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资料服务工作是一个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通过读者对科技资料的利用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该文分析了天津市地震局地震科技资料历年的借阅情况,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地震科技资料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2.
读者沙龙     
《地球》2015,(2):112
<正>如果您对《地球》杂志有任何意见、建议,以及遇到相关难题或者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邮件给我们,我们会尽快回复。我们的邮箱是:diqiuzazhi@163.com留言节选"南水"真的干净么?专家说没有问题,但是我总是心存疑惑,唉,算了反正现在我只喝纯净水了。——HELLO给你们杂志挑一处错误,2015年11期,矿业大会记者手记里有一个词用错了,应该是异彩纷呈。不用问我是谁,请叫我  相似文献   

3.
2012年是《地震地质》期刊的整体质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的一年,编辑工作中得到了科学家们的大力支持。有115位来自综合性大学、科研院所、地震系统的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及时、认真、细致地为本刊审稿,字里行间中体现出科学家们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强烈的事业心与崇高的奉献精神!借此机会道一声:您们辛苦了!向各位审稿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琴朝智  郑炳钧 《地震学报》1983,5(4):491-497
本文介绍的两套地震计是为电信传输地震台网配套设计的.目的是拾取周期较长、位移较大的地震信号.其特点是周期长,灵敏度高,多量程,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体积小.仪器采用了簧片轴承及零长弹簧.因而振幅-周期效应小,摆位-周期效应小.调试情况表明,长周期地震计要取得良好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耐心细致的调整.记录情况表明地震计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电离层对台风响应的全过程的特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特例研究,本文对1988年和1990年两次强台风影响期间的电离层多普勒记录及相应的台风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相关分析,目的是利用多普勒记录的连续性优点来了解电离层对登陆(或近海)强台风通过声重波响应的演化全过程.分析表明,在这两次台风影响期间,电离层形态中除有明显的波状扰动(中尺度声重波)出现外,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现象:波动的时间演化表现出明显的幅度逐渐增加以及频率由高频向低频转变,在振幅很大的情况下日落后同时出现扩展F(Spread F)现象,显示了声重波在激发电离层不规则结构方面的种子作用.这一演化过程与电离层中TIDs的线性传播理论一致,文中开展了对这一现象的非线性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基本上也与上述观测现象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岩石构造对声发射统计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套最新型的全波形、宽动态声发射观测系统,对两种不同构造的花岗岩在三轴压缩变形实验中的声发射活动进行了对比研究。二者在声发射空间分布,声发射与体积扩容的对应关系,声发射频谱特征及频度能级统计参数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这表明,岩石构造对声发射的基本统计特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其原因在于岩石构造的差异造成变形方式和变形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地声观测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说的地声其频率通常高于20Hz。一般称20—60Hz为低频地声,60—300Hz为中频地声,300Hz以上的为高频地声。中频和低频地声中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负级地震,也称极微震。 目前,世界上从事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国家有苏联、日本、美国和我国。1950年苏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作者几年来在唐山地区进行的地声观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不同观测点的频谱特征;地声的方向性及其序列特征。分析表明,地声的优势频率和震中距有密切的联系,特别在震中区有高频地声存在,此外地声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特征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他从小就是一个内向的乖孩子,安静、听话、不爱玩,喜欢一个人坐着,翻看连环画,一坐就是老半天。5岁时,父亲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把爸爸拉进了新华书店。只有80厘米高的他,在高高的书架前欢快跳跃,像一只轻盈的蜻蜒。《上下五千年》的名字突然跃入了他的眼帘。一共是3本,他慢慢地取下来,递给爸爸。爸爸见他感兴趣,就买下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从此,这3本书就成了他走进历史大门的启蒙教材。这套书他读了足足9遍。  相似文献   

10.
一、地声现象所谓地声,就是地面振动耦合(或透射)到空气中的一种可听声。地声有三种:震前声、震时声和震后声。所谓震时声,就是从震源方向传来的一种低频闷雷声,几秒钟以后,大地开始振动。由于时间短促这种地声没有任何预报价值。但是,如果应用得当,也可免遭于难。例如,1830年河北磁县7.5级大震前,人们听到震源方向传来如“雷吼”、如“千军涌溃,万马奔腾”的地声,于是“争先恐后,扶老携幼,走避空旷之处”,紧接着“屋宇倾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大震之前有地声,这为中外无数次的记载所证实。地声研究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探索主震与声发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否相关。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积累大量、连续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单轴压缩云南大理县大理岩试验发现:岩石主破裂前,若加载速率太高或太低,且为完全脆性破裂时,则几乎没有声发射事件,即很少有前破裂发生。主破裂前若加载速率适当且有延性变化时,则有众多声发射事件,对这些声发射事件用类似于余震频度衰减公式分别求出事件率随时间和事件率随轴向应变的衰减系数(h_t、h_ε),结果表明随应力增大衰减系数有个低值阶段。同时指出了声发射仪记录事件的不确定性对分析实验结果可能有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大震前后听到犹如闷雷、滚石、击鼓声似的地声已屡有记载,于是作为寻求地震预报方法的一种探索,地声的观测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同行们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着一些关于极微震的观测研究,从国内以往的地声记录看来,其中有相当宁部分就是极微震。目前地震观测系统所观测的一般是频率低于20赫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地震事件或人工爆破事件,于是无论是按照声频的定义或是地震观测的惯例,都可以把频率高于20赫的地振动事件称之为地声。极微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低频地声,它的主频率一般在20至60赫,相应地也可以称主频在60赫至300赫之间的为中频地声,高于300  相似文献   

14.
7月15日下午3时53分,在市地震局计算机房里.突然,地震触发器亮起了三只红灯.陪同我们参观的副局长叶世元的表情倏然严肃起来:“请注意,如果再亮一个红灯,就表明有地震发生了.”话音刚落,第四只红灯亮了.几乎是同一时间,地震触发器发出了“嘟、嘟、嘟、嘟”的报警声.老叶说:“这表明发生了一次地震.”“震区在哪里?”我们急切地问.“别急,请到这边来.”老叶将我们带到磁盘  相似文献   

15.
岩石实验中常通过声发射定位了解岩石内部微破裂发生的时间和位置.如果将地震学中震源机制反演算法引入声发射研究,就可获得微破裂机制,对分析力学过程很有帮助.然而岩石样品中的声发射与野外地震不同,有一些难点:①声发射采集系统的采集通道一般较少,根据少数一些点的初动方向,无法精确勾勒出节面的空间分布;②岩石在围压不高时破裂不一定是纯剪位错,也就是说不一定符合双力偶模型,初动方向有可能不是四象限分布;③构造物理实验中常观测到成千上万个声发射事件,到时识别、初动方向识别很难依靠肉眼识别完成.  相似文献   

16.
用地声予报地震已引起极大重视,有关地声的科学实践和研究工作正在广泛开展。地声能否在24小时前予报出地震,地声在理论上是否已经解决等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引用“声放射原理”,通过震例的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对地声的试验研究,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省地震群测群防会议后,运城地区平陆县、吕梁地区交城县和临近的平遥县的科办和学校领导、教师、同学等先后到祁县中学参观学习测报技术.平陆县三个中学的老师不远千里来到祁中后,受到了热情的欢迎.祁中的老师问他们打算待几天,回答是:“领导上让我们学会了安装仪器和观测分析的技术后再回去.”他们在祁县中学测报组细心地学习了一星期,  相似文献   

18.
曹惠馨  钱书清 《地震学报》1994,16(2):235-241
在单轴压力下对辉长岩、大理岩等岩石破裂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声信号作了实验研究。实验分干、湿两种情况进行, 测试系统的频响范围为超低频。主要结果是:获得了岩样从受压到解体过程中, 在0-20kHz频段内的电磁辐射和声发射信号的原始波形;岩石破裂过程中电磁信号的辐射强度与岩石的岩性、含水量、破裂强度、加载率和破裂状态有关;岩石破裂过程中的电磁辐射率和声发射率有关系, 它们的最大值在时间上相对应的约占70%,而且电磁辐射信号比声发射信号发育, 持续时间也较长;实验中以铜板天线为接收传感器的电磁信号的主能潜在6kHz以下, 而以电感线圈为接收传感器的电磁信号主能谱在10kHz左右, 声发射的主能谱在3kHz以下;声发射信号出现之前有明显的电磁信号。由于岩石在破裂过程中辐射的电磁信号与声发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因此可以认为, 岩石破裂实验中获得的电磁辐射信号与岩石破裂有密切的关系。所以, 地震前观测到的电磁辐射异常主要是由岩石的破裂引起的。至于实验中在声发射之前出现的电磁信号, 则可能与压电、压磁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深部地热开采、地下储气库建设、页岩气开发、二次驱油/驱气等工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与地下流体注入有关的诱发地震活动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利用声发射实验观测油气田典型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变形破坏过程与声发射活动特征,对研究注水诱发地震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四川盆地现场采集的震旦系白云岩及页岩,采用实验室声发射技术观测研究岩石三轴压缩变形破坏过程中地震波速度等物性参数及声发射事件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震旦系白云岩及页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均有一定的声发射活动.根据声发射定位结果,声发射主要集中在破坏前后的较短时间内,页岩的层理面为结构弱面,控制最终破坏面的形态及声发射特征.根据应力-应变结果,白云岩在压缩的后期阶段有一定的扩容现象,但页岩在整个压缩阶段均没有明显扩容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较古老的白云岩及页岩具有脆性破坏特征,地下流体注入容易诱发微震活动,形成裂缝,有利于页岩气压裂开采.微震活动有利于监测裂缝的发生发展,但同时在页岩气开发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时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安全合理的储盖层管理,避免灾害性诱发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可压缩情况下的流体力学方程出发,采用多重尺度方法和W.K.B.方法,研究时空变化风场中声重波波包的演变过程。文中导出了声重波波长、相速、传播方向以及振幅的演变方程。结果表明,沿群路径上波长、相速和传播方向的变化取决于风场的时空变化以及风场与波的相对方位。此外,波振幅的演变方程还表明:在时空慢变风场中,声重波的波作用量具有守恒性,声重波波包能量增加伴随波频率增高,声重波波包能量减小伴随频率降低。能量变化的实质是,风场的时变性引起了波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