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在利用GPS观测电离层TEC和反演上电离层剖面过程中,如何选择最适宜GPS星,如何计算卫星有关参数,如何计算卫星到测站间斜向TEC等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剖面反演实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站GPS观测数据对GPS硬件系统延迟作出修正,得到较精确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根据Chapman电离层理论,建立电离层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选择电离层关键参量,反演得到接收机上空电子密度剖面,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太阳活动高年白天电子密度剖面反演效果优于国际参考电离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利用GPS提取区域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基本原理出发,解决了伪距观测值优化以及硬件延迟(DCB)处理问题,并将提取的TEC信息与欧洲定轨中心(CODE)计算的全球电离层(GIM)模型内插值应用在单频精密单点定位中,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取的TEC值进行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电(PPP)离层延迟改正时,点位精度能提高到0.2~0.4m左右,明显优于利用GIM内插值的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数据的地震前电离层TEC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印度洋区域7个IGS站,运用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前后共计25 d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出高时空分辨率的VTEC。综合考虑了太阳和地磁活动参数,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详尽阐释了地震发生前TEC减小的电离层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5.
兰孝奇  李森  解坤 《测绘科学》2012,(4):17-18,31
电离层是近地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电离层的异常扰动进行合理监测与预报一直是空间物理领域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引入到电离层扰动监测中,利用大量的区域地基GPS观测数据,借助代数层析迭代算法反演得到三维电离层电子密度;并将层析结果与国际电离层参考模型IRI2007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基GPS层析所得的电离层电子密度与IRI2007基本一致,但层析结果精度略高于IRI2007模型。  相似文献   

6.
利用GPS研究电离层,具有其他探测技术所没有的全天候、高分辨率、大范围等优点.本文采用双频GPS数据提取区域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并结合全球电离层地理(GIM)数据,借助滑动四分位距法建立TEC背景值.研究了台风“莫兰蒂”对其经过区域及登陆地点电离层TEC的影响.分析表明,台风登陆厦门前一天,厦门地区电离层TEC发生了较强的正扰动,登陆后第二天,TEC发生了小尺度的负扰动;台风临近台湾岛前,东南沿海和台湾岛区域电离层出现了大范围的正异常扰动,其值为15~20 TECU,持续时间10 h.结合厦门和台湾岛的地形,推测此次TEC异常原因是由于台风所激发的声重力波传播到电离层高度,造成了电离层的异常扰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电离层中信号传播时延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GPS电离层测量总电子含量(TEC)改进SAR成像的方法。由模拟的低频SAR经过电离层后的成像情况证明,电离层的影响十分严重。当使用GPS测量的路径TEC进行校正后,可以重新得到比较理想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
太阳耀斑的GPS监测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GPS伪距与载波相位联合数据处理的方法,分析了2000年7月14日太阳耀斑爆发期间,武汉、北京、乌鲁木齐GPS观测数据得到的电离层TEC,提出了利用多项式拟合计算由耀斑引起的电离层TEC增加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强波 《测绘工程》2021,30(4):9-13
为了建立更高精度的电离层T EC预报模型,利用IGS数据中心提供的平静期与磁暴期电离层T EC原始序列,提出基于奇异谱分析法(SSA)与Elman神经网络结合的电离层T EC预报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电离层平静期T EC的预报精度上,SSA-Elman组合模型的精度更加稳定,预测残差值在2 T ECu以内;在电离层磁暴...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限视角、稀疏布站等原因,地基G PS电离层层析成像存在垂直分辨率不高的问题,联合掩星进行电离层层析成像是一个重要的解决途径。一方面地基G PS观测能保证电离层层析成像的时间连续性和区域覆盖性;另一方面由于掩星信号能够提供地基G PS没有的水平射线信息,提升了电离层层析成像的垂直分辨率水平。利用地基GPS站与COSMIC卫星的掩星观测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与仅利用地基G PS相比,联合掩星进行电离层层析成像,不仅在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精度方面有明显提升,而且在电离层F2层峰值高度(hm F2)和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 EC )的精度方面同样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极区电离层梯度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个角度研究了极区电离层梯度的特性。从整体来分析时,依据单层模型的假设和投影函数只依赖于高度角的性质,利用相邻穿刺点求差来获得投影函数误差。同时,用区域电离层模型获得的不同区域和时段的TEC图作比较。从局部来分析时,用经纬线方向上的测站上空同一卫星的穿刺点来探测水平梯度的方向性。结果表明,磁暴期间,极区和中纬地区的电离层梯度明显增强,但在磁平静期间,不同于中纬地区的梯度较为稳定的方向和大小,极区电离层梯度依然变化迅速,说明极区电离层的特殊形态导致了极区电离层梯度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数据,将Abel积分方法和“洋葱分层”反演方法反演得到的电子密度廓线与传统电离层观测方法的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两种反演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密度廓线与垂测仪的结果在整体趋势和结构上符合得较好,反演计算得到的foF2与垂测仪的观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但hmax仍存在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粗差对GPS动态相对定位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影响函数和抗差估计方法。建议采用粗差探测与抗差估计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GPS动态定位中的粗差问题。抗差估计中的等价权分别采用了IGG3方案和双因子等价权函数,对两种方案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所提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基于粗差探测和抗差估计相结合的粗差处理方法可有效控制和抵御粗差的影响;分别采用IGG3方案和双因子等价权函数的定位结果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4.
在普通的基线长辅助LAMBDA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组合的模糊度搜索方法,确保了单历元算法的成功率和精度。实测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单历元算法无论在静态还是动态情况下,都可以得到很高的成功率和很好的定向精度,也说明本文的实时单历元定向算法是可靠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存在先验信息时常规GPS单历元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GPS整周模糊度单历元算法。该算法先采用一个历元的码观测值进行最小二乘定位,求取初始模糊度,并根据解的中误差来构造模糊度原始搜索空间,再采用两种不同线性组合的扩波方法进行模糊度变换,使原模糊度的搜索空间变小。在模糊度的新搜索空间确定后,通过线性组合的逆变换求取模糊度N1及N2,并以模糊度函数法进行真值的搜索,实现单历元解算。采用基线长度不同的两组数据测试,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折射角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利用GPS掩星资料反演地球中性大气参数的原理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改正方法、Abel反演积分上限的确定、上边界测量折射角的优化方法进行了探讨。针对UCAR的Level2数据,在数据预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特定掩星事件的数据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核密度估计(KDE)方法是分析点要素或线要素空间分布模式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目前线要素核密度方法只能分析线要素在二维均质平面空间的密度分布,不能正确分析交通拥堵、交叉口排队、出租车载客等线事件在一维非均质道路网络空间中的密度分布。本文提出了一种网络空间中线要素的核密度估计方法(网络线要素KDE方法),首先确定每个线要素在网络空间上的密度分布,然后根据网络空间距离和拓扑关系确定网络空间的线要素核密度与时空分布。以出租车GPS轨迹数据中提取的"上客"线事件为例,分析出租车"上客"线事件在网络空间中的密度分布,通过与现有方法比较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更能准确反映路网空间中线事件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以往多传感器组合观测数据融合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融合算法。仿真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