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宋中华  田慧  宋帅 《测绘通报》2020,(6):153-155
顶管施工作为非开挖的一种施工方式,由于节省资源被广为使用。但由于顶管施工会造成管道周围的土体变形,从而使土体产生移动,地面发生沉降,因此,一种有效、准确的沉降监测方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根据顶管施工的一般规律,利用高精度的Trimble S9/S9 HP全站仪和圧差式静力水准仪进行沉降监测的方案布设,从实际的观测结果来看,此种方案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沉降情况,在实践生产中具有较大意义,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软土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差,软土地基要经过有效措施妥善处理,以保证后续工程的承载力及安全稳定。基于舟山某真空-堆载结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工程,现场对孔隙水压力、土体分层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地下水位、以及地表沉降等项目进行监测,以及时对现场工作进行管理调整,并对其中一片区块的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并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土体水平位移随着真空抽气进行越来越大,且浅层土体较深层土体位移大;地表及各深度土层在抽真空施工开始时发生沉降,且前期沉降速度较快,施工后期趋于平稳;地表及各深度土层沉降较为协调,土体未发生不均匀沉降,总体来说真空-堆载结合预压法处理软土地基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南京市水中墩基坑监测工程开挖和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情况,对钢板桩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钢支撑轴力以及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和基坑钢板桩形变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了实际基坑监测中的注意事项和施工中监测数据的变化规律,为基坑监测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巍 《北京测绘》2020,(1):126-130
交通轨道施工环境复杂,周围高层建筑物林立,威胁着建设工程安全施工。因此,加强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安全开展。本文以水准测量技术为监测手段,对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进行了形变监测,文章从3个方面进行形变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深层土体位移最大为131.37 mm,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最大为2 mm,支护桩顶部沉降位移最大为2.1 mm,地表沉降最大为201.4 mm,项目施工开始至结束,未出现报警值情况,说明建设工程整体设计合理,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临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5.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特点、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方案及测点埋设要求。根据施工特点,将监测数据分为四个工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即: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沉降均小于报警值,周围环境比较安全。可以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口径顶管施工过程中,会出现防渗系统存在缺陷、基坑土体及周边环境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环境影响投诉等问题。本文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连通管C1标的顶管施工的水平、垂直、侧向位移,沉降、裂缝等进行了监测,通过对沉井、顶管、防汛墙及建构筑物等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工作井及顶管施工期间,建构筑物最终沉降值小于20 mm,顶管顶进期间的注浆效果比较明显,各区间沉井、防汛墙最大沉降值未超过30 mm。  相似文献   

7.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的地表沉降监控是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分析地表沉降的原因并研究地表沉降的规律是隧道施工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以南京某地铁盾构施工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主要监测横断面的实测沉降数据,研究了地铁盾构隧道施工期间横向地表沉降的规律,确定了单线盾构推进对横向地表的施工影响范围和主、次影响区域。结合Peck经验公式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确定了经验公式中地层体积损失率和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参数取值范围,得到符合南京六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地区性经验结果。研究表明,地面隆沉监测值小于规范限值,施工参数设置合理。对于单线盾构推进施工,横向沉降曲线沿隧道中心线两侧非对称分布,已完成推进施工的盾构线周围土体的沉降较为显著。盾构掘进的主要影响范围位于距离隧道中心线7.5 m范围以内,次要影响范围位于距离隧道中心线7.5-15 m的范围。该地区沉降槽宽度系数的建议取值范围为0.30-0.50,地层体积损失率的建议取值范围为0.2%-0.43%。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高架道路是上海市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跨越11个行政区,打通了城市交通脉络。为保证其安全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利用高分辨率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高架路进行沉降监测,沉降结果与同期水准数据基本保持一致,最大误差不超过3 mm/a。进一步联合高架路的结构特性、运营车辆的动荷载情况、高架路施工进程,分析了提取的高架路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时间演化行为。多因素的归因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架道路沉降格局与周边区域地面沉降密切相关,同时与高架道路自身荷载和运营车辆动荷载、高架道路建成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建设施工对周围建筑物有着较大的影响,可以诱导邻近建筑物地基产生较大的形变,进而引起邻近建筑物受力结构改变,导致建筑物破裂、倒塌。因此,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形变监测有助于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本文以智能全站仪为基础手段,针对110 kV机场变电站接入线路施工进行了实时动态监测,为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深层土体位移、桥墩水平位移及沉降和路基地面沉降3个方面进行了形变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精度能够满足基本需求,获得实时动态数据稳定、可靠,能够反映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形变状况,并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对邻近建筑物影响不大,可以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0.
堤防是重要的防洪工程,在软土地区进行防洪大堤的施工,应进行沉降监测,通过沉降监测,掌握沉降速率,调节施工进度.根据防洪大堤施工和监测特点,对高精度EDM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分析,其精度能够满足监测要求,且能降低监测难度和工作强度,经监测实践得到验证.数据处理是沉降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监测数据进行沉降分析,建立沉降监控模型,预报沉降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好地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11.
地铁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人们的出行问题,但在地铁施工中会使沿线附近的建筑物产生沉降变形。为了确保建筑物和施工安全,对地铁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很有必要。选择某市地铁3号线沿线高层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对其沉降变形特征进行分析说明,并对沉降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王录爽  陈廷武 《北京测绘》2013,(1):76-78,75
简要介绍各类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建筑物沉降监测方法与技术流程,并对沉降数据进行了全周期的分析。在建筑物沉降监测各个环节上遵循相关技术标准,有效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的沉降变化,为建筑物的施工和后期运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曹占虎 《测绘工程》2014,23(9):70-73
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是确保地铁区间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建(构)筑物倾斜监测、裂缝监测、隧道管片隆沉监测、隧道管片水平收敛监测等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及控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某地铁区间盾构法施工监测工程实践,分析所获得的横向地表沉降、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的结果,得到相应横向地表沉降、纵向地表沉降和沉降过程的规律,以及隧道管片沉降或隆起、净空水平收敛监测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4.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沉降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监测超高层建筑沉降指导建筑施工的问题,从荷载、沉降和时间3者之间关系曲线出发,分析了某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4年的沉降监测数据,得到了该超高层建筑的沉降特征,并对转化层沉降在施工过程中沉降贡献率和滞后的剩余沉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沉降的增加与时间、荷载呈非线性关系;沉降曲线可分为"凸""凹""直线"3个阶段;转换层沉降是沉降曲线由"凸"型转变为"凹"型的部分,要减慢转换层施工速度,让前期滞后荷载量的沉降得到释放;主体封顶后的滞后剩余沉降值和沉降稳定时间历程是评价建筑沉降稳定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沉降曲线的3个阶段,获得了各阶段沉降特征,构造了沉降曲线函数,为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层住宅楼沉降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高层住宅楼在建设和使用中进行沉降监测的技术方案设计、监测精度、最弱点误差、监测数据处理,通过对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层住宅楼与实验楼的沉降监测研究,得出了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几何与物理分析,指出了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对建筑物和邻近建筑物的基础稳定产生影响时,都应进行沉降监测,保证其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本文对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可供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周边由于临近基坑开挖、地表加卸载及隧道近距离穿越等工程建设,引起土体的附加应力,造成隧道周围土体产生位移和变形,从而引起地铁隧道的附加变形。通过"微扰动"注浆对隧道进行加固可以对隧道的损伤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对隧道的自动化实时监测非常必要,可保障修复的顺利进行。本文主要研究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实时隧道自动化监测系统在隧道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了由于隧道沉降变形及管径收敛变形两种病害而对隧道进行修复时,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沉降监测控制网是沉降监测的基准,控制点本身的沉降变化理应被及时发现.对沉降监测控制网进行灵敏度分析,主要是分析控制网能够发现控制点沉降量的最小值,这对保证沉降监测成果的真实可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建筑小区群楼施工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复测结果,对控制网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控制点的沉降变化,保证沉降监测期间始终使用可靠的控制基准.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灰色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随着主体荷载的增加,必然造成主体不规则下沉。而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是确保建筑结构稳定的必要条件,其局部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及安全使用,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和变形趋势预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次应用二级水准测量方法定期对某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对监测成果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沉降趋势进行了预测。监测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高层建筑沉降规律正常、稳定性良好,从而为类似条件下的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软土的沉降特点,监测和采集整个地基的沉降数据,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最终沉降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对工程建设和保证工程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双曲线模型计算过程中,不涉及土体的各项物力和力学性质参数,能够适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计算过程简单快捷,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的最终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西安民生百货大楼一期工程沉降监测技术方案、监测数据处理、得出了一期工程沉降变化规律,并对产生沉降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对民生二期工程施工组织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供其他建筑物沉降监测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