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探讨如何利用GRE隧道实现3G无线接入地震行业网络的技术方案,并对中国联通的3G网络作基本分析,以流动观测台为例,简要介绍3G网络接入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地震前兆野外流动观测的测点分散在各地、数量众多的特点,采用基于无线宽带接入的McWiLL系统的组网技术,通过设备与无线接入系统的连接、宽带无线网络接入系统、前兆流动观测中心管理系统的前兆野外流动观测通信系统将来自这些采集点的大量数据实时可靠地传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远程仪器监测、数据传输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Bagging集成学习算法的地震事件性质识别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台网在监测地震的同时记录到的非天然震动事件会对后续的科研和预报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快速准确的对天然震动事件与非天然震动事件加以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传统人工方法识别地震事件性质的不足之处,采用Bagging机器学习算法对地震事件性质进行区分.首先选取震中距范围在80~200km内的地震数据,之后采用AIC算法自动识别P波到时,进而用处理后的数据训练模型,最后使用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估,准确率可达85%以上.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天然震动事件与非天然震动事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4.
ZigBee技术是近几年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分析ZigBee技术特点、技术原理及网络硬件实现方式,详细说明其在野外流动地震监测、通讯线路改造、无人值守台站的地震监测及前兆传感器的快速接入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段刚 《地球物理学进展》2021,36(4):1379-1385
地震台网记录的人工爆破事件波形特征与天然地震有相似之处,如果不能及时的予以识别和筛选,会混淆依此记录所建立的地震目录,影响日后地震学的研究工作.因此连续地震信号中的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的识别分离有助于破坏性构造地震的监测预警.同时,随着地震仪的大规模部署以及建设行业活动的持续增强,记录的爆破事件增多,增大了识别的难度和工作强度.为了解决人工识别天然地震与爆破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一个具有13层深度的网络模型(CNN-Epq13),选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历史地震记录和人工爆破记录,利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采用TFrecord文件形式作为训练集,训练得出事件类别识别模型.此模型在训练中识别准确率为98.438%,损失为0.0646.用新的数据进行测试,模型能准确识别事件类别,区分天然地震和人工爆破,可以进一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青岛市(测震、强震、前兆、流动)监测台网现状的研究, 在地震监测、地震趋势预测预报、震后趋势判定、地震应急等方面论述震情保障, 介绍了保障工作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BBVS-120型甚宽频带数字地震计典型地震波形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太原基准地震台BBVS-120型甚宽频带地震计记录的不同震中距及不同类型天然地震和非天然地震波形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该地震计能够清晰记录近震、远震、极远震及爆破、塌陷等震相,对各类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基本实现全频带观测,可为获得丰富的震相资料并提升地震台监测能力及速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广东非天然地震的特征与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伟  吴叔坤  陈杏 《华南地震》2004,24(1):35-43
概述了非天然地震的范畴、广东非天然地震的类型。通过对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天然地震的震相分析、统计计算、分析研究得出广东非天然地震的一些规律与特征.如非天然地震的振幅比AS/AP和波的持续时间τ值比天然地震小.发震时间比较规律等.讨论了非天然地震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年以来内蒙古测震台网观测报告,对所记录的非天然地震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区分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一般方法。从地震事件的三要素、波形、频谱等方面对比分析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与天然地震间的差异发现,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具有发震时刻与发震位置较固定与集中、震级ML<3.5、面波较发育、能量衰减较快、优势频率主要集中在1—6 Hz等特征。并通过对比内蒙古不同地区典型震例,进一步总结出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地方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内蒙古地区非天然地震的识别能力,可为今后开展该区非天然地震自动识别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2020年2月18日17时7分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发生M4.1地震,山东省地震局出动现场流动监测队迅速在震中附近架设4个流动台站,与周边固定地震监测台组网监测震中区域余震活动.本文介绍了流动台的组建,监测流动台的运行情况,展现出流动台在余震监测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计算流动台地震计的正弦标定、脉冲标定测试结果,验证了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