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城盆地的现今构造活动及现代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存在以水平拉张为主要特点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盆地北部水平挤压分量占优势。这些特点不同于山西断陷带其它诸盆地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点。由这些震源机制解结果中所有P轴、Τ轴做出的运城盆地的平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地壳应力场和山西平均应力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运城盆地在宏观上、整体上仍严格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其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也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范畴内活动  相似文献   

2.
利用运城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资料,对布格重力数据进行小波分解得到不同阶次的重力异常信息。依据各个阶次的小波变换结果并结合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环境,对小波变换细节图中存在的特征较为明显的布格重力异常带进行深入分析,对异常所揭示的构造现象在地壳不同深度的分布特性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细节与区内地壳内部的隆起、凹陷及断裂构造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对运城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地壳结构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伊犁盆地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尹光华 《内陆地震》1993,7(2):180-187
从新生代地层展布及形变入手,说明伊犁盆地早第三纪以区域性抬升为主,晚第三纪开始断陷。当时盆地范围较大,沉积中心在我国境内;第四纪初构造变动强烈,南、北天山全面隆起,盆地渐趋缩小,其后仍以整体抬升为主,但东部抬升速率大于西部而带掀斜性质,沉积中心西移至巴尔喀什湖。中更新世冰川发育,晚更新世多风成黄土。用阶地(14)~C测年数据推算喀什河上游的抬升速率为2.86mm/a,中、下游为1.86mm/a。山体隆升与局部断陷使老断裂多次活动,新断裂相伴产生,喀什河断层垂直运行速率为2.5mm/a。断裂活动的压性特征及水文网络反映新构造应力场为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本文还简述了伊犁盆地4条主要活动断裂带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特别指出契利克深大断裂震级频次高居北天山榜首,应加强地震地质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根据基岩断块山地、波状黄土源(洪积台地),平缓黄土塬(洪积扇裙),阶地等较多实际资料,研究渭河盆地带地貌结构与活动断裂及新构造运动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层状地貌的发育与形成,主要受以盆地带南缘断裂带为主的相关阶状正断层正倾滑活动的控制,盆地带南缘断裂带除产生强烈的垂直差异运动外,还由盆边向盆内扩展,并导致盆地带另一侧向北扩张,此活动格局控制和影响了盆地带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地貌类型及其分布格局可作为研究活动构造及评估地震危险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江汉洞庭盆地水系展布特征与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系线密度与面密度分布特征,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等方法,详细研究了江汉洞庭盆地的新构造活动。认为至少全新世以来江汉洞庭盆地普遍沉降,主要沉降带的展布成“S”型,“S”型的北端分布于武汉至梁子湖一带,中段沿沙湖-湘阴断裂西侧展布,“S”的南端由南洞庭,津市,公安沉降区构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2年的ETM+图像和该地区1:25万DEM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野外实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河道的演变特征和新构造进行详细解译。基本查清了新近系以来该地区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岷江和青衣江都存在很大幅度的河道迁移现象,综合研究发现,河道迁移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8.
为划分临汾盆地第四纪地层,在临汾市东布设1个控制性钻孔,描述其所揭示的地层岩性特征。通过对钻孔剖面中269件孢粉样品的孢粉组合进行分带讨论,结合9个光释光样品和12个电子自旋共振样品的年龄测试结果,认为该控制性钻孔记录了379ka B.P.以来的沉积地层,其中埋深0~0.4m属于全新统,0.4~80.8 m属于上更新统(孢粉记录揭示出相对干燥寒冷的古气候特征,终末期气候转暖,降水增多),埋深80.8m以下属于中更新统(代表了温暖潮湿的古气候特征)。晚更新世以来平均沉降速率为0.64mm/a,远高于临汾盆地第四纪平均断陷速率,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临汾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呈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9.
华南沿海沉积盆地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伟光 《华南地震》1995,15(2):55-61
华南沿海大多数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分析这类盆地的演化发育可以将其划分为完成型、继承型和新生型三类,它们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有明显差异。通过地质地貌方法初步估算了三类盆地的垂直构造运动的速率,在进行对比后认为,其构造运动的强度与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指出三类盆地主要分布地区的两条地质界线对划分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江断裂带是新构造时期以来十分活跃的活动断裂带,沿线地震活动频繁,新寨盆地是其控制下发育的串珠状盆地之一.通过野外第四纪地质与构造地质填图,LiDAR扫描,无人机移动摄影测量等手段,对新寨盆地内部第四系地层分布和控盆断裂以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期次进行研究,认为新近纪以挤压为主的应力过后,早更新世晚期小江断裂南段受元谋运动...  相似文献   

11.
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形成演化及断块运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正倾滑运动的控制 ,断陷带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扩张并接受巨厚的堆积 ,在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向南掀斜的断块差异运动。断陷带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十分强烈 ,是一强地震活动区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构造模式和演化及其与中强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江汉盆地地震物探的剖析,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环境特点,指出盆地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组成:前陆盆地阶段(中三叠-晚侏罗纪),主要受秦岭大别逆冲推覆,前缘挠曲形成前陆盆地,同期形成NW向和NEE-EW向两组断裂,从而奠定了盆地棋盘格网构造体系;断陷盆地阶段(白垩纪-老第三纪),断裂由原逆冲或逆走滑转变为正断性质,且控制盆地沉积中心,同时盆地发生顺时针旋转,岩浆活动强烈;新第三纪以来盆地阶段,盆地以坳陷为主,整体下降,表现为断裂对盆地沉积控制明显减弱,岩浆活动停止. 根据石油物探剖面建立了盆地的构造格架,即盆地内两组断裂及其形成的狭窄低凸起/地垒条带将盆地分为4个NNW向展布和3个NEE向展布凹陷带. 盆地地壳结构和小震分布及震源机制解显示地震集中在沉降最大的潜江-沔阳凹陷带附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15 km左右,即盆地基底附近.  相似文献   

13.
The Yuncheng salt lake has formed under the setting of stepped subsidence of fault-blocks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in Yuncheng Basin. In the phase of red clay accumulation during 7.1-3.6 Ma, the size of palaeo-lake was larger than the present salt lake, and palaeo-monsoon had formed. At 3.6 Ma, the northern basement in the basin raised abruptly due to the radiative effec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uplifting, and palaeo-lake was contracting southwards. At ca. 2.6 Ma ancient river flowed into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basin. During ca. 2.0-1.9 Ma aerolian effect strengthened and loess started to accumulate on the most part of the basin. Since ca. 1.8-1.0 Ma the subsidence of the lake fault-block has been speeding up abruptly. As under the natural hydrogradient the salt lake received enough groundwater supply, and the rate of loess accumulation in the lake area was lower than that of subsidence of the lake fault-block, the lake could be preserved and becomes the only modern lake on Chinese Loess Plateau. Four large strengthening change records of the monsoon were found in the lake sequence of 5.8-1.9 Ma B.P.  相似文献   

14.
以运城地区部分地震遗迹和资料为依据,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和地震记载旅游资源利用的地学机理进行了分析.地震遗迹景观分复原型、遗址型、残迹型、无损型.地震记载旅游资源有地震碑刻、方志记载等.震迹旅游资源的可观性为奇特性、索知性、文物性.最后提出了开发区域地震遗迹旅游资源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华清温泉在水化观测中的干扰因素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通过对观测资料、水文地质结构的分析,指出降水、排污、供水开采等因素,对泉点没有影响。得出只有本身不抽水时,井内形成的“滞留水”,对观测结果影响较大及He、Rn含量明显降低,O2含量增高,N2变化不大,CO2含量亦降低的结论。指出供电不足是形成滞留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