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后各级政府发挥、运用防震减灾中的职能的情况,用实例说明在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和防震减灾政策指引下,各级政府发挥防震减灾职能的举措和成效,指出这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2.
大同—阳高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9年10月18日开始,山西省大同—阳高—带发生了主震为 Ms 6.1的震群活动。这次震群活动使山西、河北和内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特点、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前兆异常变化、宏观烈度及震害、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省重要的一次地震事件,此次地震前后形成大量的文件,为适应地震预报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进行了该次地震专题档案资料的收集。文中叙述了收集的办法,主要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齐书勤 《山西地震》1994,(4):9-12,63
记述了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震前和震时,震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工农商学兵社会各界在地震发生时,遇变不惊,处惊不乱,反应快速,按照既定的地震防灾方案、应急预案进行防震救灾实践,取得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情况,指出这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立综合防御体系,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26日凌晨2时,山西大同-阳高突然发生5.8级地震,这是1989年10月19日6.1级地震之后1年零5个月,破坏性地震又一次袭击雁北地区。老震区重建家园的工作正在进行,这次地震再次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对遭受震害的震区人民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但经受了1989年地震考验的雁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处惊不乱,镇定自若地按应急预案实施震情监视和抗震救灾工作,对突发性地震事件的应急反应,快速而有效。  相似文献   

6.
世界银行贷款大同—阳高地震重建项目实施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了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后,世界银行大同--阳高地震贷款重建基础上的立项、实施情况,叙述了地震重建项目完成后,老震区新建房屋经历了1991年4月26日5.8级地震检验的情况,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重建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房屋的防震减灾能力,有效地抵御了地震灾害的再次侵袭,为防震减 灾积累了经验,为世界银行投资重点的转移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记述了1991年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震前和震时,震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工农商学兵社会各界在地震发生时,遇变不惊,处惊不乱,反应快速,按照既定的地震防灾方案、应急预案进行防震救灾实践,取得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情况,指出这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立综合防御体系,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叙述并分析了山西地震带地质构造特点和近期的中强地震及震群活动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与大同一阳高地震进行了分析对比,认为大同-阳高地震是山西地震带近期地震活动的继续,而山西地震带今后强震活动阶段的开始,其标志应是NNE向新生代断陷内的中强地震活动,因此在分析和预估山西地震带今后地震发展时,应密切注视这一地带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大同—阳高6.1级地震活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赵新平 《地震》1994,(5):71-77
本文从较大时空范围研究了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地震活动性背景,认为大同-阳高地震不是一次孤立的地震事件,是大同盆地历史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继续和必然。在时间进程中它们受华北地震区和山西地震带强震活动周期的制约,空间上与北三省交汇区中强地震成丛活动密切相关。大同-阳高6.1级、5.8级地震以及此期间的侯马4.9级、析州5.1级地震是山西地震带中强地震即将活跃的一个迹象,也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增  相似文献   

10.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巍  安卫平 《中国地震》1992,8(3):19-27
本文叙述了1989年大同-阳高M_s=6.1地震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对这次地震的类型、余震活动、地震趋势、宏观烈度、震害特点等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本次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多次主震集中发生的特征,属震群型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衰减正常。由于建筑物的设计结构不合理,以及多次主震震害迭加的效果,高烈度区的震害加重。文中还简述了1991年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据山西省地震台网测定,1989年10月18日22时57分在山西省大同县西册田、徐疃至阳高县东小镇一带(北纬39°57′,东经113°43′)发生5.5级地震,19日01时01分又发生6.1级地震,02时20分再次发生5.6级地震.10月19日18时29分,在大同县许堡乡(北纬40°00′,东经113°46′)发生5.0级地震.截至11月15日,已发生地震4 125次,其中5~6级地震7次,4~4.9级地震16次,3~3.9级地震79次.震中区最高,烈度为8度.据了解,震中区的大同、阳高、浑源、广灵四县交界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房屋破坏和人员伤亡.其中,大同、阳高县部分乡村破坏较重.截至10月底统计已有30 000余间房屋倒塌,死亡19人,伤193人,其中重伤50余人;死亡大牲畜1957头.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有感范围东至渤海湾、西到离石县,北至大青山,南到武乡县.太原地区强烈有感.地震发生后,山西省地震局、国家地震局立即派出科技人员41人携带仪器于10月18日夜奔赴现场监视震情.10月19日省地震局又派出40余人赶赴现场工作,同时成立了大同—阳高地震监测预报指挥部(震区为前方指挥部、机关为后方指挥部)进行震情监测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2.
对大同-阳高地震的地磁场ΔF时、空变化做了分析。认为6.1级地震前8个月山西北部地磁场ΔF出现异常,同年9月达高潮。6.1级地震后的1990年3月地磁场活动又出现了第2次高潮。2次高潮的异常幅度分别为13.0nT和13.2nT。大同-阳高地震的地磁异常具有时段长,连续性好,空间分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同—阳高地震前后重力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总了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4个单位所观测到的重力异常变化资料,在叙述重力异常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此次地震的重力前兆特征。并结合形变资料、地震构造资料讨论了重力场的变化,得出这些变化可能与地震构造活动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刘巍  安卫平 《地震研究》1994,17(1):24-30
1989年10月、1991年3月,在山西北部大同盆地先后发生Ms6.1、Ms5.8两次中强地震。对比这两次地震的序列、空间分布及能量释放等存在很大差异。两次地震属同一地震序列,5.8级地震的活动规律具有晚期强余震的特点,是6.1级地震活动一次大的伏。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同-阳高的两次地震活动,以及在此期间山西地区发生的一系列5级左右地震活动,是华北地区区域应力场增强,较大范围内应力增加和传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大同—阳高地震及强余震电磁辐射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河北地震电磁辐射观测台网的分布、仪器系统的主要性能和观测资料既况及其分析使用方法,研究了大同-阳高1989年10月18日6.1级的中强震群和1991年3月26日5.8级地震前后台网电磁辐射记录资料的变化情况,统计、计算了异常参数和数量;得出了地震电磁辐射异常具弱-强-弱-地震、临近地震频率升高,异常变化越强烈,异常时间越长,异常量越大,地震也越强等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大同-阳高1989年6.1级、1991年5.8级和1999年5.6级地震进行快速评估计算,通过地震影响场、震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数据的对比,分析导致震害评估差异的主要原因,对山西省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提出改进建议,使震后快速评估系统更好地服务于防震减灾工作,为震后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啜永清 《地震》1992,(3):30-35
本文着重论述在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中用限幅时间测定震级的方法及对此方法的数据对比检验。通过在大同地震现场实际应用后认为:此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用振动持续时间无法解决的多个限幅地震波形叠加的震级测定问题。对于只有微震仪的单台(或多台)测定较密集的较强地震序列震级是一种快速方便、实用的方法。对于扩大微震仪的震级量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1 震情灾情速报是震后当务之急1.1 正确的震情趋势判断和及时准确的地震速报令各级政府满意1989年山西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全国会商结论指出该区域当年或1~2年内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地震局的报告,国家地震局还派以孙其政司长为组长的检查组到原雁北、大同市检查当地防震减灾准备工作情况,引起了省、市政府和原雁北行署的高度重视.地震发生前的9月份,省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又带领工作组深入到当年6.1级震区范围的几个县检查落实震前预防工作.10月18日6.1级地震发生后造成8度破坏,80%以上房屋倒塌,但人员伤亡无几.有的领导同志说,之所以灾情重,人员伤亡轻,在于6.1级震前1小时发生了5.7级地震,群众被吓了出来.对此,我们反问,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广大乡镇干部在5.7级震后知道阻止群众回屋呢?经过解释宣传取得了共识,即主震前有前震是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主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0月18~23日在大同—阳高地区发生了一组中强地震,最大震级为Ms6.1。这次地震是在华北地区1966~1976年强震活动高潮之后,在连续10a无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平静背景上发生的。由于本区观测台网较为密集,因而在震前观测到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通过对这些前兆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发现在大同—阳原盆地加速下降后(震前2~3a),在前兆中长期—中期阶段,前兆异常由震源区向远区扩展(135→330km),在前兆异常的短期阶段,大部分异常从远场逐渐向孕震区收缩。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大同—阳高孕震区地壳内存在断层面的障碍体或硬包体,它们具有较强的抵抗变形的能力,从而使得该区的应力随时间不断积累,在此过程中,周围地震的发生对其应力场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使其增加,如渤海地震,有的使其减小,如邢台地震,到1985年前后,大同—阳高地震的孕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1991年3月26日山西大同—阳高5.8Ms地震后,国家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现场工作队地震现场工作的特点,叙述了现场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现场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