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益山  陈峰  李锐 《安徽地质》2022,(S2):198-200
传统立面测量采用全站仪结合激光测距仪采集建筑物特征点,而后结合绘制的草图单点连线的办法进行立面图的绘制,此方法工作效率较低,特别是对密集建筑物进行作业时困难重重。本文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以实际项目生产中的“琅岐镇八一七街立面改造项目”为例,通过构建精细实景三维模型进而绘制建筑物立面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绘制的立面图精度符合要求的同时,且有效弥补传统测量方式的不足,提高了作业效率,可推广应用于实际的项目生产中。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在当前社会生产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而近年来兴起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通过与三维建模技术结合,在实现实景三维模拟方面表现出色。从无人机机型、三维地质模型和建模软件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与总结。认为:在进行小范围测量或对航飞数据有高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旋翼无人机;ContextCapture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一站式建模、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的优点,在建立面模型时建议优先选择该软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评述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涵义及在目前制图应用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字自动化程度,并探讨了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我国海平面高度发生变化,严重危害沿海潮滩覆盖面积及环境.为了解近年来我国沿海潮滩基本形态变化情况,以某近海潮滩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无人机高光谱成像系统,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对1年间该潮滩基本高程及潮沟形态演化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我国近海潮滩受气候影响明显,海平面呈季节性波动,潮滩...  相似文献   

5.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作中,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具有工作周期短、成本低的优点。其工作过程为:首先,通过野外航空摄影建立实景三维模型图;然后,用软件进行立体测图,对不能准确判读的部位进行野外调绘,对影像不清的部位用RTK方法补测数据;最后,对立体测图、调绘和补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地形图。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倾斜摄影测量对测图精度的提高作用,以A、B两个测区为例,分别以双片和多片前方交会、竖直和倾斜影像为对比条件,建立立体模型与实景三维模型,并通过对模型和数字线划图中检查点的误差统计,对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相比于基于双片前方交会生成的立体模型,基于多片前方交会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精度更高;在地形为高山地的A测区,平面和高程中误差均由分米级提高至厘米级,结合《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可以达到1:500比例尺的成图标准。相比于竖直摄影测量,倾斜摄影测量的交会光线更多,因而其模型精度也更高;在地形为山地的B测区,高程精度可与平面精度相当,中误差均在5 cm以内,解决了航空摄影测量因影像采集方式而高程精度较差的难题,基于倾斜实景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测图,数字线划图中等高线中误差满足《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中对1:500比例尺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
聂泽栋 《安徽地质》2022,(2):158-161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非接触测量的优势对地质灾害防治区域进行航拍,快速高效地获取实景三维数据,制作大比例尺数字模型,定量提取精细的地表粗糙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地貌参数。同时针对区域内典型的地质灾害体利用激光扫描仪(集成高精度GNSS和IMU惯导系统)开展精细扫描,快速获取微地貌等细节特征信息。在形成的“4D”产品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反演,结合GIS等多学科技术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分析、预警平台,提升相关部门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分析、预警、处置和服务的能力,为地方政府对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决策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袁晨历  杨昆仑 《地下水》2020,(3):109-110+155
针对王家咀水库灌区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之该测区测绘范围为带状区域,且地形较复杂,传统的全野外数字测图费时费力,普通的数字摄影测量适用于大面积区域,成本较高。因此,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兴的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法,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最后对地形图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测绘的地形图可以满足设计阶段的需要,达到11 000地形图精度要求。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反应迅速、高效、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选取北京房山区一处典型崩塌隐患点,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研究区三维实景模型,圈定了危岩体及受威胁对象,开展了崩塌隐患的稳定性分析,模拟了典型危岩体发生崩落后的运动轨迹。研究成果表明倾斜摄影技术能够获取崩塌灾害隐患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几何形态等特征信息,可以为崩塌灾害隐患的勘查、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斌  张程  朱师欢  吴波 《安徽地质》2022,(S2):227-231
本文以江西永新县废弃露天矿区作为研究区域,探索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模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情况下,相比传统2D测绘方式,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价值量提高20%;此外,生成的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立体、直观地还原了矿山环境真实情况,可直接开展矿山面积、体积、边坡坡度等测算,极大的提高矿山修复设计生产效率。基于此,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可为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设计优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分析、经济影响分析、生态价值核算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下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测绘也将进入信息化测绘阶段。走信息化测绘发展道路,推进测绘信息化发展,是信息社会对测绘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测绘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与建设原则,探讨了目前政府测绘部门在向信息化测绘发展方面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地电磁测深技术发展及在油气勘探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在简要介绍大地电磁测深法方法原理的基础上,对采集系统、二维三维采集方法、处理解释系统及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结合在油气勘探中的实例,对如何正确应用大地电磁测深法方法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震相干体算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相干体技术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方面的应用有着重要突破。由于相干体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三维地震数据体,传统的方法计算需要运行较长时间。为缩短解释周期,在研究算法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递推算法、乘幂法等,对传统的相干体算法进行了改进,大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这里介绍了相干体技术的改进算法,在微机上开发出相干体分析软件,并在实际的三维地震体储层评价上得到成功的应用。测试证明,运算速度较常规方法提高了5~7倍,这充分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膜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膜分离方法的基本原理到材料及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今后膜技术在食品、卫生及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重力异常频率域分离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物探与化探》1998,22(6):446-451,445
用Nettleton等人的方法,将区域场与局部异常振幅进行了滤波分离。针对常规多边形滤波器判别速度慢的特点,制定了一种快速判别的计算方案,并进行理论模型验证,最终用于实测重力资料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扫描核探针技术及其地学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红  王毅民 《地学前缘》2003,10(2):395-402
扫描核探针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区原位无损痕量分析手段 ,广泛应用于地学与环境、生物与医学、微电子、材料与冶金科学以及艺术与考古学等研究领域。文中简介该技术在仪器装置、分析技术到地学应用方面的新进展 ,并将之与其他微区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 ,最后讨论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和更广泛的地学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依据遥感和航磁技术的方法原理及理论机制,结合广泛赋存于自然界岩石中的铁氧化物之磁性与光谱吸收特征谱带的研究分析,提出在地学领域中综合应用遥感与航磁技术方法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元素有机相态的提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守本  谈成龙  沈珠琴 《物探与化探》2000,24(3):203-207,229
通过成矿元素的溶解、再迁移及在地表形成各种活动相态的过程,探讨利用元素有机相态勘查隐伏金属矿床的机理,并介绍元素有机相态的提取技术及矿例。  相似文献   

19.
α探测技术及其在煤矿地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α探测技术的实质及其应用基础。利用该技术不仅可在煤矿井下快速查找隐伏构造等,而且可在地面用于探测隐伏断层、圈定隐伏陷落柱的范围。试验结果证明:α探测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活、经济的放射性物探手段,可在煤矿地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仪器等原因,在实际应用中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可视化技术在物化探找矿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简要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目的,并力图通过1个具体的实例,使物、化探工作者对可视化技术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如有可能,对可视化技术在各自领域中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