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从讨论雷电对地震台站造成的危害出发,分析雷电入侵地震台站前兆设备的途径,阐述综合防雷系统的构成与基本要求,从配电系统、通信和信号线路、地网改造、线路电磁屏蔽等多个方面提出地震台站防雷的有效措施,可以有效减轻雷灾损失,特别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雷电的形成、雷击的种类和雷电对数字化前兆地震台站的危害,从配电系统防护、信号线路防护、屏蔽措施和布线防护、接地与等电位连接、雷电预警、防雷装置维护与管理6个方面对台站雷电防护进行探讨,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效果,可以有效减轻雷灾损失,特别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地震台站的仪器多采用集成电路、集成块等高精密电子元件,承受外部环境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遭受雷电的侵害。在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仪器设备基础上,针对地震台站工作实际,探讨应用雷电防护技术,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害,及对地震台站雷电防护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台站应用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分析雷电如何危害地震台站入手,针对地震台站的实际,介绍怎样应用防雷技术,达到减轻雷电对地震观测技术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雷电危害是影响地震台站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台站进行雷电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分析雷电对地震台站的危害,结合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要求与建设情况,介绍可行的防雷系统,并从台站选址建设、供电系统、接地系统、仪器防雷、通信防雷等方面对台站防雷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地区地震台站雷击情况分析,总结出电源线路及通信线路引雷是雷电入侵仪器设备的主要原因,结合“十五”地震台数字化仪器的特点,设计出完善的地震台仪器设备防雷方案,使用专用防雷设备,可以有效防止雷灾发生或减轻雷灾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海拉尔地震台综合防雷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精尖的设备已来到我们的身边,雷电,尤其是感应雷,开始“照顾”这些“娇嫩”的设备。因雷电导致的系统瘫痪以及设备损坏比比皆是,防雷成为我们的重要工作。雷电对地震台站观测系统的危害一般有两个途径:①直接落雷,即雷电直接对观测系统造成系统设备损坏;②感应雷,即雷电通过电力线、信号线、传输线、天线等感应出很高的电压,进入观测系统造成设备损坏(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03)。1雷电对台站观测系统干扰破坏的分析雷电及其他强干扰对地震观测台站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里是严重的。1999年7月间,一场雷暴…  相似文献   

8.
雷电灾害主要发生在天线、电源线、控制线等外部部位,以及通过相关线路和机壳感应进入设备内部。常见故障为损坏天线、架空明线及设备元器件。随着电脑及通讯设备在地震台站的广泛应用,雷电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灾害发生或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9.
福建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地震台站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因雷电灾害严重降低。为确保台站仪器稳定运行及数据有效可靠,福建局实施多个措施对地震台站内、外部防雷进行整体改造。新型雷电预警系统设定多级报警阀值,并实时监视台站20km范围内大气电场强度,当系统监测值超阀值时,则发出预警并自动切换电源,为前兆仪器设备的防雷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也为取代人工断电模式提供安全保证,有利于地震台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阐述了目前部分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站(CDSN)的雷害情况。叙述雷电的形成及效应、雷害的主要形式,以及在数字化地震台站实施雷电防护的一些具体建议。指出:在数字地震台站一般不宜采用安装避雷针的方法避雷,比较好的避雷途径是装好地线和室内安装不同形式的避雷器。  相似文献   

11.
一种有效的防雷保护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雷电危害地震台站的几种形式和昌平地震台原有避雷设施的状况,介绍了综合防雷工程风络的防雷原理及电容性地线的优点,在实际防雷工作中,综合防雷工程网络取得了较小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宁波台数字式温度计三次受强雷电干扰记录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永平 《华南地震》2004,24(1):69-73
对宁波台数字化地热(水温)仪器3次受到强雷电干扰所记录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后认为:地震台站观测仪器数字化改造以后,强雷电干扰已成为影响仪器设备正常运行、观测资料连续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雷电越强,对地热(水温)观测资料的影响越大.影响的持续时间越长,反之越小,与雷电的持续时间无关。引起的测值异常量可以是正常波动值的一倍到数百倍.影响时间从1小时到数天。强雷电干扰引起的异常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则较难与前兆异常区别。但只要避雷措施达到技术要求,一般的雷电天气是没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岛屿深井地震台设备容易遭雷击及维修不便等问题,通过对雷电入侵台站设备的途径分析,依据现有防雷技术规范和相关理论,对观测房和井口防雷接地采用法拉第笼结构预防雷击,加强接地等电位连接,规范各种线路布设,综合多级雷电防护措施,使岛屿深井地震台站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无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站数量众多,台站开关跳闸作为一项常见故障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稳定与连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通过运用新产品自复位断路器能有效减少台站受雷电、漏电等原因影响造成的台站跳闸事故。该技术在无人值守数字地震台站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雷电预警、电源分级防雷、信号防雷、地网建设和综合布线等多种综合防雷技术在福建省地震台站推广使用的关键点进行阐述说明,该技术在实际地震监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有效减轻雷击对地震观测系统仪器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地震台站自"十五"项目改造,观测环境和数据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近年来频繁受到雷电灾害影响,导致数据完整性和数据质量严重下降。为保证仪器正常工作,数据稳定可靠,我省采取多项措施对台站外部避雷和内部避雷进行了整体改造,并在鹤岗、绥化、牡丹江等台站新增雷电预警系统以配合防雷改造的有效实施,确保监测仪器运行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四川省地震台站观测仪器的供电方式中,以太阳能和220V市电居多,由于地理位置供电状况和日照等问题,又多以架空线的交流供电为主,这样就带来一个雷电电磁脉冲从220V的交流电源线引入而破坏台站仪器设备的问题,为避免遭受雷击,在电源的入口处安装避雷器(即电涌保护器、又称浪涌保护器或过电压保护器SPD),可以采取双电池组交替工作方式来解决雷击问题,并且增加以间断接入交流220V充电方式供电,这样就增强其抗雷电电磁脉冲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详细分析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防雷工作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针对地震台站的构成特点,研究了台站综合防雷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同时,以余山地震台为例,具体说明了防雷措施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Canopy无线宽带接入系统,优化龙滩水电站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信道建设方案.通过构建VPN网络,利用公共互联网资源,实现对边远山区水库遥测地震台站现场图像监控、设备远程管理等,提高台网维护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朱燕 《内陆地震》2006,20(3):244
2006年7月15 ~22日,美国雷舍利尔理工学院斯蒂文·洛克教授来新疆开展第二期天山地震动力学合作研究.16~20日,洛克教授在新疆地震局专家陪同下,赴南天山在中美合作的10个地震台站进行了地震数据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