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2002,(4)
第 1期编者按 (1 )………………………………………………………………………………………………………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张国民 (2 )………………………………………………………青藏高原东北隅强震构造模型田勤俭 ,丁国瑜 ,申旭辉 (9)………………………………………………川滇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前兆识别和区域性特征刘耀炜 ,施 锦 ,潘树新 ,曹玲玲 (1 7)…………………中国大陆强震时空关联特征及应用陈化然 ,刘文兵 (2 5 )……………………………………………………地震活动性统计学研究方法的若干进展与讨论陈时军 …  相似文献   

2.
《地震》2005,25(4):141-147
第1期南北地震带地震转移图像与趋势预测…………………………………………………………程万正(1)川滇地区成组强震活动判别指标研究………………………………………付虹,刘丽芳,张晓东(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地下流体特征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研究………………………………………………………………………………………………………孙青,李圣强,罗立强(15)华北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图像研究………………………………陈佩燕,王林瑛,刘蒲雄,王俊国(22)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昆仑山口西地震的球型自由振荡………………万永革,周公威,郭燕…  相似文献   

3.
川滇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的中等地震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1],对川滇地区1970年以来6.7级以上强震前后的中等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强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滇西南地区强震的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而滇西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表现为低值。表明对川滇地区强震孕震区中等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定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地震研究》2006,29(4):439-444
第1期印度洋8·7级特大地震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趋势判定……………………薄万举刘广余郭良迁杨国华杜雪松(1)云南地区的环境应力参数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钱晓东秦嘉政叶建庆(7)地壳形变短临异常与地下水位短临异常关系及识别方法的初步研究………………陆明勇牛安福白长清黄辅琼(13)论涝旱剧变与强震爆发……………………………………………………………………………赵洪声张立黄云宝(21)区域—时间—长度算法在云南地区的应用研究……………………………………………………………刘虹苏有锦(25)长乐…  相似文献   

5.
20 0 2年第 1期论雅江—盐源—永胜地震构造带的新活动与分段危险性程万正 (0 1)……………………………………………………………永胜 6 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杜 方 (0 9)………………………………………………………………………………………川滇强震活动图像特征与趋势讨论黄圣睦 朱 航 (16 )…………………………………………………………………………由雅江 5 0级和 6 0级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所想到的易桂喜 闻学泽 (2 0 )…………………………………………………水化学和断层气观测异常与四川雅江地震官致君 (2 4 )……………  相似文献   

6.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5,21(1):70-83
以《全国小震目录》(1965年1月1日~2002年lO月31日)和《四川地震台网快报目录》(2002年11月1日~2003年9月30日)为基础资料,研究了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性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单断裂强震区”和“多断裂强震区”概念。发现川滇地区主要单断裂强震区在发生一些强震之后,已经陆续进入地震平静时段,近期发生强震的能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滇西南”、“龙陵-腾冲”、“丽江-武定”地区分别在较短时段内发生多次强震,表明这几个多断裂强震区陆续进入活跃时段,成为1984年以来川滇地区的地震主体活动区域。多断裂强震区具有区内中小断裂汇集、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跃时段多次出现、在同一活跃时段内又具有活跃小段与小段间距的小段组合形式等特征。对已有的和可能新生的多断裂强震区进行早期判定,以及对活跃时段、小段组合进行动态跟踪,对于川滇地区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滇菱形块体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700年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分析,发现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域,强震活动关联度较高,主要表现为:(1)川滇菱形块体为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关联的主体;(2)滇东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3)川滇菱形块体将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4)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活动的有序迁移可能是对块体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第 1期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谢觉民 杨国华 薄万举 ( 1 )……………鄂尔多斯周缘地带未来强震发生地区初探单修政 徐世芳 段 峰 ( 1 0 )………………晋冀蒙交界地区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研究张学民 翟彦忠 ( 1 6 )……………………尾波振幅比、时间熵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李 霞 郭爱香 ( 2 5)……………………………地下水动态多年周期与中强震多发期张素欣 温学勤 郑云贞 张子广 ( 32 )…………华北地区诱发地震预报能力统计模拟分析研究郑兆艹必  张春芝 顾方琦 ( 38)…………张北 5.6级地震前 P波出射…  相似文献   

9.
第  1 期水系的分形特征与红河断裂带活动性关系初探朱俊江 ,詹文欢 ,唐 诚 ,等 ( 1)……………………………珠江三角洲地区新构造运动陈伟光 ,魏柏林 ,赵红梅 ,等 ( 8)…………………………………………………从北回归线效应讨论洪灾与大震的相关性郭增建 ,吴瑾冰 ( 19)………………………………………………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分布特征赵卫明 ,刘秀景 ,马禾青 ( 2 3)…………………………………………………克孜尔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尹力峰 ,唐丽华 ,吴晓莉 ,等 ( 2 8)………………………………………19 99年台湾 7 6级强震群前…  相似文献   

10.
第 1期澜沧—耿马MS7 6级地震前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的变化 张昭栋 刘章增 董传富 (1 )……………………………………………………………………………张北地震前Morishta播散指数空间演化特征 孟保成 孙瑞玲 包淑贤 邵玉华 赵 辉 苏莉华 张亚琳 苏莉华 (7)………………………2 0 0 0年 7~ 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苏  田 维 (1 1 )……………………………………倾斜扰动与短临地震预报王贤仁 卢艳清 (2 0 )……………………………………………………………云南地区强震活动中的调制比、b值李永莉 …  相似文献   

11.
第1期·地震研究·广西及邻区中等地震前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异常特征郭培兰…………………………………………………………………………………………(1)2004年10月保山5.0级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李滔…………………………………………………………………………………………(8)1998年张北地震序列构造应力张量变化特征的研究兰从欣武敏捷徐平……………………………………………………………………………(13)青海及邻区强震迁移活动规律分析马玉虎陈玉华……………………………………………………………………………………(18)台湾海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两个部分研究了我国西部滇、川、甘地区一些强震发生前周围地区中强地震和小地震的活动特征。 首先研究了强震前周围地区中强地震围空区的一般形态、围空区形成时间与强震震级的关系、形成地震围空区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以及地震围空区特征与地质背景条件的关系。 其次还研究了近年来川、滇地区一些强震发生前震区及其周围地区3级以上小地震的活动特征。并从强震前震区及其周围地区小地震的空间分布图象,小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特征以及有无直接前震等方面探讨了发生在“块间”地区和“块内”地区强震的不同特点。发现发生在“块间”地区的强震,震前小震活动性很低,形成“空区”,多无直接前震。而发生在“块内”地区的强震,震前小震活动性高,形成“条带”状分布,震前从几秒到几个月内有3.0—5.5级的直接前震活动。发生在“块间”地区和“块内”地区的强震前小震活动具有的这种不同的特征可能与发震地区的构造、结构条件、应力状态以及边界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地震时间对称特征进行地震趋势判断的研究,对于地震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为验证地震时间对称性研究方法,揭示地震时间对称特征的机理,采用可公度计算、蝴蝶结构图和可公度结构系方法研究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及趋势;然后利用小波分析所提取的川滇地区MS≥5.0地震能量释放周期和日月活动周期,对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进行解释。研究结果显示:(1)川滇地区MS≥7.0地震具有明显时间对称特征,2017年发震信号最强,其随机概率为65.5%。(2)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是地震能量释放周期更直观的表达。(3)川滇地区MS≥7.0地震时间对称特征是月球赤纬角周期和太阳黑子周期组合叠加的结果,月球赤纬角极值是强震的主要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区近期强震重复发生时地震学的动态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静观  张喜玲 《地震研究》1997,20(4):357-364
通过地强震重复发生的滇西北、滇东北、滇西南澜沧江以西3个地震区多项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波参数的动态追踪,发现在同一地震区重复发生的强震,震前的异常形态可以具有相惟性,反向变化的特征。如滇东北地区中小地震在1985年禄劝强震前的活跃和1995年武定强震前的平静;澜沧地震叶波速比月均值在1988年澜沧--耿马大震前的低值异常和1995年孟连西中缅边境大震前的高值异常。本同时以b值和波速比为例,讨论了强震  相似文献   

15.
第 1期多源系统混合前兆场的分离原则、分离方法和强震时间预报讨论秦保燕 ,郭增建 ,张晓东 (1)………………地震震级和地震间隔时间的统计分布研究范 琦 (7)……………………………………………………………基于单键群方法的地震前兆时空群集特征研究刘希强 ,周蕙兰 ,王 梅 ,等 (13)……………………………地震活动的空间层次性特征王立新 ,李 娟 ,陈  (2 1)………………………………………………………唐山 7.8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动态异常演化特征邵永新 ,李君英 ,田 山 ,等 (2 6 )…………………………1990年共和 7.0级地震和景泰…  相似文献   

16.
第 一 期序言陈铁流 (1)…………………………………………………………………………………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主要异常及预报过程反思马文静 (2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应急工作概况及震后有关问题的思考哈辉 (11)…………………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地表破裂的类型与性质王赞军 ,党光明 ,张瑞斌 ,等 (17)…………东昆仑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研究张瑞斌 ,张晓梅 ,王赞军 ,等 (2 6 )…………………………昆仑山口西 8 1级巨震后欧亚带和中国大陆及云南地震趋势研究石绍先 ,曹刻 (32 )……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前活…  相似文献   

17.
付虹  刘丽芳  张晓东 《地震》2005,25(1):8-14
在成组地震孕育模型的指导下, 分析研究了川滇地区M≥6.5地震成组孕育的地震学和前兆异常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地区的M≥6.5成组地震都发生在云南强震活跃期内, 这个时期云南地区多点水汞测值出现了比正常值高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变化, 比强震平静期的“异常”测值也要高得多; 成组地震前1~2年的中期阶段地震活动会出现大面积增强;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发生时有30%以上的前兆异常持续发展, 不出现转折变化, 而单一强震和成组地震的最后1个地震, 震前有异常震后不出现转折继续发展的数量≤15%; 成组地震的首发地震前兆异常数量比结束地震多。  相似文献   

18.
《地震》1996,(4)
第!期地震序列类型早期判断的可能性……………………………………·(……·,…··吴开统 彭克银(l)区域应力场动态监视研究—…………………………………·丁鉴海 张国民 黄雪香 李 丽(9)我国最近4次7级以上地震前 la 的平静特征…………………………………孙士宏 金英花(17)自然类比法在地震序列分类及震后趋势早期判别中的应用……………………焦远碧 刘 杰门2)中国地磁等变线图与我国强震活动……………………………………黄雪香 丁鉴海 张淑兰(3)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李献智(3…  相似文献   

19.
1998年至今云南及川滇交界一带共发生了7次(组)Ms≥6地震,均为6级地震,利用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追踪云南地区的7次6级强震前波速比的空间图像变化,寻求云南近期强震前波速比的变化异同.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期我国西部地区一些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的初步研究………………闽子群 沈斯伟(1)楚雄地震带的存在及其构造运动性质…………阚荣举 王绍晋 刘祖荫 陈 京(17)对某些双震型强震成因机制的初步探讨………………………………………程 式(27)影响波速比方法的两个因素………………………………马 波周煜恒叶家鑫(35)则木河断裂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模式……………………………………………闻学泽(41)中国强震地表破裂的基本特征………………………………………刘忠书 李愿军(51)影响二氧化碳测试精度的若干因素及其排除………………………孙香荣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