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     
《地球》2015,(3):5-9
<正>中国整装勘查区去年发现83处矿产地2月9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成果交流会上公布了去年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全国107个整装勘查区总投入65.26亿元,其中65%为社会资金,新发现矿产地83处,其中大型18处、中型24处。多个整装勘查区取得重大找矿进展:西藏多龙地区铜钼矿整装勘查区新探获铜资源量355万吨;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铁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新增铁矿石资源量约1.62亿吨,  相似文献   

2.
储备矿产地对保障资源稳定供应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有定性划分储备矿产地方法难以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据.为了辅助我国正在开展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工作,本文在已有定性评价原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矿产资源有利地段的基础地质、自然地理、交通、经济、地质灾害、化探异常等多元数据,提出了基于模糊证据权的定量化储备矿产地分析模型与评价方法,构建了储备矿产地评价指标体系,以金矿最小预测区、火山岩、构造(断裂)等作为主要证据层进行计算,评价适宜作为储备矿产地的最佳区域.以云南省金矿为例进行验证,分别使用模糊证据权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计算有利度.共圈定出祥云人头箐金矿、鹤庆北衙金矿等9处有利储备矿产地作为候选,与已知成矿规律吻合度高.两种方法定量化评价结果与排序情况总体基本一致,其中模糊证据权法的局部效果多处优于层次分析法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可为本省或其他省份各矿种的矿产地储备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1,(7):19-19
自2006年11月中央地勘基金启动运行以来,先后在26个省(区)实施了188个风险勘查项目。累计投资18.43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108万米,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50处,其中:大型31处,中型19处,有20个矿种新增了一批资源量,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4.
姚鹏飞 《地球》2014,(6):1-1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在中国,国家又称社稷。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粮食。这种对土地至高无上的崇拜,反映了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华民族对土地的依赖。我国人口达到13亿,这么多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现实。因此,在中国,吃饭问题历来是最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定。多年前,美国世界观察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发问:"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莱斯特·布朗甚至从"农田在消失"等方面预测21世纪中国在耕地和粮食保障方面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5.
刘树江 《地球》2013,(6):43-45
正新型城镇化旨在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其中必然包括土地利用的效益,这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球》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获悉,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下达〈2013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  相似文献   

6.
李明明 《地球》2013,(10):78-81
正在考古遗物中发现,中国古代勤劳的先民很早就学会了勘探和开采有利用价值的矿物,明显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在辽宁抚顺煤田的废墟中,发现有古代的玉石雕刻,经测定其年龄大约是距今6000年(新石器时代)前的产物。中国北方最早的铜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青铜器皿,曾被商代(16至公  相似文献   

7.
李秋香 《地球》2012,(4):146-14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有21亿人口居住在沙漠或者旱地中,其中90%属于发展中国家。全球44%的可耕地为旱地,30%的耕植作物生长在旱地上。土地是地球的骨骼,如果骨骼患上疏松症,后果可想而知。荒漠化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110个国家面临着土地退化的危险。由于上地退化和干旱,全世界每年大约有750亿吨肥沃土壤流失,每年有1200万公顷土地消失,这些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粮食,每年由于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6,(5)
正4月6日,国土资源部召开2015年我国主要矿产新增储量情况新闻发布会,由部办公厅副巡视员夏俊主持,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于海、地质勘查司副司长车长波出席。《地球》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2015年度,16个矿种勘查新增大中型矿产地共146处,绝大部分矿种累计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较"十一五"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9.
段雯娟 《地球》2013,(2):72-76
回首2012年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可以说,2012年是地质找矿工作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全国的地质找矿工作日益完善的勘查投入机制、收益机制和激励机制下,重大的勘查成果精彩呈现,找矿工作成效突出。2012年地质找矿取得了新的突破。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达360亿元(社会投入260亿元)。新增大中型矿产地近200处。新增石油探明储量超过17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地震局科技监测处,于1987年11月5日至7日在沈阳主持召开了1988年度辽宁省震情趋势会商会.辽宁省地震局分析预报研究室、地震学研究室、辽宁省地震大队和各市地震办、台的有关业务负责同志等七十多人参加了会商会.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用地     
《地球》2014,(1):49-49
建设用地land for construction: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是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用地等。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  相似文献   

12.
营口市建委和辽宁省地震局于1989年5月6日在营口辽河宾馆召开了火箭筒激振法和应力波法桩基检测评审会.会议由营口市建委付主任程景良主持,省地震局付局长卢造勋出席了会议,辽宁省建委工程处、设计处、科技处和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的领导亲临指导.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辽宁省建委、辽宁省质监站、营口市建委、营口市建工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4)
<正>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全国重点成矿区带和重要找矿远景区,开展战略性新兴矿产、大宗紧缺矿产调查与评价,取得一批重要进展。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圈定找矿靶区500余处,新发现矿产地50余处,为促进形成一批大型资源基地奠定了地质基础。新疆、四川、贵州等战略新兴矿产调查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青海、黑龙江金矿,新疆、湖南、  相似文献   

14.
利用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实际钻孔和土工试验资料,在50年超越概率为63%、10%、2%三种地震动输入情形下,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研究了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Ⅱ类场地土层的放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平均场地效应放大因子为1.37,若使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认定的系数(1.25)将低估研究区域内的场地放大效应。50年超越概率2%情形即"工程结构抗倒塌水准"的平均场地放大效应因子为1.35。这些结果有益于为研究区域提供更为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同时发现,实际工程中使用单一变量或有限的几个变量去控制场地放大效应会有很大的离散,因此重大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不可被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三种定量的分析方法,根据辽宁省内的地震活动水平,活动断裂线密度、地壳厚度变化梯度、断裂线密度、布格重力异常变化梯度和地壳形变速率六个定量化评定因素,对辽宁省的地震危险区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这三种方法所评定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其结果可以在辽宁省震害预测等工作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辽宁地震科学研究工作,由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主持编纂的《辽宁省地震局地震科技论文题录》即将脱稿。这部题录中收辑了辽宁省开展地震工作以来,全省地震研究和观测工作者,撰写并发表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的地震论文的题目和摘要,以及在地震领域的专著提要和译作标题,总计200余条。辽宁省地震工作全面开展始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之后。1970年3月正式成立地震管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地震局于1988年2月15日发出辽震发科字[1988]8号《关于进行1986—1987年度科技进步奖励工作的通知》(1988年度辽宁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以后,至5月20日止,一共收到科技进步奖申报书五十三件,各单位极积组织项目进行申报.在科技监测处形式审查及送同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局技术委员会评定,最后有十二项科技成果荣获1988年度辽宁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这些获奖的成果是: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5,(10)
<正>在世界地质公园的各国"奖牌榜"上,原本就"兵强马壮"的中国军团,今年又增添了两员强悍的猛将。9月19日,在日本山阴海岸世界地质公园举行的第四届亚太地质公园网络研讨会上,经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审议和专家投票表决,中国甘肃敦煌地质公园和贵州织金洞地质公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至此,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总数上升至33处,占全世界"世界地质公园"总数113处的29.2%,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9.
高建华 《地球》2011,(2):35-37
土地,国脉所系,民生所依。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中国正值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用地需求迅速增加。加强城乡土地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现行城镇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对促进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臧石磊  冯石  李玉森  李东春 《地震研究》2019,(2):166-171,I0002
对辽宁省老旧砌体房屋现状及抗震能力进行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分析得到地震易损性矩阵,根据辽宁省地震震害实例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①辽宁省农村民居中的砌体结构总数量占房屋总数量比例超过95%,2000年以前所建房屋总数量占比76%。②由预测结果可知,辽宁省老旧砌体房屋在Ⅵ,Ⅶ,Ⅷ,Ⅸ度烈度下产生严重及以上破坏等级的房屋数量占比分别为6.5%,17.0%,53.5%,65.9%。③震害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震害结果之间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