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荆江三口的分流对于洞庭湖区的水资源、河湖生态系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荆江三口分流发生显著变化,亟需明确其变化特征及适应性对策.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三口径流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评估了水库不同下泄方案对推迟荆江三口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三口年径流量呈递减趋势,2003年以后分流比...  相似文献   

2.
模拟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的实验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从静止状况到小水流,大水流的模拟水动力实验表明,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重要作用,藻类种类数以大小流时最高,其生物量也最高,这与NO^-/TDN比值相一致,由静止状态到大小流状态,藻类数量呈现递增趋势,这与相应的TDN/TN、TDP/TP呈递减趋势相呼应,浮游动力物种类、数量的变化较之浮模特更明显,尤其是枝角类的变化更大,动力作用通过增加水体中悬浮质、降低透明度、改变水下光照条件及生物过程释放放营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湖库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着重归纳气候变化对湖库热力特性、冰期、溶解氧、营养盐、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探讨气候变化对湖库水环境潜在影响的区域差异,讨论现有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湖库物理过程的影响最为显著;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于气候变暖和降雨变化的响应较其他气候类型突出;气候变化对湖库水环境的影响效果具有两面性.通过分析各气候类型中气候变暖对磷水平的潜在影响差异表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湖库更可能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趋于富营养状态.在今后研究中,建议深入开展各气候类型中区域性气候变化对湖库水环境影响的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海底火山和海底水热活动对海温影响实例,指出海水温度不仅受大气状态的影响,而且还受海洋地壳热力状态的影响。在对海温变化的研究中,除考虑海气间的相互作用外,洋壳对海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对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的厄尼诺事件可能是洋壳、海水、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对青海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和总结青海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气候的角度提出了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温室效应下的气候状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地史中的温室气候尤其是白垩纪气候究竟是均一还是非均一的问题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通过对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的旋回性、古风向转换和水循环变化的分析,认为白垩纪气候具有极强的周期性,不仅具有中长周期的变化,而且还有极强的季节变化,甚至还有瞬间的变化.研究表明,白垩纪气候并非均一.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化与植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全球变化与植被的相互依赖与制约关系,以黄土高原为例,研究了古气候与植被之间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隆升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造,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被的破坏给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植被差异与变迁是引起气候快速和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江新胜 《中国科学D辑》2004,34(7):649-657
温室效应下的气候状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地史中的温室气候尤其是白垩纪气候究竟是均一还是非均一的问题曾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通过对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的旋回性、古风向转换和水循环变化的分析, 认为白垩纪气候具有极强的周期性, 不仅具有中长周期的变化, 而且还有极强的季节变化, 甚至还有瞬间的变化. 研究表明, 白垩纪气候并非均一.  相似文献   

9.
董文杰 《地球》2010,(3):40-41
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气候问题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70年代起,首先从科学出发讲到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增强了温室气体效应的问题,进一步提到温室气体如何引起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就会影响气候系统的变化,比如降水、暴雨、2008年的冻害。气候系统的变化又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变化,如草地,森林,山地,湖泊等。这些都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这些变化会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10.
地震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一些地震前后气候等因素的剧烈变化的讨论,说明了地震对生态环境成造成的严重破坏会给人类、动物及植物带来巨大的灾害,并针对目前人类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所造成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状况,指出教育并积极倡导人们保护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以来典型时段古环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典型时段区域气候和植被空间格局变化,是评估未来增温背景下生态环境变化和响应过程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AMS 14C定年技术和孢粉分析,获得了华北平原白洋淀等6个剖面末次冰盛期以来的气候-植被变化历史.结合区内已有孢粉记录,重建了华北平原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暖期的古环境格局.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区域植被变化受气候条件、地貌景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影响:末次冰盛期,华北平原气候寒冷干旱,南部山地发育针阔混交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林,北部山地生长耐寒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森林面积相对较小;平原南部生长中生或湿生草甸,北部发育温带草原-荒漠草原;滨海区陆架大面积出露,生长藜科为主的盐生植物.全新世暖期,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南部山地发育落叶阔叶林或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伴生有喜暖亚热带属种,北部山地生长落叶阔叶林,部分喜暖湿植物常有出现,森林面积相对增加;平原腹地草本植物仍占优势,森林面积较小且难以形成地带性森林景观;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滨海区原有盐生植被向内陆收缩;此外,这一时期华北平原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农业生产频繁,对区内自然植被产生了一定影响.文章为中国北方古气候数值模拟、区域碳循环评估和未来增温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预测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松新鱼道建设是恢复金沙江白鹤滩库区鱼类生境替代支流——黑水河连通性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其过鱼效果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黑水河松新鱼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网捕法和射频识别遥测技术(RFID)开展松新鱼道过鱼效果监测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黑水河松新坝址下游共监测到19种鱼类,其中12种鱼类可以顺利通过鱼道抵达上游河道;(2)鱼道进出口鱼类多样性受到鱼类洄游动机影响呈现季节性规律,非洄游期(12月)鱼道进出口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洄游期(次年3、5月);(3)松新鱼道主要过鱼对象短须裂腹鱼的进口吸引率为31.50%,通过率可达44.44%。利用张网监测数据发现:当水温超过20℃时,过鱼种类和数量随着水温的升高呈递减趋势;当鱼道内流量超过0.50 m3/s时,过鱼种类和数量随着鱼道内流量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为识别影响鱼道过鱼效果的关键因素,选取短须裂腹鱼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多因素(鱼道内流量、水温、昼夜节律、pH、湿重、体长等)的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研究发现:鱼道内流量、水温和昼夜节律是影响短须裂腹鱼上溯效果的关键因素;当水温变化范围为14...  相似文献   

13.
大跨度连续刚架-拱组合结构桥梁的纵向地震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新光大桥为例,建立了空间杆系模型,利用动态时程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大跨度连续刚架-拱组合结构桥梁在纵桥向地震一致激励和行波效应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研究表明除边墩外,行波效应对拱肋上、下弦杆以及V型刚架斜腿地震内力响应均有较大影响;随着剪切波速的增加主拱顶相对拱脚的最大纵向位移呈递减趋势,而边拱顶相对拱脚的最大纵向位移基本不受剪切波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穿越黏滑断层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开展了正断层黏滑错动作用下隧道抗错断措施作用效果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分析结构纵向应变、接触压力及安全系数,对未采取措施、结构加强、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层、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缝、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层和减错缝5种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减错措施(减错层/缝或减错层+减错缝)后,沿隧道纵向结构纵向应变、接触压力增加倍数由剧烈变化变为较均匀变化;仅采用结构加强措施抵抗正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效果有限;通过采用减错措施消减正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效果明显,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值增加8倍以上;通过采用结构加强并施设减错层和减错缝措施抵抗和消减正断层黏滑错动对隧道结构的影响,效果显著,结构安全系数最小值增加25.45倍。研究成果可为高烈度艰险山区黏滑正断层隧道的抗错断设防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占据北半球中纬度的大片区域,其主体是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该区域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处于东亚季风区的边缘,受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的共同影响;中部和西部主要处于西风带气候区,为西风环流所控制.研究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影响,对于认识和预测该区域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大气环流对亚洲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的研究,文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已有研究表明,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气候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强夏季风年,中国西北地区东南部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水汽通量显著增加,降水偏多;而弱夏季风年则相反,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减弱,季风边缘的半干旱区气候呈现变干趋势;南亚季风的加强则使得更多的水汽输送至亚洲干旱半干旱区;高原夏季风与中亚地区夏季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华北地区、蒙古地区的夏季降水呈负相关.西风指数与中东亚干旱区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西风环流的变化可能是影响中亚干旱区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冰川变化及其径流效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将西北干旱区的冰川作为独立系统 ,估算其“小冰期”以来和近数十年的冰川变化量、物质平衡变化值 .在此基础上 ,模拟保持当前气候状态和气候进一步变化背景下 ,冰川径流达到临界状态的时间 .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双薄臂高墩连续刚构桥两侧桥台处主梁与背墙的碰撞现象,基于桥台-背土作用简化模型和Kelvin碰撞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研究碰撞对双薄臂墩地震剪力、弯矩、曲率和位移,以及支座纵向变形的影响。提出可牺牲背墙、阻尼器、加强型横系梁等三种减碰措施,并对比分析其减碰效果。研究表明:碰撞会显著增大高墩的地震内力和曲率响应,降低墩顶位移和支座的纵向变形;碰撞刚度的变化对碰撞效应的影响在20%以内;可牺牲背墙和阻尼器两种减碰措施均可大幅降低桥墩的地震内力和曲率,使其接近不考虑碰撞时的状态,阻尼器同时还可以保护支座不超过容许变形,而可牺牲背墙则会导致支座的地震破坏;加强型横系梁不能发挥减碰作用,反而会增大桥墩的地震响应。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来环境变化对巢湖硅藻组合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湖泊生态系统往往受营养、水文和气候等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区分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是揭示湖泊生态环境演化机制的关键.本文基于巢湖岩芯210Pb和137Cs测年、硅藻、地球化学指标和粒度分析结果以及流域水文、气候、人口和农业资料,利用冗余分析,定量区分1950年来营养、水文和气侯对硅藻组合演替的影响.1978年前硅藻组合中A...  相似文献   

19.
蒋庆丰  钱鹏  周侗  洪佳  范华  刘静峰 《湖泊科学》2016,28(2):444-454
通过对现代乌伦古湖附近出露的古湖相沉积剖面的AMS~(14)C测年,粒度、总有机碳、总有机氮以及碳酸盐等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及其与全新世钻孔沉积记录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乌伦古湖在MIS-3晚期的33600-22500 cal a BP以及冰后期至早中全新世的16500-6500 cal a BP期间,维持着湖相沉积环境,湖面约比现在湖面高40 m.33600-22500 cal a BP的MIS-3晚期,气候相对温暖,乌伦古湖呈现高湖面特征,湖泊沉积物来源以流水搬运为主;22500-16500 cal a BP的末次冰期冰盛期,气候寒冷干燥,湖泊沉积物来源以风力搬运为主;16500-6500 cal a BP的冰后期以及早、中全新世期间,气候回暖,湖泊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河流径流作用.6500-5500 cal a BP,受高温干旱事件的影响,湖面收缩、水位剧降,除沉积中心外的其它钻孔位置出现沉积中断.5500 cal a BP后气候转冷变湿,湖泊重新恢复到现在的状态.乌伦古湖MIS-3晚期以来的古湖相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反映的古气候万年尺度上的干湿变化与周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有很好的一致性,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季风和西风的强度消长变化及其引起的环流条件改变以及温度变化引起的蒸发效应可能是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古湖相沉积记录的研究可为MIS-3晚期以来北疆地区的古湖泊演化以及长时间尺度上西风和季风环流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区的气候环境演化提供地质证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干缩生态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峰  章海生 《湖泊科学》1993,5(3):218-224
50年代至80年代初,新疆平原沙漠区湖泊普遍处于退缩状态,一些湖泊干涸或基本干涸,这是湖泊所在流域上、中游地区灌溉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到目前为止,湖泊干缩所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其范围主要限于湖周有限区域;变化的幅度尚未达到对人类生活和生湖泊及湖周有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中,人类不正确的活动方式占了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