疗时采用双乌散寒通络方浸泡手足,对照组则采用温水浸泡手足。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分级情况,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程度[化疗药物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问卷20(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结果:第1个疗程后,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18/20)、60.00%(12/20);第2个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17/20)、50.00%(10/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治疗后,2组2级、3级周围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2个疗程后,2组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其他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发热等,均为1~2级。结论:双乌散寒通络方能有效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感觉性及运动性神经病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消痤方颗粒剂配合火针疗法治疗胃肠湿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胃肠湿热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消痤方颗粒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火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方颗粒剂配合火针疗法治疗胃肠湿热型痤疮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方案合缬沙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肾活血方治疗。对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有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足浴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 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治疗。治疗3 d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各时间段体温、解热时间、退热起效时间、退热药使用次数、退热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54/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1.5、2、24、36、48、72 h体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解热时间较对照组短,退热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55 例(91.67%),对照组退热46 例(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能降低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体温,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退热药使用次数,退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对照组予以肾炎康复片治疗。2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尿蛋白、尿红细胞疗效。结果: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红细胞疗效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0%,对照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改善尿蛋白、尿红细胞情况,提高综合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2组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4d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为90.0%、76.7%,83.3%,对照组分别为66.7%、50.0%、6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