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云飞机人工引晶检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2000年春季在山东进行冷云人工引晶试验中,引晶前后云中微物理量的变化.观测结果显示,引晶约5分钟后,在引晶扩散带中可观测到过冷液态水消耗、冰雪晶浓度增加、云粒子谱拓宽的事实.分析表明,这种与背景值存在巨大差异的物理变化是人工引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利用铜仁市10个国家观测站2009-2018年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统计分析出近十年发生20次寒潮天气过程,对其分布特征及环流形势作分析,得出:(1)近十年寒潮总体空间分布上看,多发生在铜仁市东南部地区,万山镇出现次数最多;(2)从季节分布上看,寒潮多发于冬季和春季,尤其是2月次数达到峰值;(3)冷空气从关键区南下入侵铜仁市的路径分为Ⅰ型东北路径(21%)、Ⅱ型东北路径(68%)、Ⅲ型东北+西北路径(11%)。(4)寒潮爆发的环流形势主要为经向型(42%)、纬向型(32%)和横槽型(26%)。(5)海拔高度是影响寒潮分布的重要因子,但不是唯一因子,跟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均有关;热低压的发展使得前期气温升高,是冷空气影响造成剧烈降温形成寒潮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2006年4月12~13日孝感市寒潮天气过程从前期环流背景、影响孝感市冷空气路径、强度及地面回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倒“Ω”型前期环流背景下,横槽转动带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西路和东路二股冷空气合并加强从西北路南下,同时在西南暖低压发展,地面明显回暖降压,长江中游北部锋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孝感市这次寒潮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运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数值预报图,对2010年1月19—22日从西北方向入侵的强冷空气引发大面积的大风降温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主要是由贝加尔湖附近的横槽内聚积一股较强的冷空气(高空500hPa冷中心强度达-45℃、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达1060.0hP)。西西伯利亚的阻塞高压与贝加尔湖高空冷槽共同作用,西北路冷空气不断向东南侵袭,乌兰察布市处于西风带控制,横槽沿西风带向东移动分裂为两股冷空气。阻塞高压前偏北冷空气不断东移南下,引发横槽转竖并向南加深。持续性降温导致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武威市寒潮天气气候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武威市5站(民勤、凉州区、永昌、古浪、乌鞘岭)近50a寒潮天气资料,分析了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出现的天气环流背景,运用天气学方法建立该市分月寒潮天气的预报工具.在“武威市灾害天气预警服务系统”中发挥了良好的预报作用,适用于河西走廊中东部的寒潮天气预报。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决策树方法在一次历史异常雷电活动中的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四川闪电定位仪监测网的监测资料,基于四川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的三类预报因子,针对2008年9月22~25日四川盆地西北部连续性雷电活动过程,重点分析了连续性雷电活动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天气影响系统、热力结构特征、动力结构特征,检验了基于决策树方法筛选出的雷电潜势预报因子对连续性雷电活动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1)“9·23”连续性雷暴天气过程存在对流性雷暴以及副高和地面冷空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雷暴时段.雷暴区内始终存在着高能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具有“对流层中低层正涡度、对流层高层负涡度”的典型雷暴动力结构.2)雷电潜势预报决策树的三大类预报因子能较好地预报本次雷电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冬季,河北省连续3次出现了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为近10 a来之最。特别是2008年12月3~5日为历史同期最严重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从3次过程的大气环流特征、冷空气强度及影响路径、要素特征等方面分析比较T213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EC)与实况的异同,检验不同数值预报产品对寒潮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为以后更准确地预报寒潮天气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T213和EC数值预报产品都能预报出寒潮爆发的典型特征,而T213具有更高的时空密度,对提高寒潮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水平有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