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苍山地震与新沂台前兆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沂台前兆资料,运用加卸载响应比、差分法对地磁场Z分量进行分析;运用滑动平均对短水准资料进行分析;运用速率法对视电阻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苍山地震前,新沂台前兆资料具有良好的中、短期异常,并有进入临震的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2.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高淳台、溧阳台、高邮台、连云港台、宿迁台、海安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极值的变化,用Z极小值时间进行地磁低点位移分析,对这些台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中强震前高淳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法、日变幅逐日比法及空间相关分析法,分析研究了江苏高邮地磁台1992年至1997年地磁垂直分量的观测资料,结果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高邮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4.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新沂台与射阳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场极值的变化,对这两台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强震前新沂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地磁低点位移、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和地磁Z分量日变幅逐日比3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地磁前兆异常现象。研究发现,运用上述3种方法,汶川地震前出现多次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地磁多方法综合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地震预测的精确性。文章还讨论了地磁日变化畸变异常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海5.1级地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地震地质构造,利用地震学有关方法,运用各向异性度对新沂台视电阻率进行分析;运用滑动平均对新沂台短水准进行分析;运用加卸载响应比对地磁z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海5.1级地震前,存在中短期异常,但临震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计算2018年5月28日松原M5.7地震前6个月的东北地区地磁分钟值数据,分析计算结果得到松原地震孕震区的地磁异常主要为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和地磁加卸载响应比超阈值异常。  相似文献   

8.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法、日变幅逐日比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分析了高邮地磁台1992~1997年地磁垂直分量观测资料发现,在中强地震前高邮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磁异常变化,提出了适用于高邮台的地震分析预报参数。  相似文献   

9.
琼中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祥础和尹灿1991年提出了测震学的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宋治平等(1996)将其理论用在地震活动性预测地震中,取得了良好结果。同时,在中国的地形变,地倾斜,地下水位和重力等参量的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内验效果。曾小苹等1996年提出将磁扰过程作为地磁场对太阳风的加卸载响应,分析研究了地磁扰动场的扰日变化Ds(Z)的响应比值P(Z)的变化,发现P(Z)的高值与北京台550km范围内MS≥5.5主震有较好的对应。为探讨研究北部湾1994年12月31日MS6.0地震及1995年1月10日的MS6.1地震,分析了琼中台1994年6月至1999年7月期间地磁场垂直分量的资料,发现1994年…  相似文献   

10.
收集数字化观测以来山西及邻区地磁台站数据,利用地磁低点位移法、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和地磁日变幅逐日比法等多种地磁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及邻区4次中强地震前地磁异常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异常类型与该区域中强地震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地震多发生在异常预测线集中交汇区域,这缩小了地震预测范围;异常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一方法的可信度,预示...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京津冀地区2018—2020年5月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不同时间尺度重力场变化.结果表明:0.5年尺度重力场变化图像较好地反映了此次地震"震前一年,重力场持续上升(正)变化→震前反向变化→在重力变化梯度带零等值线附近发震"的演化过程;震前0.5年和1年年尺度重力场均...  相似文献   

13.
以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s5.1地震为研究震例,选取反映地下介质、地震强度、时空特征等信息的多种地震活动性参数,筛选参数特征,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所得综合参数W曲线在古冶Ms5.1地震发生前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同时,不同单因子参数曲线在震前的不同时段出现了时间差异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州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于2019年11月完成建设,完成相关测试后于2020年投入实际观测。在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MS5.1地震前,地电阻率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约从4月上旬开始NE和NW测道同步出现下降变化,6月中旬开始NW测道出现转折回升。EW测道同期存在一定的上升变化,但变化幅度约为NE测道幅度的1/4。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走滑型,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101°,与NE、NW和EW测道的夹角分别为70°、50°和10°。震前NE测道下降幅度最大,NW测道次之,EW测道变化幅度最小,符合实验结果和地震前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1 研究背景地震预报中测震学指标广泛应用于地震异常分析.顾瑾平等(2001)研究了多项指标综合预测概率,得出综合概率值在0.5以上时,对应地震率80%,测震学指标有其物理意义,若出现高综合概率值时应关注.2020年7月12日,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S 5.1后期强余震(39.78°N,118.44°E),震中位于...  相似文献   

16.
2020年7月12日,河北唐山发生MS5.1地震,河北省地震预警系统成功地处理并产出了这次地震预警各种结果数据,本文借助此次地震对河北地震预警网内震中距200km范围内台站产出质量以及地震预警前5次处理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此次地震发生在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平均台间距为10km,首台触发后3s、震后6s发布首次处理结果,与编目结果相比,震级偏差为-1.3,震中位置偏差为2.6km,盲区半径为18km。随着参与定位台站数量增多,震级与位置偏差越来越小,但震级仍整体偏小。河北地震预警网台站产出质量整体较高,其中烈度台作为地震预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决定预警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次地震震中距200km范围内,烈度台平均信噪比为48,震中距50km范围内平均信噪比为112,符合预警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本次地震预警结果表明,河北地震预警网内台站布局基本合理,波形质量较高,地震预警系统处理软件在本次地震中预警产出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震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能够综合协调长期变形和震后短期变形的Burgers流变模型,模拟了1976年唐山强震群引起的震后形变场以及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1976年唐山强震群中主震的两个破裂面以及滦县和宁河两次强余震均对2020年古冶5.1级地震表现为库仑应力加载。岩石圈粘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显示,震后15年前后,库仑应力演化状态呈现显著的差异性:震后15年内,库仑应力变化剧烈;而震后15年后,库仑应力呈现缓慢的稳定增加状态。该过程与唐山强震群余震区地震活动过程相似,可能暗示1976年唐山强震群余震区应力调整过程已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华英  杨建文  高琼 《华南地震》2021,41(2):176-182
对2021年5月21日漾濞6.4级地震的前兆资料进行分析,认为漾濞6.4级地震之前滇西地区的地下流体、形变以及背景噪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尤其滇西北地区的水温水位在震前表现出明显的短临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测震台网2016年1月—2020年7月唐山老震区(117.5°~119.5°E,39°~41°N)85次M_L≥2.5地震进行震源参数分析,发现该时段唐山老震区应力降范围在0.1~10.3MPa,主要集中在0.1~1.0MPa,其中应力降小于2MPa的地震占81%。当2.5≤M_L≤3.5时,应力降、拐角频率与震级之间无明显的对应关系;ML≥4.0地震较少,但应力降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拐角频率有随震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5日河北丰南M4.5地震和2020年7月12日唐山M5.1地震之间发生了 7次M_L≥2.5地震,震级范围为2.5≤M_L≤2.8,提取该震级范围的震源参数进行时空分析,发现唐山M5.1地震前有2次明显的高应力降事件,2次高应力降事件呈现出应力降数值高、拐角频率高、震源尺度小的特点,表明单位体积所释放能量较多。2次高应力降事件均发生在唐山M5.1地震震中17km范围内,可能是唐山M5.1地震前震源区构造应力较高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